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麻方式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4-29周乃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4期
关键词:白介素全麻麻醉

周乃芳

(威海市现代妇产医院,山东 威海)

0 引言

女性妇科疾病类型中多数都和子宫病变有关,放置节育环、摘除节育环、流产、月经异常、感染等都有可能造成子宫的病变[1]。起初症状不显的时候,许多患者都没有重视,最终形成子宫出血或子宫肿瘤,不得不通过切除子宫来抑制病变的扩散[2]。由于子宫位于腹部,通过开腹手术、经阴道切术手术、腹腔镜手术都能够进行子宫切除的操作。其中,腹腔镜技术是基于现代医学水平进步的新型技术,微创是该手术方法最大的优势,基于微创的特点,不仅为术后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且切口小代表后期疤痕小,这也是对女性患者较为友好的一点[3]。根据临床对腹腔镜技术的应用经验,有专家指出,建立气腹所用CO2加上手术中患者需要保持的体位,都会增加患者术中受到的刺激,影响手术进程和效果,因此必须给予适当的麻醉[4]。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的实施需要患者的肌肉保持较良好的松弛状态,便于气腹建立和手术操作,因此此类手术通常优先选择全麻方案[5]。此次,笔者选取的60 例患者都采取了全麻方案,分析结果指出30 例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组临床效果会更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时间选定2019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共选取60 例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使用的麻醉方式分为两种,一种为单纯全麻,设对照组,实行患者30 例,一组为硬膜外联合全麻,设研究组,实行患者同样是30 例。对照组:年龄55~75 岁,平均(62.88±4.36)岁;体重45~67 kg,平均(53.97±3.62)kg;ASA 麻醉危险分级Ⅰ级17 例,Ⅱ级13例。研究组:年龄56~74 岁,平均(63.01±4.51)岁;体重46~66 kg,平均(54.12±3.84)kg;ASA 麻醉危险分级Ⅰ级18 例,Ⅱ级12 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小(P>0.05)。纳入标准:①经各项检查,由主治医生确定需要进行子宫切除的患者,且无腹腔镜手术禁忌证;②和患者、家属确认分组情况,研究主题,所需使用资料等,获得其同意后纳入研究。排除标准:①研究使用的麻醉药物,患者存在过敏史或在过敏测试中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②意识、精神、语言、肢体等方面存在功能性不足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全麻,使用0.3 mg 东莨菪碱和0.1 g 巴比妥通过静脉为患者注射,起到镇静和降血压的效果,将患者推入手术室后立刻建立好静脉通道并连接相关仪器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麻醉诱导经静脉注射舒芬太尼、依托咪酯、苯磺酸顺阿曲库铵、咪达唑仑,确定麻醉起效后注射适当的肌肉松弛剂辅助,经口气管插管,患者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效果维持选用依托咪酯、舒芬太尼。

研究组:硬膜外联合全麻,全麻过程与对照组一致,药物选用也一样,硬膜外麻醉需要调整患者向左侧卧于手术床上,选择合适的椎间隙穿刺插管,导管穿刺后需要留置大约3 cm 长在体外用于药物注射,先尝试注入适量的利多卡因,观察患者反应,无异常,可继续使用利卡多因加上罗哌卡因用以维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1.3 观察指标

(1)麻醉效果判断,效果优,诱导麻醉期间患者状态平稳,顺利插管,维持麻醉期间患者肌肉松弛度良好,适应手术进行,呼吸无异常,对手术操作无应激反应,麻醉结束后复苏过程稳定,生命体征良好;效果良,诱导麻醉期间患者稍微呛咳,血压轻微变动,维持麻醉期间,患者肌肉松弛状态尚可,血压有变化,对手术适合度良;效果差,诱导麻醉期间患者的状态波动较大,维持麻醉期间肌肉松弛不佳,呼吸与血压不稳定,对手术有较大的应激反应,麻醉复苏阶段伴有躁动、呼吸不良等反应。

(2)比较两组患者与麻醉有关的指标,包含意识恢复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术后疼痛应用VAS 评分,0~10 刻度代表0~10 分,以低分为疼痛较轻。

(3)术后检测患者的白介素6、C- 反应蛋白、血糖等指标并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 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麻醉效果判断,总优良率计算结果,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n(%)]

和对照组的指标相比,研究组患术后意识及定向力都恢复得比较早,且术后疼痛感较低(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定向力恢复时间(±s)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定向力恢复时间(±s)

定向力恢复时间(h)对照组 30 3.52±0.71 3.25±0.79 9.81±1.32研究组 30 0.52±0.12 1.51±0.43 3.71±0.83 t 22.820 10.596 21.428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意识恢复时间(h)术后疼痛评分(分)

测量患者术后身体各指标发现,研究组的血糖、白介素6、C-反应蛋白这3 个指标较对照组的低(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指标(±s)

表3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血糖、白介素6、C-反应蛋白等指标(±s)

C-反应蛋白(mg/L)对照组 30 4.82±0.71 89.61±2.41 25.91±1.33研究组 30 4.29±0.38 62.49±2.38 17.88±1.52 t 3.605 43.855 21.776 P 0.001 0.000 0.000组别 例数 血糖值(mmol/L)白介素6(pg/mL)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在这些年的实践应用中不断完善并逐渐趋向成熟,为各种腹部疾病救治提供了帮助[6]。并且该手术微创的特点不论是在术后身体的美观方面还是术后身体的恢复能力上都有着更积极的作用,这些年,在女性子宫类疾病中多有应用[7]。临床发现,患者的麻醉效果会受到身体因素、CO2因素、体位的影响,使得患者对手术刺激产生反应,轻则影响手术进程和效果,重则危及到患者性命[8]。因此,针对诱导麻醉期间、术中麻醉效果维持期间、麻醉复苏期这几个时段的麻醉效果都需要提高重视[9]。专家指出,单纯全麻无法作用于局部,针对某个指定部位的麻醉效果不佳,可能出现中枢神经感知到刺激的情况,若此时联合硬膜外麻醉,可通过在脊椎间隙穿刺插管直接应用药物阻断脊神经对刺激的传导[10]。

60 例患者中,研究组麻醉效果总优良率大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患术后意识及定向力都恢复得比较早,术后疼痛感较低(P<0.05);测量患者术后身体各指标发现,研究组的血糖、白介素6、C-反应蛋白这3 个指标较对照组的低(P<0.05)。

总之,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不仅是为了辅助手术的顺利实施,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积极预后,针对进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硬膜外复合全麻方案在患者意识清醒、疼痛管理、预后等方面皆有更显著的优势。

猜你喜欢

白介素全麻麻醉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氟尿嘧啶联合白介素II局封治疗多发性跖疣疗效观察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外周血6种白介素对脓毒症相关血小板减少的诊断价值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对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