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魏晋墓室壁画砖饰艺术研究

2015-06-05冯芳

雕塑 2014年6期
关键词:画像砖画像石艺术价值

冯芳

内容摘要:魏晋时期的画像砖墓集中发现于甘肃河西走廊的中西部地区,其中,高台、酒泉、敦煌地区的壁画墓和画像砖墓不仅最为集中,而且数量最多,时间延续最长,在我国古代壁画和画像砖艺术中独树一帜。高台骆驼城魏晋墓葬出土的以神话、农业、牧猎和社会文化生活等方面为题材的壁画砖,用笔简洁,线条随意潇洒,用色也极为简练朴实,再现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农业开发、民族融合、丝绸之路畅通的历史画面及画像砖从中原到河西地区的时空转移和艺术形式变化。

关键词:魏晋墓室;骆驼城;画像砖;画像石;建筑装饰;艺术价值

一、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遗存丰富、很有特色的美术史资料

中国的汉代建筑装饰主要包括壁画、画像砖、画像石、瓦当4个门类。其中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和画像砖,其艺术价值在审美表现形式方面,已达到了艺术语言文化的高峰。

不论画像石还是画像砖,其发展时代和地区分布都有轨可循。画像砖的历史较画像石为早,现在发现的最早的画像砖遗物,是出土于陕西咸阳宫殿遗址的被制成宫殿踏步用的大型空心砖。西汉时期,画像砖造型艺术在继承秦代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河南、陕西出土的作为墓室预制构件的大型模印空心砖,内容一般为狩猎、楼阁、双阙,以及排列有序的图案。东汉时期物质文化领域里发生了新的革新和变化,画像砖造型艺术已扩展到一些政治、经济刚发展起来的新区域,主要出现在江南和西南等地区,并且各具特色,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地方风格。

墓室彩绘砖的绘画内容表现了人类精神生活和现实生活两个方面。多数彩绘砖绘有珍禽瑞兽和古代神话传说,表现了对神仙幻境的向往。墓室内的部分彩绘砖所绘的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平静和睦而充满欢乐。这些画像砖造型及内容不仅集中反映了历史上的雕刻艺术和制砖工艺和工艺史的发展过程,而且还是对那个历史年代社会人文及政治经济文化具体形象的反映。画像砖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其总体发展过程和艺术风格与社会艺术的发展是自成一体的。对其进行系统的整理研究,不论是对社会历史、艺术、制砖工艺的研究;也是对我国工艺美术史的研究;还有益于继承和保护这部分珍贵的历史遗产。

二、河西走廊魏晋墓室艺术

魏晋南北朝继承和发扬了汉代丰富多彩绘画造型艺术,这一时期的绘画形式以长卷形式为主, 《孝子棺石刻画》《竹林七贤图》较普遍,甚至邓县彩色画像砖中也采用了这类形式。绘画构图技巧有了提高,绘画风格也呈现出多样化。同时,与西方交往的扩大,促进了中原文化与少数民族和域外的交流,更丰富了传统的表现技法,出现了《嘉峪关墓室砖画》《邓县彩塑画像砖》《孝子棺石刻画》等体现成熟技巧的作品。

墓室壁画在甘肃河西地区出现较早,新莽及东汉早期已由中原传人, “磨嘴子汉墓”就有壁画遗存。东汉末年至汉魏之际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形成了文化中心。魏晋十六国时期,中原地区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丧葬文化走入低谷,墓室壁画随之衰退,几近绝迹,而河西地区相对安定,中原人士纷纷移居河西,此时河西与西域的交通得到了恢复,中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被多元文化所熏陶,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发展。墓室壁画在当地具有传统,所以魏晋十六国时期,墓室壁画在河西地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酒泉、嘉峪关、张掖、敦煌等地皆有壁画墓发现,这些壁画墓在墓室形成、壁画的图像和风格上同该地区的汉代墓室壁画都是一脉相承的。

目前在河西发现的大部分壁画墓是曹魏至西晋时期的,个别为十六国时期,其中主要有“嘉峪关新城壁画墓”“高台骆驼城壁画墓”“敦煌佛爷庙湾”“敦煌祁家湾壁画墓”等。

近年来, “高台县画像砖墓”的发掘调查活动取得了进展,至今为止出土的画像砖墓有13座,可以知道画像砖情况的坟墓可能只有6座,最多可以知道Il座画像砖墓的图像。

三、高台县骆驼城魏晋壁画砖室墓

自西汉晚期以来,各地的大墓已出现用绘画装饰墓室的习俗,至东汉中期以后,随着豪族厚葬之风的盛行,宾客上冢要进其内,墓中壁画竞为华观,曹魏之后,提倡俭葬,中原地区在中央政权的直接控制下,厚葬之风有所收敛。河西地区虽亦被禁,但山高路远,鞭长莫及,故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彩绘砖墓。魏晋时期是河西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彩绘砖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

魏晋十六国时期,中原战乱不休,河西相对安定。张骏主政前凉时期,在今骆驼城置建康郡,成为当时丝绸之路上闻名的商贸城市和军事重镇。高台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关隘和军事重镇。汉唐时期,屯田发达,是河西地区最早开发的绿洲之一,这里的壁画砖内容集中反映了古代高台绿洲开发、丝路开通、民族融合以及作为军事要塞的历史文化成就,体现了高台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1994年7月,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墓群出土一批彩绘画像砖,画像砖出自魏晋墓葬。骆驼城遗址位于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骆驼城乡西滩村,其遗址是中国丝绸之路上的大型汉唐古文化遗址,具有保存完整、分布区域广泛、历史脉络清晰、文化内涵丰富的特征。

