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品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比较分析

2021-05-07姬应来王建朋孙晓梅孙义姗高若男和军飞李清春卢世豪

猪业科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美系胴体父本

陈 鑫 ,田 琛 ,姬应来 ,王建朋 ,孙晓梅 ,孙义姗 ,高若男 ,和军飞 ,,李清春 ,卢世豪 ,黄 涛 ,,*

(1.石河子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2.新疆天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新疆 昌吉 831100)

我国是猪肉消费大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显示, 2018年开始,国内遭受非洲猪瘟疫情,2019年猪肉产量较往年大幅降低,只有4255万吨,较上年下降21.3%,但依旧占当年肉类总产量的55%。可见生猪市场仍在畜禽养殖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现代集约化生猪养殖中,普遍采用杜洛克、长白、大白三元杂交的方式生产商品肉猪[2]。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其主要亲本是纽约州的杜洛克、新泽西州的泽西红、康涅狄克州的红毛巴克夏猪和佛蒙特州的Red Rock猪。19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统称它们的良种猪为杜洛克-泽西猪,后简称为杜洛克猪。杜洛克具有生长速度快、抗逆性较强、胴体性能好等优点,但因其产仔较少、早期生长较差的缺点,通常被用作终端父本[3],与长大二元杂种母猪配种产生杜×(长×大)三元商品猪。

国内杜洛克猪常用的品系有美系杜洛克、加系杜洛克、丹系杜洛克以及台系杜洛克,这些品系在三元杂交体系中作为终端父本各有优劣。目前对于这些不同品系做为终端父本其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横向比较研究相对较少。鉴于此,这次研究对美系杜洛克猪和加系杜洛克猪做为终端父本的后代商品猪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胴体性状,分析美系和加系杜洛克三元杂交猪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和肋骨数的差异以及性别对上述四个指标的影响。研究旨在为生产商品猪时杜洛克品系的选择提供一些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随机选择新疆石河子天康某育肥猪场出生日期相近、健康、体重相近、遗传背景相似的美系和加系杜洛克公猪与长大二元杂种母猪交配生产的商品猪共324头(公母各半,且公猪均已阉割),其中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214头、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108头,均匀混群后每栏随机挑选公母各25头,共10栏。每栏长8 m,宽7 m,面积56 m2。采用四孔水泥育肥猪料槽和鸭嘴式饮水器进行自由采食和饮水,预饲期为10 d,正式期为90 d。按统一的饲养条件进行育肥,育肥各阶段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商品猪饲养至体重121.56 kg±17 kg结束育肥试验,育肥试验结束时对美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和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进行胴体性状测定。

1.2 日粮来源及组成

日粮来源及组成见表1。

表1 生猪育肥各阶段饲料组成及营养水平 %

1.3 试验时间与地点

试验所有商品猪出生于2019年8月2日-8月5日之间,来源于新疆天康畜牧公司某扩繁场,仔猪断奶后于2019年10月-2020年1月在新疆石河子市某生猪育肥养殖场开展饲养试验。

1.4 胴体性能的测定

1.4.1 背膘厚

利用胴体背膘测量仪测定离背中线6~8 cm处倒数第三四肋间背膘厚度。

1.4.2 眼肌厚

利用胴体背膘测量仪测定背膘厚的同时测定眼肌厚度。

1.4.3 胴体瘦肉率

参照加拿大瘦肉率估测方程,根据测得的背膘厚度和眼肌厚度估测胴体瘦肉率。

ELP:估测瘦肉率 L34RSF6/ L34RM6:最后三四肋间距背中线6 cm处背膘厚/眼肌厚。

1.4.4 肋骨数

屠宰后,通过计数方式准确记录猪左半边胴体的肋骨数。

1.5 数据统计整理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6软件整理原始屠宰测定数据,试验数据用“平均数±标准误”表示,利用SPSS 19.0软件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不同品系杜洛克猪后代商品猪以及不用性别间胴体性状的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其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的比较

由表2可以得出:A组的背膘厚比B组的背膘厚低2.57 mm,差异极显著(P<0.01)。A组的眼肌厚比B组的眼肌厚低1.90 mm,差异显著(P<0.05)。A组的瘦肉率比B组的瘦肉率高0.65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A组的肋骨数比B组的肋骨数高0.17,差异显著(P<0.05)。说明美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其商品后代比加系杜洛克的要瘦,并且能够产生更多的肋排。

表2 后代商品猪胴体性状测定结果比较

2.2 后代商品猪不同性别间胴体性状的比较

由表3可以得出:同一品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不同性别间背膘厚、眼肌厚、瘦肉率差异均不显著(P>0.01),加系杜洛克后代商品公猪的肋骨数极显著(P<0.01)低于母猪的肋骨数。说明性别对于两种品系杜洛克后代商品猪的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无影响,加系杜洛克的后代商品猪中公猪产生的肋排较其他组少。

表3 后代商品猪不同性别间胴体性状的比较

3 讨论

猪肉已经成为我国人民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猪肉品质的要求也从以前的脂肪型转换为现在的瘦肉型,对瘦肉率高、肉品质好的猪肉需求也越来越大,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育成的脂肪含量高、肌纤维粗的地方猪种已经逐渐被市场淘汰[5]。为了增强我国生猪产肉能力,育种工作者先后从国外引进了各个品种的瘦肉型猪,应用于生产瘦肉型商品猪,以快速适应现代生猪产业的要求。这其中杜洛克猪因其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胴体品质好等优良特性,并且在商品猪生产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杂交优势得以利用,但由于产仔数少,逐渐成为我国生产商品瘦肉猪的重要终端杂交父本之一。由于杜洛克猪是世界公认的优良猪种[6],世界上许多国家根据不同的需求产生的不同育种方向对其进行选育,故产生了许多杜洛克新品系,目前比较常用的品系有美系、加系、台系以及扬翔新培育的华系杜洛克。

3.1 品系间的表型差异及分析

研究对比了加系杜洛克与美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的胴体性状,发现美系杜洛克三元猪与加系杜洛克三元猪在胴体性状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除眼肌厚度以外,美系杜洛克商品后代背膘更薄、瘦肉率更高、肋骨数更多。综合比较下,美系杜洛克用作终端父本比加系杜洛克在胴体性能方面更为优良。但由于这两种品系杜洛克的遗传改良选育工作一直在进行,这次研究中作为终端父本的杜洛克并不能完全代表这两种杜洛克品系,仅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后续还需更深入地研究来揭示两者存在的差异规律。

3.2 性别间的表型差异及分析

研究对比了两种品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后代商品猪不同性别间的胴体性状和肋骨数。发现除加系三元商品杂交公母猪的肋骨数存在显著差异外,不同性别商品猪在背膘厚度、眼肌厚度、瘦肉率等差异均不显著。这与全建平[7]等人的研究结果不相符,这可能是由于目前生猪价格很高,使得养殖场延长生猪饲养时间以期获得更多利润,这导致商品猪在屠宰时普遍较肥,差异不显著,具体原因有待深入探究。

4 结论

美系杜洛克作为终端父本其后代商品猪除眼肌厚度之外的胴体性状整体优于加系杜洛克的商品后代。就性别而言,除加系杜洛克商品后代公母猪间的肋骨数存在差异之外,不同性别对于胴体性状没有影响。

猜你喜欢

美系胴体父本
猪胴体冷却降温特性及耗能分析
家禽胴体清洗技术研究
商品猪胴体性能对分割销售后效益的影响
父本在杂交谷子化学成分分布中的评价作用
胴体原本没那么美
鹦鹉鱼品系对不同亲本和繁殖技术的响应
玉米杂交制种中父本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