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环跳、阳陵泉对CCI大鼠海马18F-FDG摄入率及GLUT-3表达的影响

2021-05-07江孟鸿张亮平李长征王志福郑美凤

福建中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神经痛电针免疫组化

江孟鸿,张亮平,李长征,王志福,郑美凤*

(1.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建 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福建 福州350122)

神经病理性疼痛(简称神经痛)是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1]。目前研究发现:在神经痛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海马出现了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体积减小、突触可塑性和细胞因子释放的异常等[2-5]。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仪(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可通过对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的追踪,动态观察海马的葡萄糖代谢变化。葡萄糖转运体-3(Glucose transporter 3,GLUT-3)是大脑主要的葡萄糖转运体之一,能有效反映海马神经元的葡萄糖代谢情况[6]。现代研究表明:取“环跳”“阳陵泉”穴进行电针干预有明确镇痛作用,但电针镇痛的中枢葡萄糖代谢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7-9]。本研究通过建立SD大鼠慢性限制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采用Micro PET/CT和免疫组化分别检测CCI大鼠海马18F-FDG摄入率和GLUT-3表达,探讨电针治疗神经痛的中枢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动物及分组 SPF级雄性SD大鼠36只,体质量180~200 g,购于上海斯莱克实验动物责任有限公司,许可证号:SCXK(沪)2017-0005。饲养于福建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编号:SYXK(闽)2014-0005。于独立通风笼内适应性喂养1周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各12只。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Micro PET/SPECT/CT(荷兰Milabs公司);Von-Frey针刺痛觉测试套件(美国North Medical公司);华佗牌针灸针(0.25 mm×25 mm)、华佗牌电子针疗仪(SDZ-V型)购于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免疫组化一抗GLUT-3抗体、免疫组化二抗HRP标记兔抗山羊(美国Abcam公司);免疫组化试剂盒(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3 造模 参考Bennett等推荐的方法[10]制备CCI模型,具体方法如下:术前将4-0铬制羊肠线浸泡在0.9%氯化钠注射液1 h以上;3组大鼠称重,予戊巴比妥钠麻醉,剃除右后肢毛发,75%乙醇消毒并切开皮肤,逐层钝性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坐骨神经主干;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在坐骨神经主干中段用4-0铬制羊肠线松扎四道,最后一道结扎时,轻拉线结使腿部肌肉出现轻微跳动,然后逐层缝合,切口覆盖青霉素粉末以预防感染。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予结扎。

1.4 干预措施 术后7 d电针组开始电针干预。抓取电针组大鼠,固定于实验用大鼠固定器,参照《实验针灸学》[11]取右侧“环跳”“阳陵泉”穴,以针灸针常规刺入15 mm,连接电子针疗仪,设置连续波,频率为2 Hz,电流强度为1 mA,每次干预30 min。同样抓取和固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大鼠,但不予干预,每天1次,连续7 d。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

1.5.1 机械痛阈值测试 术前及干预前后采用Von-Frey针刺痛觉测试套件检测,根据up-and-down的方法[12]进行测试与计算大鼠机械痛阈值。

1.5.218F-FDG摄入率检测 干预前后每组随机取6只大鼠进行Micro PET/CT扫描。大鼠禁食过夜后,腹腔注射示踪剂18F-FDG(剂量约40 MBq)后再放回笼中自由活动35 min,然后置于麻醉诱导盒中5 min(5%异氟烷,气流速度400 mL/min)。取出大鼠以俯卧位用胶布固定于扫描台,开始扫描并全程维持麻醉(2%异氟烷,气流速度250 mL/min)。扫描图像通过PMOD软件分析,得出大鼠左侧海马18F-FDG摄入率。

1.5.3 GLUT-3表达的测定 采用免疫组化测定GLUT-3平均光密度,来反映GLUT-3的表达。干预后各组取剩余的6只大鼠,腹腔麻醉后依次用0.9%氯化钠溶液(150 mL)和4%多聚甲醛溶液(150 mL)进行心内灌注;取出大脑,放入4%多聚甲醛再固定后常规脱水、透明、包埋;切片(5μm)后烤片、脱蜡,浸泡在柠檬酸钠溶液下使用高压锅法进行修复,滴加3%双氧水溶液于室温下孵育25 min,PBS清洗后滴加3%BSA于37℃恒温箱内放置30 min,取出切片,甩干后滴加免疫组化一抗GLUT-3抗体(1∶50),放入4℃冰箱孵育过夜;第二天取出切片,复温30 min后滴加免疫组化二抗HRP标记兔抗山羊后放入37℃恒温箱内孵育1 h;滴加新鲜配置的DAB溶液进行显色,PBS清洗后用苏木精复染,二甲苯脱水透明,封片。光学显微镜下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13]找到左侧海马所处位置,随机选取5个部位进行图像采集,通过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图像并得出GLUT-3平均光密度。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自身前后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齐,采用LSD法进行各组间两两比较;若方差不齐,则采用Game’S-Howell法进行两两比较。

2 结 果

2.1 3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比较 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值均显著降低(P均<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P<0.01);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电针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显著升高(P<0.01),见表1。

表1 3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比较(±s)g

表1 3组大鼠机械痛阈值比较(±s)g

注:与假手术组比较,1)P<0.01;与模型组比较,2)P<0.01;与干预前比较,3)P<0.01。

?

2.2 3组大鼠18F-FDG摄入率比较 干预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左侧海马18F-FDG摄入率显著下降(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左侧海马18F-FDG摄入率显著上调(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电针组大鼠18FFDG摄入率显著提高(P<0.05),见图1。

图1 3组大鼠18F-FDG摄入率比较

2.3 3组大鼠GLUT-3平均光密度比较 干预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左侧海马GLUT-3平均光密度显著降低(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左侧海马GLUT-3平均光密度显著升高(P<0.01),见图2。

图2 3组大鼠GLUT-3平均光密度比较

3 讨 论

坐骨神经痛属中医学“痛痹”范畴,多因感受风寒湿外邪、气血痹阻经脉所致。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一般原则为疏经通络、活血止痛。本实验选取“环跳”穴疏导下肢少阳、太阳经气,“阳陵泉”治疗下肢经筋病证。现代研究证明:电针此二穴可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和突触功能来提高神经痛大鼠的机械痛阈值[14-16]。

18F-FDG摄入率的改变能直观反映葡萄糖代谢的变化,而GLUT-3的表达水平与局部葡萄糖利用、神经元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发现:CCI诱导神经痛发生时,海马葡萄糖代谢和GLUT-3平均光密度降低,提示海马中枢敏化和痛敏反应的产生。而电针治疗后可上调神经痛大鼠海马葡萄糖代谢及GLUT-3表达水平,说明电针治疗可抑制海马中枢敏化、减轻痛敏反应。

猜你喜欢

神经痛电针免疫组化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电针、穴位注射为主的综合疗法介入面神经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排石汤结合电针穴位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分析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病理科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