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左侧卧位对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1-04-29彭艳霞张丽凤黄丽丽马小红陈锦雄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8期
关键词:胃腔侧卧位胃液

彭艳霞,张丽凤,黄丽丽,马小红,陈锦雄

(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梅州 514437)

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熟后易将胎粪排入羊水而造成羊水污染。胎儿吸入被污染的羊水后,其胃黏膜可迅速释放出胃酸及胃液,致使其在出生后发生频繁的反射性呕吐,严重时可导致其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脱水热等并发症[1]。洗胃是指将特定成分的液体灌入胃腔,使液体与胃内容物相混合后再抽出的一种反复操作的过程。进行洗胃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清除胃内未被吸收的毒物或保持胃腔清洁[2]。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3]。患者在洗胃期间保持左侧卧位有助于液体顺利进入胃腔,降低因胃液返流导致窒息的风险。以往,该体位多用于对成人进行洗胃中,在新生儿洗胃中较少应用。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为新生儿取左侧卧位进行洗胃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5 月至2020 年5 月期间在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洗胃的80 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需要通过洗胃使胃腔保持清洁的新生儿。2)新生儿的家属知情并同意让新生儿参与本研究。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新生儿处于植物生存状态。2)新生儿合并有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将这80 例新生儿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及观察组(n=40)。在对照组新生儿中,有男22 例,女18 例;其日龄为0.5 ~3 d,平均日龄为(1.75±1.25)d ;其出生时的体重为2857 ~5255 g,平均体重为(4056±1199)g ;其胎龄为38 ~43 周,平均胎龄为(40.5±2.5)周;其Apgar 评分为8 ~10 分,平均Apgar 评分为(9±1)分。在观察组新生儿中,有男20 例,女20 例;其日龄为1 ~3 d,平均日龄为(2±1)d;其出生时的体重为2865 ~5250 g,平均体重为(4057.5±1192.5)g ;其胎龄为38.5 ~43 周,平均胎龄为(40.75±2.25)周;其Apgar 评分为7 ~10 分,平均Apgar 评分为(8.5±1.5)分。两组新生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获得了五华县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对照组新生儿进行洗胃的方法是:1)为新生儿取平卧位,经口将一次性胃管置入其胃腔内,在胃管的一端连接注射器,回抽见胃液后表明置管成功。2)将新生儿的头部偏向一侧,利用注射器将20 ml 温度为35℃~37℃的生理盐水缓慢注入其胃腔内,待其胃内容物稀释后进行回抽。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回抽液体呈无色澄清状。告知新生儿家属在新生儿洗胃后的3 h 内让其禁食,同时将其上半身抬高以防止误吸。对观察组新生儿进行洗胃的方法是:1)置入胃管的操作方法与对照组新生儿相同。2)使用加热器将生理盐水加热至37℃~39℃,以防止因洗胃液温度过低对新生儿胃黏膜造成刺激而导致其发生呕吐反射。将胃管与20 ml 的注射器相连接,将10 ~15 ml 的洗胃液注入新生儿的胃腔内,注入时的速度需保持恒定,以30 s 内注入15 ml洗胃液为宜,切忌注射器内溶液过满或注射速度过快。将新生儿的体位调整为左侧卧位,以便于胃内容物被充分稀释。等待1 ~2 min 后使用20 ml 的注射器回抽胃内容物,每次回抽的量需≥注入的洗胃液量,反复洗胃4 ~5 次直至回抽液体呈无色澄清状,回抽的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新生儿的胃黏膜。洗胃结束后,将新生儿的体位调整为右侧卧位,并经胃管为其注入10 ml 温度为38℃~40℃的浓度为10% 的葡萄糖注射液。30 min 后,新生儿若未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为其拔除胃管。2 h 后,为新生儿喂哺一次浓度为10% 的葡萄糖注射液,并根据其临床表现对其进行喂奶。若新生儿仍存在恶心、呕吐等症状,需在2 h后再次为其进行洗胃并观察其临床症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洗胃的效果、洗胃的时间、不同时间段胃液的pH。将新生儿的洗胃效果分为显效(洗胃后24 h,新生儿未发生呕吐现象,其可正常进食)、有效(洗胃后48 h,新生儿未发生呕吐现象,其可正常进食)及无效(洗胃后48 h,新生儿仍存在呕吐现象,其不能正常进食)三个等级。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对比

