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雕刻艺术浅赏

2021-05-04王文析

理财·收藏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画像砖现藏力士

王文析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宫室建筑上。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等。作为中国古代民间美术艺术的瑰宝,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我国古代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

郭巨埋儿画像砖(图1、图2)

郭巨埋儿画像砖,南朝时期,长33.8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1958年河南邓县学庄村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画像砖表面光滑坚硬,六株不同枝叶树木郁郁葱葱,竹笋、高柄荷叶穿插其中。郭巨位于画面左侧,头戴冠,着黄领长袍、红绿裤、一脚踩锹做挖土状,画面右侧为郭巨妻子怀抱幼儿,高发髻,着衣红绿色,衣带上飘,艳丽夺目,生动逼真。两者中间有一釜黄金,上有红色“金壹釜”三字。边框装饰绿枝红叶忍冬纹。整幅画构图严谨,色彩浓郁,堪称彩色画像砖中的精品。

“郭巨埋儿”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郭巨为了养活母亲,与妻子商议决定埋掉年仅3岁的亲生儿子,及掘地三尺,见黄金一釜。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孝子”题材自汉开始流行,魏晋南北朝时多出现在墓室壁画、画像砖上,但在隋唐时期较为少见,直至宋金时期又作为墓葬的装饰题材流行。

南山四皓画像砖(图3、图4)

南山四皓畫像砖,南朝陶器,长38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砖呈长方体,正面模印人物画像。画面中四人两两相向而坐,长发垂于肩背,着敞领广袖袍。右一为抚琴人,琴置于足上,其左手按弦,右手划弦;右二为吹笙人,双脚分开屈膝而坐,双手抱笙放于口中吹奏;一跽坐展卷人物与吹笙人相对,双手持卷,眉眼清晰,似在咏唱;左侧溪边濯足人,双脚交叉踩于水中,一手撑地,一手抬起打拍,神态怡然自得。人物身后香草环绕,远处峰峦叠翠,林木葱茏,空中凤鸟盘旋,画面闲适恬淡,最左侧书有“南山四皓”四字。

南山四皓,又称商山四皓,是我国秦末汉初东园公、甪里(lù lǐ)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四位著名隐士。“南山四皓”以其遁士脱俗的隐逸风度以及适时出山辅佐贤君的事迹为后人所推崇,成为贤德高隐的象征,成为后世重复表达的一个题材。

意大利著名文艺批评家、历史学家贝奈戴托·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四皓在不同时期的形象都深刻地体现出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与文化取向,也真实、完整地展现出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层累的过程,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变,以及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

雕砖是以砖作为雕刻对象的一种雕饰,它是模仿石雕而来,但比石雕更经济、省工,因而也较多被采用。在雕刻手法上,也与木、石雕饰相类,有剔地、隐雕、浮雕、透雕、圆雕、多层雕等。民间砖雕从实用和观赏的角度出发,形象简练,风格浑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纤细,以保持建筑构件的坚固,能经受日晒和雨淋。砖雕既有石雕的质感,又有木雕的精致柔润与平滑,呈现出刚柔并济而又质朴清秀的风刚毅格。

踏鼓双人舞雕砖(图5、图6)

踏鼓双人舞雕砖,陶器,长39厘米,宽40厘米,厚4.7厘米。河南新野汉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砖近方形,实心,边角略有残缺。正面采用高浮雕手法,刻画出两个正在表演的舞者形象,左侧为一女伎,梳高髻,身着长袖羽衣,秀颈细腰,双臂抬起,舒袖而舞。地上倒覆六盘,女伎一足踏鼓,一足踩盘,似在盘鼓间腾跃雀跳,长袖和裙边随舞飘拂,既要表现舞蹈轻盈、圆润,又要在小小盘子上保持重心的平衡,将舞技与杂技相结合,表现了一种刚柔相济的美感。画面右下角为一伴舞的男舞伎,上体袒露,单膝跪地,一臂前伸,仰视女伎,生动而富于变化。画面右方还有酒樽、鼎、菱形植物,应是汉代贵族宴飨时的舞乐表演场面。

盘鼓舞,是汉代盛极一时的舞蹈形式。其表演时将数目不等的盘、鼓覆置于地上,舞者在盘、鼓上踏舞出有节奏的音响。

“高纵轻蹑,浮腾累跪”,文字记载虽生动,但抽象难以理解,这块雕砖画面描绘直观地表达出长袖折腰,腾踏起舞的迷人景象,使人仿佛身在其中。形象地再现汉代舞蹈阳刚与阴柔的完美融合,令观者为之感叹折服,成为窥探汉代舞蹈最形象、最直观的历史资料。

力士雕砖(图7、图8)

力士雕砖,唐代建筑饰件,高41.7厘米,宽25厘米,安阳市修定寺塔琉璃装饰砖,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砖呈长方形,为塔身西侧塔檐下部第三层装饰花砖。砖上雕一威武力士,头发绾成蜂窝状,发髻由头部下垂于两耳之下,双目圆瞪,肌肉饱满隆起,为西域人形象。上肢在用力拨水,手腕有配饰,两足上下交替踩水,一腿抬高屈膝于胸前,一足踩水露脚,生动又强悍有力。画面布局紧凑,不留白,以密排线条雕刻出大面积水纹衬托力士,旋转翻滚出多个旋涡,力士四肢在水中若隐若现,与旋涡互相缠绕,节奏明快清晰,画面动感十足,衬托出紧张的气氛。砖后有背榫,其位置与长度应经过计算,在嵌砌时将榫砌入墙内,再将素面砖压在背榫之上,卡牢雕砖,使之紧密衔接,在确保强度的同时,又节省了材料。力士又称金刚力士,最早来源于古印度神话中的夜叉和那罗延天,成熟的力士造型在盛唐形成。

修定寺塔,位于河南安阳修定寺院内,是以雕砖饰面的单层砖结构唐塔。单檐四方体,全塔由70余种不同纹样重复组合,共3775块不同类型的模制花砖镶嵌,在整体上构成了一幅华丽的宝帐,绚丽夺目。

“梅阴渐密雨晴时,静看花砖日影稀。”唐代的雕砖,刀锋中尽显工匠的思想,纹样上蕴含主人的信仰。泥土烧制的一块块青砖,经过中国人的巧手妙思,变得朴质而绚烂、实用又意蕴丰富。

在古代,古人没有相机,他们利用书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记录着生产、生活的场景和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画像砖和雕砖作为一种能长久保存下来的工具,成了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财富,成了古代汉族民间美术艺术的瑰宝。

(责任编辑:朱慧敏)

猜你喜欢

画像砖现藏力士
《玄宗避蜀图》
七月·美梦
一月·如意
冬天的太阳是香的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
英力士与中石化接近达成和解
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