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语境中增强现实技术对戏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启示

2021-05-06乔天宠马佳驹

艺术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增强现实技术戏曲艺术文化传播

乔天宠 马佳驹

摘要:科技的发展推动了增强现实技术的进步,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技术,在新媒体语境中,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中国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在新媒体时代不断遭遇各种类型的艺术的冲击。本文以增强现实技术的实际应用及其与其他艺术文化的结合为出发点,探讨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启示,将戏曲艺术分为二维视觉与三维空间,研究其如何与增强现实技术结合,达到戏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新媒体;增强现实技术;戏曲艺术;文化传承;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J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4-00-02

新媒体逐渐成为一种热潮,随着信息传播载体的日益丰富,文化与科技、艺术与科技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改变着我们的审美体验与生活方式。近年来,AR的成熟运用使其成为文化展示与传播的重要领域,AR体验可增强现实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超越人类普遍感官感知。

中国戏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凝聚着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代表着中国传统的戏剧文化。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提出:“发挥互联网在戏曲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通过新媒体普及和宣传戏曲。”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强调“坚持创新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基本原则,并进一步阐释要“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戏曲文化受限于受众群体与传统舞台空间,继承与发展戏曲文化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1 新媒体语境中增强现实技术的运用

1.1 增强现实技术的概念及优势

AR即增强现实技术,这是一种综合的信息交互处理呈现技术,将真实世界的信息与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世界相结合,由显示器、跟踪系统和可移动计算能力组件组成。它通过叠加等方式使数据信息具有实时交互性,进而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各种形式的数据。正如一些网站的描述:“AR增强的不是现实,而是认知。”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对现有的空间物质进行实时捕捉计算,并呈现出具有关联性的虚拟信息。相较于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可以使使用者通过周围环境相对位置的改变、观看视角的改变以及周围物理互动等行为,与现实环境信息产生具有及时性、互动性、关联性的传递,是对真实世界信息的补充,能引出对实际物质空间更深层次的思考。

各种“现实”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史上的第二次浪潮,增强现实技术作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科技媒介,其优势在于技术与设备成本较低,可移动性与反复利用性强,一部手机即可解决技术设备问题。另外,增强现实技术呈现的3D状态生动逼真,与现实世界完美融合,能产生沉浸式的交互感。它适应于现实,对现实具有保留功能,而实时移动性又能增强人们对虚拟世界信息的认同感。这种新型的信息互动模式会改变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1.2 文化与艺术本体通过增强现实技术实现融合表达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与发展,社会发展史与媒介传播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麦克卢汉独特的社会史观下,我们处于电子媒介传播期,电子媒介不仅承担着传递信息的任务,更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增强现实技术作为重要媒介,在艺术与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020年9月,华为与敦煌研究院联手使用增强现实技术制作了“动起来”的活地图,不仅起到了导览的作用,更传播了沉淀千年的佛教文化与敦煌莫高窟文化(图1、图2),用户在家便可切身感受周围环境,拥有全时、全在和全知的整体性体验。面对悠久的历史和复杂的文化,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加深对历史情境下文化的深入理解,加深对文化的印象和留存的记忆,传播范围不限于本土的现实环境,而是直接进行文化传播。

“虚幻城市”伦敦增强现实艺术展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实例,其包含Nina Chanel Abney(阿布尼)和曹斐等艺术家的作品。只需在手机中下载一个应用,并移步到南岸步道就可以参加这个别开生面的艺术展(图3)。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增强现实技术能让艺术作品从聚集性公共场所进入更广阔的空间,扩大了受众范围,扩展了艺术的边界与表现形式。将艺术融入生活,无论是对艺术家还是对受众,无疑都是称赏不置的事情。

2 戏曲文化本体传播现状

戏曲是我国极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已相继制定了保护传承中国戏曲文化的政策。随着生活的加快以及精神文化的丰富,大众审美选择多元化,在这样的时代,故事情节发展缓慢与空间受限导致喜爱戏曲的人减少。

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戏曲艺术的票房急劇下降,爱听戏曲的老戏迷主要为“60后”,没有戏曲基础的听众难以理解半演半唱的演出,戏曲艺术的娱乐性与观赏性受到限制。戏曲艺术的传播方式较保守与老套,中央戏曲台、公众号以及各式各样以戏曲为主题的展览,都是新型的戏曲文化传播方式,在增强了其生命力的同时,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但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戏曲文化应当与科技融合发展,充分展现自身的内涵,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增强现实技术对戏曲文化传承与传播的启示

随着AR的不断成熟与发展,AR与各个行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综合性、虚拟性与程式性是中国戏曲主要的艺术特征,本文将戏曲艺术大致分为二维与三维两个部分,从戏曲视觉图形类AR交互与戏曲空间沉浸展示AR交互两方面展开叙述,研究新媒体语境中增强现实技术对戏曲文化传承与传播方式的启示。

