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SD 技术与普通换药对手外伤开放性创面感染控制的比较分析

2021-04-29杨恩广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脓液换药感染率

杨恩广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医院,河北 承德)

0 引言

手部在生活中和工作中使用非常频繁,要么直接暴露于工具之下,要么仅做一层简单的防护,在生产劳作或日常生活中,砸伤、擦伤、割伤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在过年期间,还存在较多较严重的炸伤[1]。这类开放性手外伤主要症状为出血,严重的还伴有神经损伤或骨损伤,是骨科常见的急诊疾病类型[2]。其中创面感染是这类患者预后差的原因,创面受到感染影响的不仅是创面的愈合速度,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构成威胁[3]。因此,临床收治手外伤开放性损伤患者时,不论是治疗还是护理都需要将预防感染视为重点,而预防感染的关键是控制好创面的愈合期,即换药[4]。临床发现,普通的换药方式不仅需要多次更换敷料,清理创面,对感染的预防能力也比较弱,而VSD 技术是针对深部引流和浅表创面的一种新型处理方式,对排出创面脓液、促进创面组织的愈合以及预防感染的发生等方面皆有较好的效果[5]。笔者此次选定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为研究时间,纳入86 例相关患者,其结果进一步体现了VSD 技术的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手外伤开放性创面感染患者86 例分为两组,普通换药43 例为对照组,应用VSD技术的43 例为研究组。对照组中有男23 例,女20 例,年龄20~50 岁,平均(37.49±3.66)岁;研究组中有男24 例,女19例,年龄21~51 岁,平均(37.87±3.75)岁。对比两组资料其间差异非常小(P>0.05)。本研究已确认获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签署了同意书,且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普通换药,换药时遵循无菌化操作原则,将旧敷料拆下后使用生理盐水棉片对创面进行清洁,然后根据患者创面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敷料继续包扎,换药一般间隔1~2 d。研究组应用VSD 技术:(1)去除掉患者创面的脓液以及坏死组织,使用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制作符合手外伤创面形状、大小的VSD 辅料包,将辅料包贴在创面上和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使用硅胶引流管连接起来,用生物透膜将创面和料包密封。(2)在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引流管的同时,注意料包的凹陷情况,如果封闭良好,料包会呈凹陷状,如果没有,需要重新调整直到封闭良好,引流过程要对液体的流量、性质、颜色等进行详细的观察记录,如果有需要,可以适当挤压引流管防止堵塞,来帮助创面脓液顺畅排出。引流过程需要注意放置引流瓶的位置,要比手伤处低,防止脓液物质经引流管倒灌引起创面感染,若过程中患者需要移动位置时,将引流管用止血钳夹住,引流瓶需要每日进行更换。(3)密切监测引流过程,将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上报责任医生并予以解决,如果发现辅料包未封闭良好,发生膨胀的时候,要先判断是否是引流管的连接和引流瓶的堵塞问题,如果是引流管的连接口松动,则调整连接口,如果是引流瓶法神堵塞,那么需要清洗或更换引流瓶,引流瓶的清洗需要用生理盐水。

1.3 观察指标

(1)创面愈合效果:显效-创面愈合良好,无液体渗出且有结痂迹象;有效-创面愈合较好,面积渗液面积缩小且渗液量少;无效-创面渗液无改善,甚至有扩散迹象。(2)观察记录两组使用抗生素药物的时间、换药次数以及住院时间。(3)比较两组创面感染发生率和耐药菌感染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

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效果[n(%)]

2.2 比较两组使用抗生素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持续时间更长,换药次数明显比研究组的次数多,且住院观察时间也比研究组长(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使用抗生素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s)

表2 比较两组使用抗生素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s)

组别 例数 使用抗生素时间(d) 换药次数(次) 住院时间(d)对照组 43 14.31±2.55 12.32±2.57 34.87±2.16研究组 43 5.30±1.42 2.92±0.87 19.86±2.51 t 20.243 22.718 29.723 P 0.000 0.000 0.000

2.3 比较两组创面感染率和耐药菌感染率

创面感染发生率对照组为25.58%,研究组为4.65%,耐药菌感染率对照组为20.93%,研究组为2.33%,二者对比,研究组皆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创面感染率和耐药菌感染率[n(%)]

3 讨论

在骨科临床,开放性手外伤患者比较常见,流血是最主要的症状,且多数伴有神经损伤甚至骨损伤,而手部受损后,患者的学习、工作等日常都会受到限制[6]。因此,需要尽快给予积极的治疗。研究发现,影响此类患者的疗效和康复进程最大的隐患是创面感染,存在于创面愈合的各个时期。虽然普通的换药方式都要求严格按照无菌化的标准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方式需要勤换敷料,而更换敷料又必须对创面做一次清洁,多次暴露加上情节创面的刺激,无形中使得创面感染的几率增加不少,也对正在恢复的组织造成新的刺激,影响其生长[7-8]。因此,在实行普通的换药处理模式下,患者创面发生感染的几率较大,且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在本研究中,创面感染发生率对照组为25.58%,研究组为4.65%,耐药菌感染率对照组为20.93%,研究组为2.33%,二者对比,研究组皆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所用的是较新的创面处理方式,VSD 技术联合使用生物透膜、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敷料、负压装置对创面实施负压封闭引流,该技术使用的辅料包对分泌物能起到分解作用,通过引流管导入引流瓶,有效避免了多次换药中创面暴露空气的风险,同时脓液被引出使得创面的清洁度有了保障,有效避免了脓液对创面的感染风险[9-10]。在本研究中,患者创面愈合效果对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持续时间更长,换药次数明显比研究组的次数多,且住院观察时间也比研究组长(P<0.05)。

总之,VSD 技术用于处理手外伤开放性创面,有效弥补了普通换药过程创面多次暴露于空气中的感染风险,且对创面愈合组织的刺激小,更有助于创面的愈合。

猜你喜欢

脓液换药感染率
遇到恼人的“火疖子”,该怎么办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菌分布情况研究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舒适护理在外科门诊换药患者应用效果体会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舒适护理对中度烧伤患者创面换药过程中的影响评价
某地区体检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亚型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