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历史与社会命题创新研究

2021-05-07程琴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程琴

摘要:如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深入探索历史与社会命题创新策略,让命题更好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十分值得研究的话题。通过分析当前历史与社会命题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是开展核心素养教学的有效研究方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历史与社会;命题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04-079

根据新课程标准实施几年来的历史与社会命题情况,相信很多教师已经深刻认识到无论是题目形式还是考查目标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考试目标的覆盖范围更加全面化,更加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要求教师在命题环节中,注重创新命题理念,掌握命题技巧,遵循命题方法与原则,进一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历史与社会命题环节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1.从历史与社会选材形式分析,过于单一

具体分析当前历史与社会命题试卷的形式,命题的呈现形式过于简单划一,依然是选择简单的填空题、选择题与简答题,并不能有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试卷内容的呈现信息量不足,缺乏实践性,无法全方位检测出学生真实的历史与社会学习水平。

2.从历史与社会选材内容分析,整合旧题

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大部分教师则选择逃避,并没有真正从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上入手,始终采取传统历史与社会教学理念,并认为历史与社会知识教学无非是考察历史事件或者地理现象以及社会人文知识等,并没有任何可以值得扩充的知识,因此教师在命题环节中则是直接将历史与社会几套试卷的内容整合为一套试卷内容,没有深入思考其所导致的后果,这样做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并将历史与社会教学引入了误区。

3.从历史与社会选材方式分析,简单筛选整合

在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学校所定制的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资料普遍比较少,因此部分教师则直接利用网络的方式,下载历史与社会学科相关的试题,之后简单筛选与整合,从而形成一张“完整”的历史与社会试卷。实际上,从网络上筛选出的习题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试题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的试题可能会出现误导学生学习的情况,背离了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历史与社会命题创新策略

1.关注历史与社会学科基础知识掌握,培养学生空间感知能力

处于新课程背景下,很多教师都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新课程标准删除了原有大纲中不少知识点,那么在以后的命题中应当如何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呢?实质上对于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命题的最终目的,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历史与社会命题的考查具体则是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命题的要求则应当遵循从历史与社会教材中来,并进一步回归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的原则。对于命题的设计,注重图片的合理性应用,注重形式的新颖性,具体考核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避免形式过于呆板,从内容上分析,从历史与社会学科中来,同时也应当注重超越课本,回归实践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高效掌握历史与社会基础性知识,促进学生空间感知能力形成。

例如《往来在区域之间》教学中,设计了如下命题,小梅的妈妈在社区里开了一家小商店,货架上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小梅妈妈把以下商品的货名和产地的标签搞乱了,请帮忙正确搭配《連线》。

连线命题设计综合性应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其货物的名称,便于拉近历史与社会命题与学生实际之间的距离,同时对于地名则是呈现其区域状态,便于强化学生对于地名空间的感知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

2.命题设计关注提问方式应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

历史与社会教师在进行具体命题设计环节中,采取提问式方式,与学生进行虚拟交流,增加对话形式的命题。对话形式命题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到问题情境中,让学生真正进入到答题状态,无形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当学生看到试卷中出现对话形式的题目,自然会消除考试的紧张感,放松身心,进入到所设定的对话情境中,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对于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历史问题,由于时间距离学生久远,因此设计对话形式命题,将历史事件放在学生面前,与学生面对面对话,无形中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明清文化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设计如下命题:某剧组在横店拍戏,拍戏内容为明朝时期,有几位学生在商讨明朝时期应当设定的场景,下列为四位学生的对话:

学生1:汉调、京剧与昆剧在市场中非常受欢迎。

学生2:晋商、徽商的会馆遍布京城内外。

学生3:在街边小摊贩上出现叫卖玉米与甘薯的情景。

学生4:市民们都喜欢阅读《红楼梦》。

提问上述哪些情景不属于明朝时期应当出现的,学生回忆自己之前所学习的明朝知识,由于清朝与明朝年代比较接近,因此学生在进行区分中容易出现混淆的问题,设计对话情景,让学生走进明朝,感受明朝历史情景,在对话阅读中获得自己的认知。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会分析京剧是在清朝时期形成的,因此不应该出现在明朝时期,《红楼梦》是清朝时期的小说,也不能出现在明朝时期,在解决问题中,帮助学生理清历史脉络,形成系统化历史框架,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设计提问式命题形式,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在情景对话中进入到做题环境中去,同时利用情景提问式方式,将真实历史情景放置在学生面前,与学生展开面对面交流,无形中拉近学生与历史情景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深入感知历史情节,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3.命题设计贴近社会生活实际,展现学科人文关怀