3.1 戏曲视觉图形类AR交互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不仅由唱念做打构成,舞台元素、服饰元素以及脸谱设计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些视觉元素既代表着戏曲,又是文化的象征。视觉类AR是对所识别的特定图像产生一定交互的形式,要设计具有识别性的图像,使用者用设备或特定APP扫描图像进而产生交互功能。

近几年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如《上新吧故宫》不断走红,文化与娱乐紧密结合。要学习借鉴这些案例,例如在央视戏曲频道播放利用数字化技术包装的节目内容,通过扫描个性化戏曲纹样的二维码进行互动,实现手机端与电视端的媒介联动。同时手机端增添戏曲盲盒娃娃的制作程序,戏曲爱好者可根据喜欢的人物形象主动对妆容、服饰等视觉元素进行搭配,交互性地制作属于自己的戏曲盲盒。搭配期间,通过AR技术的实时性与结合性呈现出虚拟的戏曲盲盒人物,打破了电视节目在互动性上的先天局限,形成了观众喜爱的新的形式样态。

其次,也可设计戏曲周边类文创产品,结合增强现实技术将虚拟物品置于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空间,通过对有戏曲属性的颜色与戏曲纹样等进行设计,使其变成独一无二的戏曲文创产品。戏曲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产物,在主动设计的过程中,AR可以捕捉图形背后的文化含义,并对其进行语音介绍,讲述背后的故事,做到虚实结合,激发设计者对戏曲的兴趣,促进受众的熟人社交圈交互,直接进行文化传播,实现信息传播的精准化,创新传统文化的弘扬方式。

3.2 戏曲空间沉浸展示AR交互

戏曲艺术是时空艺术,在有限的空间中,结合超脱的远离生活之法虚拟展现出时空形态与故事剧情,把观众带入江流险峰、军营山寨、行舟坐轿、登楼探海等多种多样的生活联想中,在观众的想象中完成艺术创造的任务。在科技进程不断加快的时代,观众除了可以去剧院看戏曲表演,还可以用多媒体看戏曲表演,其劣势在于前者会出现唱词听不清、人物看不细致的情况,后者则缺少现场感,导致临场感受匮乏。

AR带来的沉浸感与观众欣赏戏曲演出时的身临其境感相似。两者的差别在于,戏曲艺术更注重审美心理上的沉浸感,即通过欣赏演出而感知剧中情节的起伏发展;AR更多的是强调视觉感受上的沉浸,即通过技术为体验者营造一种“视觉真实”的审美感知。

将AR与戏曲空间相结合有三大优势。第一,可扩宽戏曲表演时的观看视野,方便观者以多视角的方式进行观看,远看表演者的一招一式,细看演出者的一颦一笑,感受戏曲内在的核心价值文化,使戏曲的历史、艺术、核心内涵直观地体现出来。第二,两者结合应用既可以侧重于严肃的戏曲文化功能性交互,也可以侧重于以受众满意度为主导的体验性交互,提高受众与文化遗产的交互频次和深度。第三,增强现实技术与戏曲艺术结合传播,可以增强戏曲文化传播的长尾效应。数据化的信息积累与用户大数据,可对戏曲爱好者的一系列信息进行提炼与开发,针对戏曲文化要素维度和种类的相关性,相对容易地构造出完整而全面的戏曲文化和价值表达媒体。

4 结语

保护戏曲文化就是保护人类的文化基因,戏曲文化中蕴藏的文化和智慧需要不断地发掘、深入地研究和广泛地传播。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不限于单方面的传播,其与文创产品的叠加,进一步提升了戏曲文化的价值,延长了戏曲文化的传播时间,讲述二维图像知识变成对话式的专业引导,不拘泥于传统传播形式,传达戏曲文化的核心内涵价值。创新体验,延续文化,传播知识,是戏曲文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要运用新媒介传承与保护我国历久弥新的艺术瑰宝——戏曲文化,并实现戏曲文化的完整价值表达。

参考文献:

[1] 温丽君.新媒体视角下的戏曲艺术传承与保护[J].戏剧文学,2016(08):74-76.

[2] 王晓宁.虚拟现实技术对戏曲艺术创新传播的影响[J].戏曲艺术,2018,39(03):136-140,155.

[3] [英]简·基德.新媒体环境中的博物馆跨媒体、参与及伦理[M].胡芳,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7:14.

[4] 王圣华,谭剑. AR技术在文化遗产展示和传播中的应用[J].美术观察,2020(04):75-76.

[5] 檀鹏,王嫚,付铁明,等.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文化遗产类AR交互设计[J/OL].包装工程,2021-01-16.

[6] 吴琼.面向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体验设计[J].装饰,2019(01):12-15.

[7] 李京燕. AR增强现实技术的原理及现实應用[J].艺术科技,2018,31(05):92.

作者简介:乔天宠(1995—),女,浙江杭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视觉设计、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增强现实技术戏曲艺术文化传播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