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政治认同的教学策略

2021-05-08徐国松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政治认同教学策略

【摘 要】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构建学科活动型课程的过程中议题的选择、开发和实施决定着课堂教学构建能否成功,更对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实践和思考,从优化议题设计的角度就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提出几点教学策略。

【关键词】议题设计;政治认同;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20-0047-03

【作者简介】徐国松,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江苏常州,213101)教师,一级教师。

随着《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的正式颁布,高中思想政治课再次站在课程改革的新起点,2017年版课标贯彻的是“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指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思想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四者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政治认同”决定着学生成长的方向,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标识,因此,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魂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高度重视。2017年版课标倡导我们围绕议题,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课堂教学的构建能否有利于活动型课程的推进,能否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议题的选择、开发和实施。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和思考,试图从优化议题设计的角度就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提出几点教学策略,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增强议题的引领性,实现政治认同的目标导向

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不是简单的情境探究和话题讨论,而应该具有高远的立意,即学生通过围绕议题展开的情境探究和实践活动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便是教学设计中政治认同的目标导向。

例如,某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二《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一课时,设计了“我们怎样当家作主”的议题,通过议题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了解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认同“我国公民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的观点,应用、迁移公民政治参与的知识,培养自身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

议题式教学不同于主题式的问题情境教学,它更加注重正确价值导向的引领,我们在选择议题的过程中要把政治认同的目标导向放在核心位置,这是教学议题的高远立意所在。为此,我们政治教师在选择和确定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1)坚定政治立场。政治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才会有高度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将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看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选择议题的过程中始终关注其引领作用。(2)加强政治学习。政治教师应自觉地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解中央重要会议精神,了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只有加强政治学习,政治教师才能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把握时代的脉搏,在议题的选择和创设过程中渗透鲜活的时代素材,彰显政治学科的时代性。(3)研读政治教材。政治教材是国家课程意志的基本体现,对教材我们要站在國家育人目标的高度去认识,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感悟国家的政治意志,并以此为依据去选择和创设议题。

二、增强议题的思辨性,实现政治认同的过程形成

学生的政治认同形成有其内在机制,一般来说是从政治认知开始,形成政治情感,最后确立政治信仰。政治认知是政治认同的逻辑起点,它是学生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道路、核心价值观等在知识上的基本认知;政治情感是政治认同的感情维度,是学生根据政治认知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道路、核心价值观等产生的情感倾向;政治信仰是学生稳定的政治价值取向,是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道路、核心价值观等的信奉和遵从。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但是其正确的政治认知不是靠教师简单的灌输就能够实现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就无从谈起。教师在选择和创设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其思辨性,借助有思辨性的议题,学生通过分析、推理、判断等活动开展学习,能够在比较、鉴别中形成正确的政治认知,在价值冲突中形成积极的政治情感,在拓展升华中树立科学的政治信仰,实现政治认同的过程形成。

例如,某教师在执教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二《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一课时,以“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守望公共家园”为议题开展教学。设计教学情境如下:卖瓜农妇王大妈被城管执法人员追赶并被掀翻卖瓜的小车,地上撒满香瓜,王大妈一筹莫展。王大妈的老伴李大爷闻讯赶来,见状愤怒至极,声称要到政府机关去告城管执法人员,王大妈急忙劝阻。李大爷表示一定要讨回公道,但是却不知怎么办。于是李大爷回到村里找人商量,女儿认为吃点小亏不值得大动干戈,儿子表示要找人将那些城管痛打一顿,邻居老周建议去城管办公室讨个说法,不行就不让他们办公。李大爷想了一个晚上,最终决定去镇政府信访科一趟,反映一下这些城管的行为。政府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李大爷,并承诺在一周内给予答复。具体情况调查落实后,这些城管赔偿了李大爷的损失并向他道了歉,政府还出台了相关条例用于规范城管工作人员的行为。

围绕中心议题,执教者设计了如下话题:1.王大妈的态度是否可取,为什么?2.李大爷不清楚怎么监督城管工作人员,你能不能为李大爷出谋划策,提供一些较好的监督方式或途径?3.你对上述材料中的女儿、儿子和邻居的观点是否赞同?为什么?4.你觉得李大爷最后的行为有何意义?5.有人说,如果评选最费力不讨好的十大职业,城管肯定算一个。管与不管均属两难,都有人不满,在具体执法过程中还会遇到暴力抗法的事情。请你想象:假如没有城管会是怎样?

上述教学案例选自生活场景,学生较为熟悉,在案例中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生硬地灌输,而是确立了具有思辨性的教学议题,并层层递进地将议题分解为5个话题。在这些话题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监督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明确了行使监督权的途径和方式,这是最基本的政治认知,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李大爷行为的分析和想象“如果没有城管会怎样”,培养了学生相信、理解和支持政府的政治情感,最终确立“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政治信仰。教学议题是课堂的教学主线也是学生的学习主线,对于已经具备一定知识基础和思辨能力的高中生来说,一定要增强教学议题的思辨性并将其分解为若干学习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思考辨析、讨论交流、分享感悟中形成政治认同。

三、增强议题的活动性,实现政治认同的实践转化

政治认同是人们对国家政治制度、政治道路、核心价值观等在情感上的认同感和心理上的归属感,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绝对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和纸笔上,更应该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比如,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议题时一定要注意让学生活动充分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政治认同的转化。2017年版课标也强调要构建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要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这与我们要在活动中实现学生政治认同的实践转化是相吻合的。

例如,在《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教学案例的结尾,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实践活动:上述情境给我们很多启示,能否结合社区、学校周边存在的问题,制订一个具体的监督方案,并简要说说公民怎样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在以上教学案例中,教师将学生活动作为教学议题的一个子课题纳入议题教学的体系中,既让学生的学习突破了课堂和文本的限制,又使议题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在设计监督方案的过程中,学生更加深刻地懂得监督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正确地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学生在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中能进一步深化政治认知,升华政治情感,最重要的是将政治信仰付诸行动,变成触手可及的政治行为。这样,政治认同的转化才真正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终身发展也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沈雪春.试论思政课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J].教学月刊·中学版,2020(17):3-6.

[2]沈毓春.议题活动设计的五个关切点[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3):16-19.

[3]黄建友.在议题式教学中培育核心素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1):26-27.

猜你喜欢

政治认同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新课改理念下中学政治课堂在数字化教学平台环境下的多维互动性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重要意义的政治学分析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价值观视角下的政治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