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镜中影像:新媒体视阈下济南城市形象传播研究
——以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为个案

2021-05-07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双年展城市形象摄影家

近年来,新兴媒介逐渐成为城市形象展示与传播的主要聚焦载体,宣传片、影视剧和纪录片被学界公认为最常见的三种方式。不啻如此,借助重大赛事传播城市形象同样成为众多城市表达亮丽名片的一种手段。本文主要通过对历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的梳理,客观、深入地考察济南城市形象多维度视觉传播的成效,希冀探究新媒体时代城市形象传播的有效路径。

济南;摄影双年展;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是城市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良好的城市形象,可以增强城市文化底蕴,形成城市发展的向心力与凝聚力[1]。作为山东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近年来济南尤为注重通过文化品牌塑造和传播城市形象。总的来看,新兴媒介成为学界研究济南城市形象传播的主要聚焦载体。或利用短视频、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介,或利用纪录片、宣传片等具体的影像媒介,通过多视角、多维度的手段来宣传推广济南城市形象。[2]略微遗憾的是,学界通过摄影家的镜头将泉城济南的名片展示到世界各地,却对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济南本土文化品牌——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缺乏足够的关注与研究。据此,本文主要通过对济南摄影双年展的回顾和梳理,从摄影的视角看济南城市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力求较为深入地研究其隐含思想观念和文化内涵,从而探究城市形象宣传与推广的实效路径。

1.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的历史回溯

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自2006年创办以来,迄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规模不断扩大,先后有六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余名摄影师及大学生参加展览。参赛作品三十多万幅,获奖和展出作品近万幅。历经十余年的发展,济南摄影双年展以其鲜明的东方文化底蕴,不断通过凸显开放性、包容性、学术性、专业性、前瞻性、多元化和国际化等特征,来引导国际影像创作潮流,推动中国摄影文化和摄影艺术的发展。与此同时,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在业界的影响力也不断提升。2008年得到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官方认证,2012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重点优秀展览项目”[3],成为一个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济南文化宣传品牌,无形间促进了城市形象的传播,增强了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图1 《春流漱玉声》作者:曾毅

目前,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摄影展,如丽江国际摄影展、平遥国际摄影展,虽然都在奉行摄影展国际化的发展道路,但基本上都是结合当地特色办展,通过摄影展的形式促进当地经济和旅游发展。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除借鉴上述两个城市摄影展运作模式外,还创新组织架构与运作机制,通过奖励新人,宣传中国特别是济南的摄影流派和创作理念、创作手法的更新,引导推广济南城市形象的持续发展。对此,历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多按主题,分主题展、学术展、邀请展、回顾展等相应版块展出。曾推出了“张照堂摄影展”、“骆伯年、金石声摄影展”、“塔斯利马·阿科特尔摄影展”(孟加拉国摄影大师)、 “三才图会—天地人摄影展”(韩国)、《底片——侯登科·胡武功影像展》(2010年)、“一代宗师”郎静山经典作品展等大师作品学术展,以及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农业工业展”摄影文献展和中国摄影师影像图书(1978—2018)文献展。其试图通过媒介话语表达来展示济南城市形象的传播特点,实现“软形象”与“硬形象”的协同展示、传统与现代的双重蝶变、文化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注重精神与审美内涵的建构。此外,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还着重打造了“世界大学生摄影艺术展”版块,每届均展出世界各国大学生的获奖作品,集中展现当前摄影专业的新潮流、新成果。这些不同版块、不同主题的摄影作品,充分体现了摄影家对世界的认知、体验与表达。毋庸置疑,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吸引了大批专业摄影师来到济南,发现济南,对济南城市形象的宣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在场性语境”下济南城市文化的丰富与传播

解构主义“在场”概念是指表现直接、现场可及的语境成分集合。[4]在此,通过术语的移植,来阐释归纳历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丰富与传播济南城市文化的途径与手段,探究在一定场域中媒介传播特点。

