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枢纽串联“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

2021-04-29成园

中国对外贸易 2021年4期
关键词:枢纽双循环冷链

成园

面对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物流行业正迎来新一轮大发展。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为标志,构建物流大通道,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正成为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双循环发展格局要求现代流通体系补断点、畅赌点、解痛点。两头在外的传统国际循环格局带动东部沿海地区物流能力快速提升,支撑地方产业融入国际供应链分工。双循环新格局将会改变内陆地区物流势能,带动一批对内对外双开放的物流枢纽崛起,在区域产业链中发挥引领作用。

综合立体交通时代的枢纽经济之争

随着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地区之间的交通优势不断缩小,依托健全的物流服务网络发展枢纽经济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导策略。国家物流枢纽的建设,正是推动物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传统物流平台相比,国家物流枢纽具有辐射区域更广、集聚效应更强、服务功能更优、运行效率更高的特点,在全国物流网络中发挥关键节点、重要平台和骨干枢纽的作用。

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中国城市物流大会暨2021科技物流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院长黄有方认为,随着当前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加,提供高品质城市物流服务将面临巨大挑战,要加强物流枢纽城市建设,物流企业就要提升风险意识、配置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拥有这4个“能力”,才能有效实现物流基础设施拥有与共享的统筹。

前不久发布的《2020年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报告》显示,目前中国城市物流竞争力前10位的城市依次为:上海、广州、深圳、北京、重庆、武汉、天津、成都、郑州、南京。前10强中,中西部城市占据四席,反映出“双循环”新格局下内陆地区的物流势能提升,带动一批对内对外双开放的物流枢纽崛起,在区域产业链中发挥引领作用。

从全国格局来看,中国区域物流格局正进入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武汉、成都—重庆等为核心的“五极”时代,5个城市顶点构成的“钻石结构”串联中国物流体系。从省域格局来看,各省物流城市分布可分为均衡型、多中心型或一核多中心型、双中心型、单中心型、欠发达型等不同布局结构。

从重点城市来看,上海、广州、深圳、北京、重庆、武汉等城市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属于强枢纽型城市,具有打造国际物流枢纽的潜力;成都、郑州等城市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属于枢纽型城市,具有发展成为全国物流枢纽的潜力;菏泽、包头等城市的吸引力强于辐射力,属于消费型物流城市;宜昌、黄石等城市的辐射力强于吸引力,属于口岸型物流城市;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均较弱,属于一般型物流城市。

“经济领域的改革不是小打小闹,我们要向着解决好供给与需求、长期与短期、政府和市场、国际与国内关系层面上来推进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构建。要把国内大循环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利用好国际资源,以新发展格局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提升中国在国内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在大会上表示。

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张江波在大会上称,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研究编制“十四五”时期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相关规划,并聚焦冷链物流重点品类,重点领域研究制订促进冷链物流发展的系列政策措施,推动解决制约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痛点、难点和卡点问题。此外,还将在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基础之上,持续分年度推进“十四五”时期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的布局和建设工作。国家物流枢纽工作进入走实走深的阶段,目前正在研究制订“十四五”时期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分年度推进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确保完成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和建设规划,确定到2025年布局建设150家左右国家物流枢纽的总体目标。

引入前沿技术推动模式创新

2021年,在物流业升级为智慧物流并逐渐成为国家的“新基建”后,中国城市物流的发展同样呈现出巨大变化,其变革也开始走向标准化、智慧化、共享化、绿色化。尤其是在降本增效方面,通过海陆空立体化联动,不仅能推进物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还能有利于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城市物流发展。

近年来随着智慧物流的建设,物流行业平台经济、数字经济、互联网+等新模式、新技术层出不穷,无人仓、无人码头、无人配送小车、无人驾驶、物流机器人、新能源物流车、智能快递柜等技术装备改造升级,快递电子面单、铁路电子货票基本普及,现代供应链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取得新的突破。

智慧物流如何建?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刘大成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商家对客户的购物需求有了更精准的预判,把商品的库存放在离客户很近的地方,以仓储的形式代替运输。现在如果不是智慧仓储、数字化物流园区,没有快速响应能力,电商就不会选择进行合作。刘大成认为,全球性的产能过剩已显现,想办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是物流企业唯一的选择,也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必然要求。而随着数字经济在整个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整个物流行业应以信息化打造智慧供应链生态。同时,针对中小货运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他认为可以通过现代化监控手段避免金融风险,实现去中介化和去信任化,打造未来的供应链金融。

黄有方表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对物流的业态将带来很大的创新和变化,中国物流产业要进一步做强,需要依靠科技赋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他說,大数据、5G技术、区块链、云计算等前沿技术都与物流紧密相关,物流领域科技有几个重要特征,一是全面感知、二是智能决策、三是自主作业、四是多方参与。以全面感知为例,在集装箱里装上传感器,与物联网平台进行联网,对温度、轨迹等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形成一个集装箱数据监测系统。同样值得关注的还有地下物流系统。在一些新型城市当中,地铁技术已经很成熟,可以转化为地下物流集装箱系统,“让物流运输在地下进行,真正实现物流让生活更美好”。

猜你喜欢

枢纽双循环冷链
“双循环”格局下物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国冷链物流:应对冬奥的技术大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济南、青岛物流枢纽成功入选2020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枢纽偏好型产业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中国枢纽集装箱码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