APP下载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效果分析与思考

2021-05-10赵树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6期
关键词:针灸治疗效果中药

赵树英

【关键词】针灸;中药;中风后遗症;治疗效果

[中图分類号]R24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6-0207-03

中风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均相对较高,特别是现代人高脂饮食与较少的运动量等不良生活习惯与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直接提高了中风临床发病率[1]。此类患者的主要表现是不省人事与突发性晕厥,即便治愈也容易出现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多为口角歪斜、言语功能障碍和躯体功能障碍等等,直接影响了患者日常生活与生活质量。临床治疗脑中风后遗症方面以西药抗凝以及降血脂等方式为主,然而疗效并不可观,很难使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得以改善[2]。在中医医学中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效果突出,尤其是补阳还五汤与针灸的配合应用,使得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十分明显,利于其生活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方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89例,利用奇偶法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44例、45例。对照组男25例、女19例,中位年龄(60.36±3.14)岁,平均病程(6.58±2.32)月;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中位年龄(60.33±3.18)岁,平均病程(6.55±2.36)月。比对两组入组时基线资料提示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比对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基本组方有125g黄芪、3g桃仁、6g当归、3g红花、5g赤芍、3g川芎、3g地龙[3]。参考中医辨证加减药物治疗:如果患者热甚,则需将牡丹皮与黄芩加入其中;若患者寒甚,则需将木瓜、乌梢蛇与肉桂加入其中;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口眼㖞斜者,可合用牵正散等。以上药物处方每天服用一剂,用水煎服,分为早晚两次服用。

实验组应用针灸+补阳还五汤治疗,补阳还五汤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联合针灸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体针。腹部穴位主要有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下脘穴、气海穴。四肢穴位主要有肩井穴、肩隅穴、肩贞穴、曲池穴、外关穴、条口透承山穴、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穴、后溪穴、阿是穴。在针灸患者肩背部的时候要求其呈俯卧体位,而在针灸腹部时应呈仰卧体位,进针且得气以后加电针,留针时间是30~40min[4]。②头针:所谓头针线指的就是头部特殊的刺激区域。中风后遗症患者应借助针刺与叩击方式刺激头针线,实现刺激大脑皮层对应区域,有效调节其生理功能,尽快恢复正常状态。针对患者实施头针治疗,患者需呈平卧体位亦或是坐位,所选取的穴位应保证是头皮对应运动区域,上点在正中线中点向后5mm的部位,而下点为鬓角发际前缘与眉枕线相交的部位,而上点与下点连线就是运动区域。若患者是上肢瘫痪,则应将扎针的部位选择为对侧运动区的中五分之二处[5]。如果患者为下肢瘫痪,则应将扎针的部位选择为对侧运动区域的上五分之一部位。如果患者是失语,需将右侧运动区域下五分之二部位当做扎针处,而具体范围应控制在1.5~2cm,平刺针1~2寸之间。需快速捻转5min,而留针时间30min。每天针灸一次,每五次为一疗程,各疗程间应间隔两天,连续治疗四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①比较分析患者治疗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主要由显效、有效、无效三部分组成。其中,显效即患者治疗后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有效,即患者治疗后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即患者治疗后各项体征与临床症状没有好转。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总和[6]。②对两组治疗前后FIM评分、血浆黏度、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估。其中,FIM评分主要参考FIM功能独立评分量表,可对患者相关能力加以评价,主要有交流能力、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功能独立能力越强。Barthel指数即巴氏指数,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总分数为100分,分数值越高表示其生活能力越强。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价参考NIHSS量表,评分范围为0~42分,分数越高,神经受损越严重,分级如下:0~1分:正常或近乎正常;2~15分:轻中度卒中;16~20分:中-重度卒中;21~42分:重度卒中。

1.4统计学分析 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表示为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例(%)”,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P<0.05即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研究 组间总有效率对照,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M评分比较 治疗后,实验组指标较之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2.3两组治疗前后血浆黏度、Barthel指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研究 经治疗,组间各项指标相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3。

3讨论

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直接增加了中风疾病的发病几率。在患中风以后很容易出现多种肢体功能障碍,多为肢体功能障碍、口眼歪斜与言语功能障碍等,致使患者的生活难以自理,直接影响其生活质量,同样也加重了患者的家庭负担[7]。为此,应高度重视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治疗重要性。

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过程中,将治疗原则确定为缓解局部疼痛、改善局部血供,从而改善肌张力和肢体水肿程度等方面。然而,现代康复措施很容易受治疗人员自身体力、常规康复方法与患者治疗依从性等多种因素影响,所以不利于治疗效果的增强。在中医学领域指出,脑中风后遗症的主要病机就是脉络瘀阻、气虚血瘀以及血行不畅等等,在临床治疗中应将重点集中于通经络、补气血和清痰火等方面[8]。其中,补阳还五汤中药制剂中的地龙具有通经活络功效,而赤芍、桃仁、川芎与红花则能够发挥活血祛瘀的效果。另外,当归能够补血活血且调经止痛,黄芪在气血旺盛方面的作用明显且能够补充元气。上述中药材联合运用即可充分发挥通经活络与活血补气的作用。

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川芎与赤芍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脑梗死缺血状况,利于其血液循环,使得纤维蛋白原得以溶解,实现脑血肿症状的改善,尽可能减少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快其脑细胞功能的恢复速度。黄芪可使脑组织血液量不断增加,使得缺血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得以提高,进一步强化细胞的抗氧能力,在对抗自由基方面的效果明显,同样可改善患者的体内微循环[9]。而针灸是中医特色治疗手段,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有效调节其脏腑功能和气血,实现通经活络的目的,加快其局部血液循环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神经兴奋程度,对其神经功能加以调节,利于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以优化其临床表现,效果确切。选择足三里穴、气海穴与关元穴等多个穴位针刺治疗,更有利于脑细胞功能与脑血液循环的进一步改善,对于脑细胞缺血缺氧的症状改善也十分有利。

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的方法,各项指标较之于对照组(P<0.05)。由此证实,临床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过程中,将针灸与中药补阳还五汤联合应用,可充分发挥治疗效果,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改善其独立能力与生活自理能力,推广可行性显著。但此研究仍存在一定不足,纳入研究患者数量不多,因而统计学效能并不理想。同时,纳入研究的患者全部由我院选取,有患者选择性偏倚的可能。为此,在后期临床研究中仍有必要将研究样本规模扩大,若条件允许需开展多中心研究,使得临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不断增强。

总体来讲,将针灸和中药补阳还五汤联合应用于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和自理生活能力,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针灸治疗效果中药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中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应用分析
针灸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
中药夹心面条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
巧服中药少苦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