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难类主题海报设计的同理心作用

2021-05-06鹿馨雪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同理心灾难心理

摘要:灾难类主题海报是公益主题海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代表了对灾难本身的叙述,也展现了人类克服和战胜灾难的视觉诉求。本文将平面广告作为研究重心,以灾难类公益海报为主要出发点,对相关海报产生的心理作用进行分析研究,从创意性和社会功能性的角度,分析其引发大众同理心的方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灾难;海报;设计;同理心;心理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2

1 灾难类海报设计概述

从古至今,人类与自然共存,所谓物竞天择,人类在海啸、地震、瘟疫等灾难中坚强地繁衍生息,以顽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而以“灾难”为主题的研究创作也逐渐得到了学界的重视,在中国知网上对“灾害”进行文献检索,发表文献数量从2006年的4000多条增至每年7000条以上。

引起大众关注的不止灾难本身,如今网络科技发达,越来越多领域的工作者通过自己的方式对“灾难”进行研究,然后向社会大众公开。平面海报作为视觉传达的主要形式之一,具有趣味性、可塑性,并且简洁易懂,能够面向各个年龄段的群体,其表达的情感能够引起民众的共鸣,具有很好的传播功能。

1.1 灾难类海报评述

灾难类海报是公益海报的一种,设计师通过生动形象、色彩丰富的画面,表现富有情感的创意,作品包含着十足的人情味,能让大众直观地了解信息,能使受灾民众得到情感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鼓励。

疫情肆虐时,各路英雄为守卫人民生命安全出动。设计师也纷纷设计海报鼓舞人心,部分作品描绘了火神和雷神的拟人形态,两者之间为一个医护人员的形象,寓意着火神和雷神为医护人员助力,战胜病魔。民间传说中的火神为祝融,湖北是荆楚之地,古代楚人将自己视为火神祝融的后代,加之某些病毒惧怕高温,所以人们认为火神能克瘟神。而雷神掌管雷电,在中国神话中,雷神是惩罚罪恶之神,人们对雷神的崇拜起源于对雷电的崇拜,希望雷电能祛除一切灾祸和邪祟。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雷神和火神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只是人们心中的一种信仰,古人常说“举头三尺有神明”,祈求“神明”庇佑,在灾难来临之际救自己于水火之中。对神的信仰是人精神思想诉求的一种映射,“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所要创造的上帝仍然不是人民大众本身,而是民众理想的精神归宿,即新的上帝, 把显性的上帝变为了隐性的上帝”[1]。魔幻化的海报设计一方面是民众内心的写照,另一方面是对民众心理需求的一种满足。

另一类比较突出的海报以野生动物形象为主,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北京市健康教育联合推出的一套海报中,野生动物遮盖住人类口鼻,并附文“生存,不靠口罩,靠罩口”。灾难类海报的传播对象主要是人类,只有能够让人类亲身感知的行为才能引起共鸣,野生动物捂住人类的口鼻,看似体现了疫情防控期间戴口罩的必要性,实则从动物脸上无助的表情中,能感受到它们的哀怨。一则寓言故事名为“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农夫的羊圈有一个洞,人们劝之补上,农夫不以为然,导致狼捕杀了更多的羊,最终农夫幡然醒悟,加补羊圈。故事道理简单,意在警示切勿等到损失无法挽回时才进行弥补。

这组海报旨在提醒人们不要做亡羊的农夫,及时修补加固“羊圈”,在灾难来临之前,直接切断其传播路径,对其他生命物种心存敬畏。于天地宇宙来说,人类十分渺小,需适当放低姿态,与自然和谐相处。