图2 《泉城广场》作者:曾毅

首先,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具有明确的时代主题和前瞻性,以在场场域凸显异域同天理念。2010年为“国际文化和睦年”,双年展主题为“天下一家”,体现“和而不同”,突出不同摄影视野间相互借鉴、相互学习的主题思想。2012年第四届摄影双年展引入了当时在摄影界尚属全新的理论——元影像理论,结合墨子“小孔成像”,提出“回归本心本性,回归影像和回归东方智慧”的学术主张,以多元化和实验性的影像方式呈现。2014年第五届摄影双年展的学术主题为“影子的影子——当代语境下的东方向度”,“影像实验单元”就摄影的形式创新、传播和互动方式创新及摄影作为艺术媒介定位等展开学术研讨。2018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第六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策划组织“欧美亚十国摄影组织主席作品联展”“从长安到罗马——中意高校摄影邀请展”“世界摄影家眼中的丝绸之路”。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将国际性摄影展会和高校学术研讨相结合。展览地点主要安排在高等艺术院校校园内,部分巨幅作品在室外展出,充足的空间、适宜的光线,可以充分展示作品的艺术效果。校园内参展,海内外摄影家相互观摩作品,围绕展览主题深入进行影像阐释,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摄影技术的进步和摄影观念的变革。结合专题展和学术展,摄影双年展组织了三十余场学术论坛和专题讲座,主要有“美之流变——艺术摄影的前世今生”、“双十对话——回眸中国摄影四十年”座谈会、言语碎片——借影像之手描绘别样的人间故事(法国骑士勋章获得者贝特朗·加丹那)、张照堂影像分享会、“1986·影像记忆——国际和平年全国青年摄影大奖赛30周年”研讨会、“张照堂与青年摄影师对话会”、《国家相册·新华经典》、“影像实验的价值学术研讨会”、“摄影的独特性:艺术与纪实之间”(克里斯蒂安·梅耶,法国)、对话——1992首届全国十大青年摄影家座谈会等等。推出了“与国际摄影大师面对面——摄影大师与大学生对话”系列讲座,主讲人包括国际摄影家联盟(UPI)董事会主席、美国广告摄影大师克林特·珂莱曼,意大利摄影家联盟评选和展览委员会主席西尔瓦诺·蒙奇、美国著名摄影大师肯波利·哈肯斯等,就广告、人像、风光等多个专题举行讲座并现场评点参与者的作品,与中国摄影师和大学生分享创作经验,研讨前沿摄影理论。

图3 《京剧守望者》作者:宁舟浩

图4 《京剧守望者》作者:宁舟浩

其次,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强调参与性和互动性,以更为直接的在场情景记录留存创作展印记。展览期间在济南举办多场现场抓拍比赛,快门灵动、捕捉精彩瞬间,广告摄影大师越野车棚拍、“大羽华裳”表演抓拍赛、名模彩妆秀表演抓拍赛、齐鲁之夜颁奖典礼现场抓拍、中外名模婚纱礼服表演抓拍赛等等,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家切磋技艺交流创作[5]。值得一提的是,“大羽华裳”是中国首部戏曲服饰秀,灵感来自“霓裳羽衣曲”(唐朝),戏曲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皆囊括在内,在展示中国戏曲服饰的同时,全方位展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精髓和博大精深的人文内涵。“大羽华裳”表演抓拍赛,让摄影对象处于放松的环境中,展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最真实的、最佳的动态瞬间,呈现更高质量的抓拍画面,便于灵活捕捉生动的镜头画面。[6]

再者,历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出版发行了系列重要作品展示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为以后回看与研究的人们提供了在场的观感模拟。翻阅济南市图书馆及各大书店卖场,历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的成果,如《影子的影子》《显影——纳切威、寇德卡、尤斯曼与中国40位摄影师》《伊人伊像》《非像说》《华山论—华山“新风景”影像实验》《底片——探寻熟悉的陌生人》《乾坤湾:“单纯视觉与文化利用”影像实验》《非常像:“碾碎与生成”手机影像实验》等,无时不会显现出掠影。这些双年展摄影成果在不断丰富济南城市文化内涵的同时,其普及推广更是助力了济南形象的传播。