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洗胃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洗胃效果的对比

2.2 两组新生儿洗胃时间、不同时间段胃液pH 的对比

洗胃前,两组新生儿胃液的pH 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洗胃后24 h 及48 h,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胃液的pH 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洗胃的时间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洗胃时间、不同时间段胃液pH 的对比(± s)

表2 两组新生儿洗胃时间、不同时间段胃液pH 的对比(± s)

胃液的pH洗胃前 洗胃后24 h 洗胃后48 h观察组(n=40)15.85±1.35 3.30±0.11 5.20±0.25 6.24±0.16对照组(n=40)22.00±1.40 3.32±0.12 4.77±0.23 5.87±0.13 t 值 7.897 0.147 3.324 3.287 P 值 0.000 0.863 0.000 0.000组别 洗胃的时间(min)

3 讨论

洗胃是临床上一种常用于清洁胃腔的手段。临床上常对接受胃部手术及胃部检查的患者进行洗胃[4]。由于新生儿在母体内吸入受污染的羊水,其胃黏膜在羊水的刺激下可分泌大量的胃酸,致使其在出生后发生反射性呕吐。为避免其因误吸呕吐物而发生气管阻塞等不良事件,临床上常对其进行洗胃[5]。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对吸入受污染羊水的新生儿进行洗胃可改善其呼吸困难、呕吐等症状,降低其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6]。然而,由于新生儿的日龄较小,其食管括约肌及贲门括约肌难以维持正常的松弛功能,致使其易发生胃管脱出的现象,影响其洗胃效果。为此,临床上需为新生儿提供哺乳器,以促使其产生吞咽反射,确保胃管的位置不变。陈静等[7]在研究中指出,在洗胃过程中为患者取左侧卧位可有效地降低其胃内压,进行反复多次的少量抽吸可提高其胃内容物的清除效果,避免其因胃内容物进入肠道而加重其机体的中毒症状。然而,临床上关于取左侧卧位进行洗胃的研究对象多为成年人,对于新生儿取左侧卧位进行洗胃的研究报道较少。在本次研究中,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洗胃的总有效率更高,其洗胃的时间更短。洗胃后24 h 及48 h,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观察组新生儿胃液的pH 更高。这可能是因为,为新生儿取左侧卧位进行洗胃可使洗胃液充分遍布于胃腔的各个角落,与污染的羊水充分混合,彻底清洁其胃腔。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新生儿进行洗胃时所取的左侧卧位并非一成不变,医护人员需根据新生儿的临床表现为其变换体位。在对新生儿进行洗胃时,向其胃腔内反复注射小剂量的洗胃液可避免其胃内压迅速升高,防止其胃内容物经由幽门进入肠道刺激迷走神经,从而可降低其洗胃过程中发生反射性呕吐的风险,确保其洗胃效果。此外,为新生儿进行洗胃的速度宜缓不宜急,并确保洗胃液剂量的进出平衡,以免其发生胃穿孔或水中毒[8]。综上所述,为新生儿取左侧卧位进行洗胃可缩短其洗胃的时间,提高其洗胃的有效率。

猜你喜欢

胃腔侧卧位胃液
腹腔镜辅助经胃腔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瘤12例临床分析
烧心——嚼花生调胃液
侧卧位和俯卧位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比较研究
藏药佐太在模拟胃液、肠液中的汞溶出差异
超声引导下经皮胃腔穿刺充气术在经皮胃造瘘术中的应用
搅打奶油在MSCT胃部造影检查中的价值初探
菊花枕改善血压失眠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腔内手术13例报告*
早产儿胃液培养在早发性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头高侧卧位护理在新生儿胃食管反流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