1.2 灾难类海报特征

与疫情相关的灾难类海报大多颜色亮度高,视觉对比强烈,能够迅速抓住大众的眼球,同时画面内容通俗易懂、耐人寻味。从社会功能性的角度来说,灾难类海报能够对灾难事件进行大致的刻画,在给人以战胜灾难的信心的同时,标志着人类在生存史上取得的胜利。人们在看到海报的同时,便能联想起当时的灾难,亦能联想到当时受灾群众的痛苦、灾情带来的教训以及人民的团结和凝聚力。灾难类海报无论是对以后的灾情预防工作,还是对社会大众的心理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灾难类海报之所以被定义为公益海报,并且与其他的日常海报区分开来,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与灾难事件本身相关联,设计师会站在受灾群众的角度,理解受灾群众的希冀和愿望。与普通海报相比,灾难类海报具有更强的情感氛围。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视觉是相当重要的感觉,灾难类海报能从视觉层次进入心理层次,给予受灾群众抚慰和鼓励,同时将大众带入受灾群众的世界,使大众产生与受灾群众相同的情感效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共情,也就是同理心。

2 同理心

美国知名作家、治愈师辛迪·戴尔在《同理心》一书中写道:“我们大多数人都曾真正感受到别人正在经历着什么,或者能够理解他们的生命正在发生着什么,这就是我们都经历过的共情时刻。”

同理心又称为“换位思考”“共情”“移情”,具体指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处理一件事情,能够理解和体会到对方的情绪和心境,也就是“将心比心”。同理心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与同情心有所区别。同情心是指站在个人的角度,以一种怜悯的姿态看待别人;同理心则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个人,使个人和对方在情感上产生一种共鸣。其中,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是具备同理心的重要条件之一。

对于受灾群众来说,同理心的存在大有必要。群众遭受灾難时,由于距离等因素,无法向外界大众直接宣泄负面情绪,而负面情绪积压过多会导致受灾群众内心的信念崩塌,微小的刺激也会令其感到崩溃,甚至丧失求生的积极性,对与灾情的对抗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出现报复社会的过激行为,这时候设计师需要体会受灾群众的内心诉求。

“‘用对方的眼睛看世界,有利于让倾诉的同伴表达出更真实的内在感受,有利于我们发现对方更内在、更全面的矛盾。”[2]灾难类海报设计大多从受灾群众的立场出发,忧他人之忧,盼他人之盼,从而体现出受灾群众对快速结束灾难的迫切诉求,以及对医护人员打赢这场“战争”的信心,给予受灾群众发自内心的鼓励。

受众群体是海报设计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尤其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心境及大环境因素。灾难的发生是不可预见的,亦是人们不想看到的,灾难带来的身体伤痛和心理创伤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永久的,悲痛的心情非一朝一夕能够转变,灾难造成的损失可能使受灾群众内心感到崩溃甚至绝望。这些感受文字难以描述,设计师可通过艺术手段将其展现在大众面前,使大众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触碰,使大众成为受灾区现场的“旁观者”。古语云:“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灾难类海报是“当局者”与“旁观者”之间的桥梁,能帮助两者互相感受,其中,同理心发挥着主要作用。

此时设计师并不是设计师本身,而是情境的制造者、桥梁的建造者,其将观众带到情境中来,使观众去感受情境、体会情境。以2D电影与3D电影为例,2D电影受限于屏幕,剧情好似在纸张上铺开,而3D电影以第一视角为主,打破了屏幕的限制,观众仿佛身处影片中,情绪能够被剧情带动起来,能切实感受到主人公的心情,此时的观众就是主人公本身,观众的立场转变为主人公的立场,当事情开始“关己”,观众便无法做到“高高挂起”,也更能体会和理解当时的处境。

灾难类海报就如同一场3D电影,要使人身临其境感知情绪,灾难类海报不仅仅要表达灾区的苦难和受灾群众的悲痛,更要警示其他地区的群众采取措施,以免遭受同样的痛苦。只有其他地区的人们看到、感知到受灾群众的悲伤与痛苦,想象到灾情殃及自身的情形,才能与受灾群众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时灾难类海报设计才算达到了目的。

同理心是灾难类海报设计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必须与受灾区群众有共同的感知,才能更好地将感情融入设计,使灾难类海报设计变成充满感情的设计。设计只有富有深意和人情味,才能被大众所接受。同理心存在于灾难类海报设计的方方面面,使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人与人相互理解、相互联系,人心变得柔软和团结,从而更紧密、更坚定地共同面对灾难,化险为夷。