3.“城”内外形象的多维展示与传播

清末以来的百余年,是近现代济南城市风貌变迁最为显著的历史阶段。2018年第七届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意大利著名策展人、摄影家苏珊娜·扎蒂(Susanna Zatti)女士和中国著名策展人、摄影家吴平关先生共同策划“百年双城记——帕维亚(意大利)&济南(中国)”文献展,展出了200余幅反映帕维亚和济南城市百年变迁的影像作品。这些作品既有来自《亚东印画辑》、济南城建档案馆和民间收藏的摄影老照片,又有著名摄影家埃琳娜·德米特里耶娃(塞浦路斯)女士、吴平关先生、李瑞勇先生、曾毅先生等围绕济南地标建筑、特色景观等创作的现代影像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埃琳娜·德米特里耶娃(塞浦路斯)所拍摄的济南灵岩寺系列作品,在海外的展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群像引起了广泛关注,吸引了众多海外学者来到济南,深入了解济南的历史文化,为济南城市形象的域外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5 《京剧守望者》作者:宁舟浩

与此相伴,百年双城记也通过记载平民化、普通化和生活化的老照片,来反映20世纪初济南人居生活、特色景观、自然景观等方方面面的真实面貌,既体现出与大众日常生活的亲和性,又透视了近代济南民众的生活方式。譬如《济南白石泉边洗衣的人们》(1930年代后期,刘昌华供图)、《济南大明湖里的游船》(选自1927年《亚东印画辑》)等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济南市民的人居生活。《济南德华银行》(1910年,刘昌华供图)、《济南老火车站》(1929年,济南市城建档案馆供图)等展示了济南的地标建筑。《济南趵突泉》(民国时期,济南市城建档案馆供图)、《济南大明湖北极庙》(1929年,济南市城建档案馆供图),反映了济南独特的城市风貌——家家泉水。《济南经二路》(1930年左右,作者不详)、《济南街头等客的黄包车夫》(1930年,济南市城建档案馆供图)、《济南市街》(选自1927年《亚东印画辑》),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济南的经济和商业风貌。《济南郊外农村的桥与道路》(选自1940年4月《亚东印画辑》)、《济南附近黄河上的渡船》(选自1929年《亚东印画辑》)、《济南西门桥修复》(1947年,济南市城建档案馆供图)反映了济南的城市交通情况[7]。这些老照片自身隐含着社会记忆和历史重构的双重内涵,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参观者的眼球,润物细无声地引发了其思想上的共鸣,实现了济南城市形象域外传播的最佳效果。

诚然,围绕同一拍摄主体二度创作,不是一个游戏或简单的场景再现,但其采用的历史图片社会介入方式,通过场景前后的鲜明对比,融入拍摄者对当下文化、社会的思考,激发受众领悟艺术表达的深刻度、延展度。这些创作成果必将成为具有时代印记的影像文本,其呈现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将会产生深远影响。[8]如摄影家鲁明《济南白石泉边取水的人们》(2018年9月23日摄)、李瑞勇《济南大明湖北极庙》(2008年4月26日摄)、满琦《济南趵突泉》(2007年6月19日摄)、曾毅《济南黑虎泉》(2018年9月23日摄)、吕廷川《济南华不注山前放风筝的人》(2018年9月25日摄)、吴平关《济南老火车站原址》(2018年9月23日摄)等围绕济南地标建筑、特色景观创作的现代影像作品,采用平视的创作视角,画面真实自然,拉近了城市与人的关系,在展现凸显济南城市标志性物件的同时,展现了济南市民的文化生活[9]。通过今昔对比图画,从宏观上凸显时代巨变,形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图片故事,生动地诠释宣传了济南城市形象。

图6 《京剧守望者》作者:宁舟浩

济南摄影双年展自开展以来,历届均邀请海内外各地的知名摄影家来济南采风、创作,无论是极具老济南风土人情特点的老巷拍摄,还是突显济南泉水文化特色的趵突泉、大明湖采风,在传播中国历史和文明的同时,为域外宣传济南城市文化形象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中国摄影金像奖得主、著名策展人曾毅先生系列泉城作品《春流漱玉声》《泉城广场》在德国雅知出版社出版。该系列作品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泉城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魅力景象,在海内外摄影界、艺术界及华人圈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其中,作品之一《春流漱玉声》以泉城济南的漱玉泉为拍摄主体,采用了虚实对比的二分法构图,上半部分的垂柳、人物、建筑与漱玉泉水的倒影呼应成趣,动静结合,斜射的金黄色光线让整个画面笼罩在暖色调之中,使怪石绿植更具立体感、画面感。作品之二《泉城广场》以泉城济南的标志性建筑物“泉标”为拍摄对象,以全景俯拍的角度宏观地表现了泉城济南的丰富多样的建筑群,画面色彩丰富,蓝的天绿的草地映衬着这座城市的标志——蓝色高大的泉标。这幅作品不仅记录了济南城市欣欣向荣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记录了泉城济南地标的变迁。在二十年后,同样的角度,醒目的坐标早已经变成耸立入云的绿地大厦,成为海内外宾客了解济南、认识济南的主要城市形象代表。