骆驼城遗址及周边地区是集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独特区域,它汇集了古城址、古墓群、古窑址、古防洪工程等遗迹,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丝绸之路上是罕见的,是古代中原农业文明西渐至河西并与当地悠久的牧业文明结合获得繁荣发展的范例。骆驼城遗址,古城城垣黄土夯筑,分南北二城,总面积30.77万m2。现存遗迹为城墙、马面、瓮城、腰墩、角墩、古井、夯土台基等,轮廓清晰、结构完整。骆驼城苦水口壁画砖室墓为斜坡墓道砖筑墓室结构,整个墓葬由墓道、照墙、前室、中室、后室五部分组成。照墙残高3.32m,镶有彩绘雕像砖13块,内容多为兽面人身。墓门砖砌门壁和5层拱形券顶与上面照墙相接。前室为覆斗形结构,四壁镶有四层彩绘壁画砖共42块。中室亦为覆斗结构,四壁共镶有4层壁画砖共20块。后室为拱形券顶结构,后壁镶有3层彩绘壁画砖共9块。彩绘画像运用连环画形式,以动态的艺术手法再现了当时河西地区世俗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场景。

高台骆驼城墓葬彩绘画像砖共58块,砖呈长方形,青灰色。长39cm、宽19.5cm,厚5cm。砖面用白粉涂底,丹砂饰边,中间用墨线、丹砂作画,全部为一块砖描绘一个完整的画面。出土于骆驼城、许三湾魏晋墓葬的砖壁画,大多一砖一画、一砖一景,以其画面清晰、内容丰富、数量众多而著称,这些壁画砖以反映现实社会为主,其中表现农耕题材的有犁地、播种、耙地和嘉禾、田园等,描绘牧猎生产的有驰马引弓、鹰犬围猎、扬鞭放牧、牲畜觅食等,描绘生活场景的有歌舞宴饮、车马出行、品茗清谈、庖厨切肉、酿造酒醋等。

骆驼城魏晋彩绘画像砖的题材内容可以分为4类:

1.砖画内容取材于现实生活,各色情景无所不包。如表现墓主生前生活的车骑出游、燕居宴饮、乐舞百戏、阁楼宅院、衣物兵器等;表现当时经济活动的纺织、冶铁、农耕、酿酒、采盐等;通过细致生动的形象塑造,反映出汉代的生产情况、生活场景、贸易情况、战争场面、自然景色及人际关系、阶级关系,犹如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历史画卷,具有很强的写实性。其牛耕图、耱地图(图1)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农业生产及农具的使用情况。耱地图中,一农夫束髻,身着交领长袄,两手曲于胸前,牛鞭、牛缰揽在怀中,一手拉耙耱地。反映墓主人生活情境的有主仆图、进食图(图2)、车马出行图等,表现墓主人生前起居、庄园劳作等社会生活的画面,如表现生前宴饮、休闲纳凉、母童嬉戏等墓主人的生活画面及犁地、耙地、撮粮等庄园生产场景。反映家居现实生活的还有渔猎、屠宰、饲猪、牵马等内容。高台出土的魏晋时期的画像砖墓、壁画墓所描绘的墓室画像中有农耕、畜牧、宴饮、四神、神兽等写实的、具体的图像,也有椭圆形、锁形、矩形、箱形、圆形等“符号性图像”的世俗生活画面。

2.画像砖在绘画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线描笔墨技法,构图简练、用笔流畅、一挥而就。色调也比较明快、单纯热烈。如放牧图中,前面绘一站立持鞭的牧人,两侧各绘一悠闲吃草的马,马上方绘一淡墨写意的骆驼和马。不用起稿,直接用墨笔勾勒或用淡墨写意表现事物的形象;又如动物图形先用丹砂起稿,然后用简练的墨线勾勒出动物的形象,最后用墨、色加以点缀补充。

3.砖画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布景随意,画风朴实粗犷,所绘出的画显示出浓郁的乡土风味。如羽人图、人物与汉代的墓室壁画繁缛复杂而又庞大的图像体系相比较,这些壁画单纯、简朴,其艺术风格于稚拙中蕴涵浪漫气息。

4.画像砖、石是厚葬习俗的产物,墓室成了墓主生前环境的缩影。从画像内容看,因为是用于墓葬装饰,所以目的多为炫耀墓主生前的地位、财富和享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主人的信仰、精神生活与寄托。有4块砖描绘东王公、西王母;3块砖描绘伏羲、女娲,这些绘制了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人物的画像砖,是墓主人藉此用以寄托死后祈望引魂升天的生动反映。绘画内容还有表现神鬼信仰的图腾如云师雨伯、伏羲女娲、守卫亡灵的异兽以及各种植物神的祥瑞物相……。

画像砖石于方寸之中再现了生机勃勃的古代先民的社会生活面貌,其形体微小,极具张力,制作手法乍看来简单粗糙,实则精炼粗犷;看来含糊笨拙,其实凝重灵巧,这种方式正可谓: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艺术是“具有生命的形式”,包含着人类初期的各种审美意识和观念,是人类对于宇宙、世界和人类的历史的最早的观念。充满着生活情趣和自由浪漫精神的画像砖石,反映了中华民族朴素的宗教思想,更折射出了人们心目中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想象与艺术表现性,是研究丝绸之路历史和河西社会发展史的重要文物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画像砖画像石艺术价值
论汉画像石中吉祥纹饰的意象之美
徐州汉画像石历史文化研究探微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一块特殊的东汉马纹砖鉴赏
敦煌晋墓画像砖研究
汉风新韵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