灾难类海报设计的同理心作用能够给予后人警示。人类拥有丰富的想象力,灾难类海报设计的冲击性画面能够使人产生联想,增强大众的忧患意识,在记录灾难事件的同时,记录群众团结一心的场景和互相帮助的温暖情感,同时向大众传播互助意识和危机意识,提醒大众,人与自然和其他生命之间也应该存在情感的连接,人类的智慧不该用来满足自身的不正当欲望,应该思考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万物共生。在灾难类海报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能否体会受众群体的心境极其重要,受众群体能否感受到灾难类海报传播的情感与思想,取决于灾难类海报的设计是否符合灾难的情境、背景,以及受灾群众的真实情感。同理心能使设计师与受灾群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将自身置入其中,使灾难类海报设计成为真正传播危机意识的路径。

3 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国内外发展现状

“灾害主题公益广告研究属于公益广告研究范畴,国外对公益广告的研究起步较早,具有现代意义的公益广告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产生的。 当时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价值观,因此出现了诸多社会问题,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引导人们重新树立一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公益广告应运而生,并很快成为重要的社會教育力量。”[3]1986年,斯蒂文·芬克对危机传播提出了四段论模式。第一个阶段是危机潜在阶段,第二个阶段为危机突发阶段,第三个阶段为危机蔓延阶段,第四个阶段是危机解决恢复阶段。每个阶段的时长、特点和传播途径都不相同,但却为灾难类广告设计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国内公益广告发展相对较晚,但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群众的思想水平不断提高,价值观问题日益凸显,随着自然灾害发生频率的提高,人们逐渐开始重视公益广告事业,灾难类海报设计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提升,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群众的防灾意识随之增强。

3.2 灾难类海报存在的问题

目前人类正处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和各种客户端已成为传播信息的新兴力量,但大多数公益广告依然通过央视及地方卫视综合频道进行展示。

在其他网民热衷的APP上,商业广告占比较高,而灾难类海报占比较低。由于传播方式有限,灾难类海报传播范围较小,且不能精准定位受众。所处地域不同、文化不同,受众群体的知识水平也不同,过于艺术化的海报设计会使受众群体难以接受;灾难的阶段不同,受灾群众的心理变化也不同,而海报设计的纸质化导致海报不能覆盖灾难事件的不同阶段[4]。

针对以上问题,灾难类海报的设计应与时俱进,与科技相融合,拓展传播渠道,针对不同的受众设计不同层次的海报,贴合大众心理,做到“众口皆调”。其次,应当考虑灾难类海报设计的时效性,不仅仅着眼于群众的积极抗疫,也应当注重灾前预警方面的设计,增强民众的忧患意识,使抗疫口号不只是空口白话。最后,在灾难类海报设计中应当适度把握同理心,过度的同理心可能会传播消极的情绪,导致民众产生恐慌。灾难类海报应当在展现情感的同时考虑受众的情绪,力度适中,不过分夸大事件,尊重受灾群众。

4 结语

在灾难类海报的设计过程中,发挥同理心的作用能使人共情,能传播情感及忧患意识,给受灾群众以心理慰藉,使民众团结一心面对灾难,是凝聚力量的重要手段。但设计师在设计灾难类海报时,应注意权衡,考虑民众的情绪,考虑海报能否被不同的群体接受,合理利用同理心,避免导致受众出现恐慌情绪,关注整个事件的过程。

参考文献:

[1] 王志耕.造神运动:显性上帝向隐性上帝的转换[J].外国文学,2004(06):77-81.

[2] 熊逸越.灾难主题海报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9.

[3] 彭麦福,刘韬.灾害主题公益广告的发展现状及问题[J].现代广告,2012(04):75-76.

[4] 刘丹丹.灾难主题海报研究评述[J].平面设计,2015(05):53-56.

作者简介:鹿馨雪(1996—),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同理心灾难心理
雷击灾难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爆款青春剧 玩的就是“同理心”
推己及人,事半功倍
灾难不是“假想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防范“抗生素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