此外,山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宁舟浩先生拍摄的《京剧守望者》[10]系列作品,从人像摄影的角度,以黑白摄影的形式从不同景别之间刻画了特写的京剧演员、全景的活动场景,此间还穿插大量人物活动的中景和近景描写。可以说,从作品《京剧守望者》中便可窥见济南人民在时代变迁的大潮中,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于艰难环境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努力。正是承载着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这一契机,济南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内外得到了广泛宣传,为泉城济南的城市形象增添了别样风采。

4.结语

摄影的诞生源于艺术的需求,正如女摄影师多萝西娅·兰格所说:“照相机是一个教具,教给人们在没有相机时如何看世界。”[11]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紧扣优秀摄影作品的先决因素“观察”,其创作作品脱离了传统艺术的膜拜价值,而富含深刻的内容与思想,寻找到摄影师与观众互动同构的契合点,以此来搭建重新观察、评审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平台。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不仅通过影像图片展示了济南的百年变迁,更重要的是通过研讨会议和采风创作活动,让各国摄影家领略了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济南丰富的人文风俗、美丽的山泉文化,彰显出济南城市形象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风土人情等“个性化记忆”的变迁与重构,在增强济南城市形象域外传播的同时,也不断地向社会民众展示出济南城市所蕴含的核心价值文化与形象力,增强了社会大众对济南城市的认同度,进而扩大了城市影响力与知名度。同时,通过今昔摄影作品的对比,引起人们对世界和人类普遍命运问题的关注。

注释:

[1]宋健等:《基于移动短视频的济南城市形象传播策略》,《新媒体研究》2019年第 19期。

[2]武慧兰:《新媒体背景下济南城市形象传播策略研究》,《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年第5期。周炎:《全媒体时代济南泉文化研究现状及传播新路径》,《品牌研究》2019年第14期。刘家亮等:《济南城市形象宣传片符号使用分析》,《人文天下》2020年第17期。孟敏:《影像文本中的济南城市形象传播研究:以济南地区的电视媒体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中国旅游摄影网:《第七届中国济南国际摄影双年展盛大开幕》,2018年 10月 26日,https://m.sohu.com/a/271563339_170406,2018年10月26日。

[4]谌莉文著:《意义运作的概念化认知》,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25页。

[5]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快门灵动 捕捉精彩瞬间——2010齐鲁国际摄影周抓拍活动别开生面》,2017年1月5日,https://www.sdada.edu.cn/info/1996/21132.htm,2017年1月5日。

[6]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大羽华裳〉大型戏曲展演暨抓拍大赛光彩亮相山东剧院》,2010年11月5日,http://sdada.edu.cn/info/1013/9632.htm,2010年11月5日。

[7]山东新闻摄影:《百年双城记·帕维亚(意大利)&济南(中国)》 ,2018年10月23日,https://www.sohu.com/a/270695089_99958875,2018年10月23日。

[8]《主题与视角 “四十年来部分中外摄影人中国拍摄的比较分析”讨论会发言摘要》,《中国摄影》2018年第7期。

[9]山东新闻摄影:《百年双城记·帕维亚(意大利)&济南(中国)》 ,2018年10月23日,https://www.sohu.com/a/270695089_99958875,2018年10月23日。

[10]鲍昆:《摄影中国》,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06年,第617页。

[11]王传东:《超越影像的价值》,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148页。

猜你喜欢

双年展城市形象摄影家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摄影家杨荣
陈建(摄影家)
第22届悉尼双年展:边缘
首届华光摄影双年展
动物摄影家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