对于历史与社会学科命题设计的首要特点应当体现出人文性特点,对于试题的内容的编写以及设计则应当从趣味性的视角出发,内容的呈现方式注重生动化,拉近学生与试卷内容的距离,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要求教师在对具体内容设计中,摒弃过去的呆板、沉闷以及封闭的内容,设计内容应指向关注学生个性,并服务于学生。教师在进行具体命题设计中,可以设计卷首语、友情提示以及鼓励语句等,例如“亲爱的同学,欢迎你进入到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加油,相信你可以选择出最佳答案。”“在问题面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哦,不要遗漏每个字词。”在命题设计中关注人文性的特点,主要目的是消除学生考试的恐惧感,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考试环境,让考试成为学生愉悦的学习体验。

例如在期末考试试卷中,历史与社会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卷首语: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到《历史与社会》知识学习的尾声了,历史与社会课本中一个个鲜明的人物,一张张熟悉的历史画卷,一幅幅优美的山河图始终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历史与社会,品味知识,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示出来吧,让这张试卷见证我们的历史与社会学习过程吧!对于选择题的提示语设计如下:运筹帷幄,冷静思考,相信你能够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对于判断题提示语设计如下:在判断中规避小陷阱,切忌掉进去哦!通过多种小提示,减轻学生对考试的恐惧感,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考试环境,成功的完成教学任务。

4.命题设计注重内容整合创新,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注重结合新课程标准,在命题环节中注重突破原有学科的界限,注重教学内容的整合,在历史与社会学科命题设计环节中,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考查,教师可以在试卷中增加一些探究性历史与社会习题,突破原来单一考查历史与社会基础知识的命题倾向,将具体的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在对历史与社会命题设计中,还应当注重其创新性与开放性,鼓励学生写出具有创造性的答案,鼓励学生对历史与社会问题进行个性化解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学生在面对创新性历史与社会问题中,围绕关键性问题,关联内容,并注重构建整合线索,利用历史与发展眼光看待社会,形成综合性思维能力。

例如《家住平原》教学过程中,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命题:对比分析—阅读美国中部平原与湄公河平原人们农业生产的相同与不同点,并回答问题:

相同点:都是发展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粮食。

不同的:美国中部平原主要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小麦和玉米,大量出口。棉花和亚热带经济作物也有种植,依靠高度机械化。

湄公河中下游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种植水稻,还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稻米以当地消费为主,热带经济作物大量出口,发展劳动密集型农业。

问题:造成美国中部平原与湄公河平原两者的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可以从经济、科技以及劳动力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性思维能力。

5.命题设计注重方式的探究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究性历史与社会命题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种全新题型,命题设计具体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为出发点,站在思维层面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对于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往往会运用到一系列的思维方式,例如归纳、分类、比较、观察以及数据分析等。在历史与社会命题中,学生具有应用综合性解决各种问题的办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具体是因为历史与社会学科命题不仅是众多事实与结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不断探究的过程。综合性应用各种方式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效完成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目标。

例如《新中国的诞生》教学过程中,设计命题如下:周恩来说: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请利用史实说明周恩来这句话的合理性;请说明这两件历史事件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本试题的设计具体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并结合自己所学习的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事件的起点与终点,高效完成历史与社会学习任务。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命题方式终将会被全新命题方式所取代,针对历史与社会命题创新研究中更加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善于从命题方式与命题内容多个视角出发,设计合理性历史与社会试卷,为学生营造轻松考试氛围,调动学生历史与社会思维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历史与社会学习取得不错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王亚丽.初中历史与社會教学中“史料”的巧妙运用分析[J].才智,2020(16):211.

[2]汪文渊.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3):219.

[3]金晓凡,陈国民.扶“架”而上九天揽月——初中历史与社会“支架式”自主复习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19):10-13.

[4]吕小萍.核心素养引导课堂教学——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4):95-96.

[5]董海燕.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多元评价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中学,浙江 海宁 314416)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核心素养
浅析历史与社会微课制作中电子地图的使用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