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信息环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1-05-04韩雨欣

公关世界 2021年6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韩雨欣

摘要:本文通过对网络信息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网络信息时代的特点,并讨论在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从大学生思想认知、道德认知和情感认知三方面入手,分析网络信息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以教育工作者角度出发,提出加强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交流、提升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和网络信息处理能力等优化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 网络信息

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入了WEB1.0时代,可以根据兴趣浏览相关页面,但是1.0时代仅仅是将人和电脑连接在了一起,不能实现线上实时沟通交流、信息共享等。2004年左右,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进入了WEB2.0时代。2.0时代是交互的时代,2.0时代已经完全實现人与人在网络上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分享的双向互动,具有实时性、共通性、互动性、共享性的特点。新媒体平台应时代而生,其产生和发展为人们的网络生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带我们走进了网络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可以了解最新的舆情动态,可以线上购物,观影、交友等,人们的网络生活的占比日渐增多,人们对于网络的依赖也与日俱增。

一、网络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15日,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4.5%。”由此可见,人们的生活与互联网日益紧密。当代青年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下,身心渴望得到释放,在网络上可以通过购物、看视频、听音乐、看看八卦新闻等网络娱乐活动舒缓心情,缓解精神压力,还可以通过各类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结交志同道合的“精神伴侣”。网络为我们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挑战。随着网络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些高校青年们习惯沉溺于网络世界,有的人沉迷网络游戏、有的人热衷浏览短视频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和各种新兴社会思潮等各类亚文化集聚在网络中,导致青少年不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快而准的辨别,不利于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互联网带给我们的便利和愉悦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网络信息时代具有全球性,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

互联网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活跃了起来。通过网络我们能够领略各国的社会风采和人文风情同时,各国学者、工人、学生思想观念也在网络上相互交汇。因此,各类社会思潮无差别地流入我国,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网络信息时代下,信息数量庞大,内容多样,传播迅速,超出了人们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范围,长期处于信息超载状态下,易导致其思辨能力下降,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最终导致其“三观”受到冲击。大学生作为网络主要受众群体,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不能够快速的对各类信息进行有效的思考、分辨,但有较强的接受能力,极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和不良文化的影响,产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做出触犯法律底线的事情。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多的选择摆在了人们面前。崇尚奢侈品牌,甚至对其进行超出经济能力范围内的“收藏”,对国产国货白眼相看。在众多青年潜意识层面始终认为进口优于国产,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向往国外的“自由”,纷纷奔赴国外留学,甚至移民,正是缺少了对国家的热爱和认同感。

2.网络信息时代具有广泛性,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增多,人们在手机上消耗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在微博、知乎等论坛类的app上,通常发表对一些热点事件的看法、分享自身经验,但也不乏低俗媚俗、暴力的言论,煽动网民情绪,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在人人皆是自媒体的今天,一些博主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小题大做、恶意造谣带动网络节奏,营造网络热点,只为了吸引广大网友眼球,为自己赚取流量。大学生正处于年轻气盛阶段,对于一些舆情事件、热点新闻的看法缺乏冷静思考,急于逞一时口快,容易在社交平台发表过激、错误言论,最终演变成为网络暴力,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学生患有抑郁症现象也频繁增加。网络信息时代传播的广泛性、迅速性为舆情控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QQ、微信、探探、soul等交友类app颇受网络青年的喜爱。在大数据的辅助下,人们可以通过对兴趣爱好匹配度来结实新的朋友、在网络中交流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但网络具有虚拟性,很多青年不能够将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区分开来,偶有发生情感受骗、网络暴力、网络色情等情况,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会因此类情况造成心理受伤、畸形或是产生抑郁情绪等,严重影响到现实生活。

3.网络信息时代具有泛娱乐性,影响大学生情感认知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平台具有内容多样性、时效性、广泛性、隐匿性等特点,其内容质量良莠不齐,真实性和可信度也有待审核,总有一些为博眼球、负能量、毁三观的信息隐匿其中,对大学生的情感认知有极强的误导性。自媒体的加入让内容变得更加娱乐化、商业化、低俗化,随着大众的喜好进行创作,过度贴合大众,不在意是否具有正面的引领价值。大学生长期处于娱乐至上的环境下,导致其精神麻木,情感冷漠,对身边的人缺少关心和关爱,思想上空洞呆滞,对于生活中的事物缺乏思考,没有自己的见解、在行为上变得懒惰散漫,对生活缺少热情,丧失自己的个性,沉溺于虚拟世界带来的舒适感和安全感,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产生对现实世界生活逃避情绪。新闻播报过度娱乐化,过渡解读易对学生的三观造成负面影响,高校应根据舆情方向及时的进行同步教育,及时对受教育者进行情感疏导,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网络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优化

通过对网络信息时代下,大学生在思想认知、道德认知、情感认知等方面的影响的探究可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仍存在不足之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缺乏互动和沟通,教育者不能实时掌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做出正确的引导;网络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有待提升,其网络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了其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成效;以及教育工作者对网络信息的整合处理能力和新兴平台利用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因此,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对网络信息的处理和运用三个方面来推进高校网络思政的全面创新。

1.建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良性互动

教育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加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教育。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二者的地位趋于平等化,教育者的权威性受到了挑战,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二者关系由一对多转变为多对多。因此,教育者应时刻关注受教育者,了解其兴趣喜好、所思所想、结合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利益诉求。根据实際情况进行课程设计、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通过整合网络资源,将教学内容与网络舆情相结合,保证内容的时效性、新颖性、代表性。其次,将静态教学动态化,加强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保证网络思政与现实思政同向而行,以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互动性。最后,提出更新颖、更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实践活动也十分重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更有助于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观察和了解。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素养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步入正轨,但仍显稚嫩生涩。教育者仍安逸于传统思政教学模式,观念守旧,缺乏创新,课堂缺少吸引力。资深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网络操作能力不足,青年教师刚好与之相反,因此,通过加强对教育工作队伍的网络素养培训,提升教育者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和网络应用能力、网络信息认知能力、整合能力、分析能力等,对大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选取优质内容,及时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增进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受教育者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等。

3.加强教育工作者对网络平台的应用

自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们的生活开始逐步依赖于网络,依赖于各式各样的app。主流app和平台也一直在更新换代,可是其受关注程度远远不如娱乐性的app和平台。因此,教育者不应当只局限于在主流app及主流平台进行思想工作宣传,应当将正确的价值引领融入到各类app和平台当中,通过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央视主打的大型融媒体综艺节目正是通过融媒体的形式输出主流文化,以受教育者以更易接受的方式展开教育,对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进行指导,避免其被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复杂多样的亚文化和西方社会思潮所误导,产生不符合新时代、新青年、新要求的不良思想和社会行为。

因此,网络信息环境带给思想政治教育的不仅是机遇,更是全新的挑战。教育者掌握网络信息的发展规律,积极开发优质的教学内容,打造新颖的教学模式,提升教育队伍的网络素质,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秉持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推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新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展历程、问题与方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No.214,133-137.

[2].骆郁廷.吸引、判断、选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No.197,122-133+162.

[3].王学俭;冯东东.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挑战·保障[J].思想教育研究,2017,No.274,94-97.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网络信息下高中生投资理财观念培养
透视网络信息对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隐性攻击分析方法研究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