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背景下的高校校园媒体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2021-04-30陈琳宋雨倩蒋一洁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媒介广播受众

陈琳 宋雨倩 蒋一洁

校园媒体作为高校信息发布的载体,是提供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也是高校形象的重要输出路径,是各高校舆论宣传工作和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对大学生思想引领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校园媒体也需要不断创新,寻求新发展。本文在调查各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高校校园媒体在融合道路上的优势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融合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高校校园媒体发展概况

我们通常言及的校园媒体是定位于校园的大众传播媒体,主要包括校园报纸、校园广播、校园网站、校园刊物、布告栏与各种张贴的海报等等。

从形式上看,各高校具有代表性的官方媒体既有传统媒体也有新兴媒体,包括纸媒、广电、新媒体等多种形态,具体而言,有报纸、广播、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抖音、B站等。

就内容而言,校园媒体的传播内容全方位覆盖校园生活,上至学校重大事件、学校方针政策等,下至关系师生的校园生活资讯,校园日常生活便利服务等,贴近大学生活,注重参与互动。

媒体融合背景下校园媒体发展的条件分析

高校进行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有利条件

有数量稳定且素质均衡的受众群体

高校生源稳定,并且都处在快速发展中,可以确保校园媒体受众的稳定性。同时,高校是以知识分子为主要人员构成的场所,作为校园媒体主要受众的师生群体都是接受过以及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群,他们思维活跃,理解能力优越,因此在信息的接收、处理以及理解上都表现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受众群体的平均素质,保证了传播内容可以被稳定接收与处理,为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受众基础。除此之外,校园学生在年龄与喜好上具有接近性,在媒介接触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在对重大校园信息的需求上具有一致性,这些共同决定了备高校校园媒体的目标受众具有明显的相似特征,为校园媒体之间的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有统一可靠的平台保障

高校校园媒体是在学校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创建运行的,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舆论宣传工作、传递有效信息、展现学校形象的重要平台与窗口。因此,校园媒体在团队管理、内容制作、資金支持与硬件设施上都具有基本的可靠的保障。从学校到各个学院,校园媒体的发展都备受重视,这也为校园媒体平台的平稳运行提供了保障。校园广播与校园报纸发展历史长,已经有较为成熟的生产传播机制,在网站、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形式上,备高校已经有全面覆盖的高速校园网络,当下学生也已经可以实现一人一部智能手机,为传播渠道的接收终端稳定性提供了保障。校园媒体的工作人员由老师带领,学生参与,每年都有老生带新生,可以源源不断地吸纳新力量,有充足的人员保障。

高校媒体融合发展的不利因素

校园媒体之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缺乏有效的融合

从管理体制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备高校的校园媒体工作是由校党委宣传部门主管与指导的,但是由于校园媒体的类型丰富,形态众多,从官方媒体到各种兴趣类社团媒体,从校级媒体到各种院系级媒体,为了提高效率,这些数量众多的媒体通常是由具体的学院部门分管的。与此同时,也容易带来媒体资源管理上的问题,资源分散与不协调带来的是各个媒体之间各自为营,独立性较强,不同媒体之间缺乏互动。

人员流动快,不利于长期稳定工作

尽管不同的校园媒体都有直接负责人,但是通常情况下,除了学校的官方媒体,备院系媒体很难有稳定的负责人,一个老师可能要分管好几个媒体,或者仅仅是兼职负责宣传工作,而非定岗定员式负责;除此之外,负责校园媒体的老师可能还有教学任务,无论是上课备课都需要老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这些前提下,校园媒体的各个部门都会有学生助理来负责日常事务,并且在固定学制下一任学生助理从学习到掌握业务,最多只能有三年的工作时间就要面临毕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不利于长期稳定。

管理体制滞后,不能有效

调动工作热情

大多数的校园媒体并没有规范完整、可行性强的管理制度。目前惯行的评优奖、加分奖励的主要获益者也集中在高年级的负责人身上,新生可能会因为热情被吸纳,但是对于校园媒体工作长足的热情需要更多的制度来维系,以保证工作人员有持续的动力,校园媒体发展有长足的后劲。

高校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道路探索

纸质媒体向多形态、整合化发展

当前,各高校的校报虽然有报纸也有微信公众平台,但是二者之间的界限依然分明,微信公众平台与报纸之间似乎是两个独立的角色。如何实现校报的有效数字化,既能将纸质媒介的信息以合适的形式而非一味搬运,来通过互联网线上平台进行更大面积又有效的传播,又能借助报纸优质内容的力量为新媒体平台吸引更多的关注与阅读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广播媒体向立体化、纵深化发展

媒体融合的最终方向是通过文、图、声、光、电等各种形式,对传播内容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因此,各种不同的校园媒体要根据各自介质的特点,结合受众需求,准确定位并强化自己的新闻产品,形成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同时,在各媒体间形成互补,满足受众的不同需求,而不是相互复制和粘贴。校园广播出现的时间早,对硬件与技术的要求不高,运作机制成熟稳定。在融合发展中,最重要的是重新焕发广播媒介的活力。因此,校园广播应当保持自己的固有优势不动摇,保持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紧紧抓住师生的注意力。同时,基于广播的时效性问题,为了使内容生产的作用最大化,更有效地进行传播,可以在互联网基础上开拓音视频新形式,延长广播传播的时间,扩大空间,给受众更多的可选择性,包括收听时间、收听地点、收听栏目等,同时线上广播也更有利于与受众之间产生双向互动,拓宽交流的平台与渠道。

整合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建立全媒体网络

“补偿性媒介”理论认为,每一种后出现的媒介都是对先前既有媒介的先天性功能不足所做出的补偿。所以网络媒体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面临的篇幅有限、声音画面的限制、时间地点的不便等缺陷。但是与此同时,网络媒体也天然带有海量信息难以抓取分辨、碎片化阅读不利于深度解读等缺点。因此,我们有必要也应该建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联系,合理进行资源整合,建立全媒体网络。

对于校园全媒体网络可以进行如下的设想:首先建立起校级全媒体采写中心,统一由记者团进行采写工作,内容采编完成后通过网络编辑分发部门结合媒介特点分别分发到纸质媒介比如校报、学校公告栏等处,音视频媒介比如校园广播、校园公屏等,以及网络媒介比如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各平台可根据各自内容风格特色进行最终修改再做信息发放。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受众反馈互动声音的采纳,确保读者意见可以反馈到全媒体采写中心,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使校园媒体不断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浪潮下,校园媒体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整合。基于对高校校园媒体的现状与条件分析,出于更好地培养学生能力,更高效地满足师生信息需求的目的,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是具有其可操作性与必要性的。在充分考量各种校园媒体优势的基础上,推进各个校园媒体的整合发展,有助于更高效地完成校园媒体所承担的宣传责任和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作用,有利于更精准地把握受众需求进行信息传播,更有益于校园媒体走上科学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媒介广播受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