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研究

2021-04-28巩琦雯甘玲云

时代汽车 2021年8期
关键词: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

巩琦雯  甘玲云

1 引言

1.1 背景

科技创新水平己成为世界范围内衡量一国综合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为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世界各国都积极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因此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亟需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据《中国机械工业年鉴》报告,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位列全球第一,但仍面临产出指标增速不同程度回落,出口力度表现不佳等问题。与此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贸易总额稳步上升,中东欧地区增长幅度显著扩大。据最新统计,2017年中国汽车商品行业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累积金额达到294.6亿美元,同比增长9.0%,高于行业平均值,约占全国汽车商品出口总额的35.3%。而广西壮族自治区处于“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战略节点,在构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战略、珠江一西江经济带建设和构建北部湾经济区等发展機遇面前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成为构建西南民族地区开放发展新支点。柳州市作为中西部的第一大汽车城市,其汽车产业产值占广西汽车产业产值的70%以上,早在2009年成为全国汽车整车超过百万辆的三个城市之一。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拓展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内容,从创新战略的视角下,加快对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的研究。目前针对柳州市汽车产业创新的研究尚未成熟,基于现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本地汽车产业的创新生态系统模型,进一步完善了开放式创新的理论。

第二,为开放式创新后续研究奠定基础。通过借鉴比较目前相对成熟的技术创新理论,对汽车产业集群层面上的概念、指标体系的研究,一方面为柳州市汽车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推动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对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的后续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2 文献回顾

波特(1990)[1]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引入“产业集群”一词,所谓产业集群是指该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上具有相互关联性质的中心企业、供应商、服务机构、高校、科研机构在地理上相对集中,并在政府等相关机构的扶植下所构成的一种群体模式。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912)首先提出创新就是通过生产要素及其外在条件重新排列建立起一套全新的生产模式投入到现实生产活动中去,改变原有的生产体系和方式,从而实现利润有效上升的持续运作机制。产业集群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受到了国际上的学术界、商界、政界的重视。充分认识管理创新的关键作用和重点地位。海迈来伊宁,海斯卡拉(2011)[2]认为管理创新重点在于通过重组组织机构的结构,制定新的规则,修改创新制度来促进产业经济系统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稳定性建设。王玉民等(2016)[3]优化生产力创新并改良知识经济发展的驱动形式,运用构建新的创新体系为杠杆驱动创新发展。

关于汽车产业集群的研究多是不同的学者因地制宜进行实证研究。王明,吴幸泽(2015)[4]针对安徽省合肥市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发现,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以内核企业为中心构建产业创新链条,配合多主体协同创新,打造创新生态系统,走向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潘苏楠等(2019)[5]构建障碍模型分析认为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制约因素在与技术创新。王俊鹏,石秀(2019)[6]从影响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因素下手,分析影响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支持。

3 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现状

柳州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六稳”部署,构建“5+5”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18年,柳州市全市工业总产值为51468753万元,其中,汽车制造业作为柳州市支柱产业,其规模以上汽车企业总产值为22744942万元,占比全市44.2%;企业数量达到291家,占全省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79.9%,具有集中程度高,垄断性强的特征,能够一定程度上带动全市经济稳步发展。

(1)产业转型升级,集群效应明显。

柳州市深入实施其城市转型升级质量发展规划,不断推进柳州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柳州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期建设工程进度不断加紧。在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机器人应用的引领带动下,北部生态新区机器人产业园开园运营计划不断推进,形成紧密合理、科学联结的产业集群。柳州市汽车制造业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品牌的新车型走入市场,除整车车型外,柳州市汽车零件组装生产也持续改进,五菱柳机2.0T发动机、菱特动力V6发动机等生产线建成,进入到试产环节。柳州市政府鼓励企业建立“走出去”联盟,上汽通用五菱、柳工等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共建生产制造基地的建设中去。

(2)专业化程度高,促进企业效益提升

柳州市汽车制造行业从业人员10.17万人,全行业从业人员为23.61万人,依据区位商法(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对比全国数据可得,柳州市汽车制造业专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广西自治区汽车集团新能源整车基地投入建产。东风柳汽迁建商用车基地、联合电子二期全面建成,其钢铁工业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柳钢集团的利润额达到103亿元,其中品种钢占比为62%。机械工业实现总产值为441.9亿元、增长速度达19%,面向国外工程机械销量增幅40%。

(3)产业增速缓慢,经济拉动效果差

2019年《柳州统计年鉴》表明,2008年到2018年十年期间,柳州市工业总产值虽稳步上升,但其发展速度持续乏力,从126.06%下降至100.48%,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新能源汽车的建设,但总体处于成长阶段,而传统汽车制造业受人才、知识、信息、技术等要素的限制,无法实现对工业经济的大幅度拉动作用。

(4)科研水平不高,创新生态系统未形成

从总体上看,柳州市汽车企业各自为伍,都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竞争力,但各类资源无法有效整合,现有的汽车基地虽得到政府的政策性支持,但难以从根源上解决技术性创新的难题,企业之间内部联系不密切,与外部科研单位合作较少,生产环节封闭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健康有序高效的企业创新生态系统。

4 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策略

针对上文所出现的问题,提高科技研发和合作共享水平,建立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实现柳州市汽车产业增速发展,拉动柳州工业经济增长的有力举措。创新生态系统是一个由创新个体、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等要素整合而成的动态性开放系统。以企业为核心形成的创新生态系统,聚合了多元化参与者,凭借异质性创新资源组合与合作创新的协同效应,实现超越个体累积的共同价值目标。根据创新生态系统内涵和相关理论的佐证,柳州市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在政策、经济、文化、创新环境下,知识、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在企业、高等院校機构等创新主体之间流通的循环体系。基于此创新系统下,建议从主体创新、要素流通方式创新等方面完善柳州市汽车制造业开放式创新模式。

4.1 加强创新生态系统中主体的创新能力

一是政府部门简政放权,精简办事流程,提供减免创新企业税收等优惠政策,为汽车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塑造良好的信息、政策环境。二是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利用人才引进、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等方式以人才为载体,将科学成果、技术输送到企业中去,同时针对企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经验相结合,不断改革创新汽车制造业生产发展模式。三是完善中介机构服务内容和质量,中介机构的信息要做到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提高中介机构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处理信息的专业度,可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性人才。

4.2 建立科学的要素流通机制,构建和谐市场

一是构建创新要素流通的信息网络结构,借助政府部门政策和中介机构的信息渠道,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信息公共交流平台,促进知识、技术、人才、知识在创新系统内自由式可循环流动,将要素进行由点及面,由面到体地持续性发散式推动。二是完善创新生态系统的总体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培养,投资融资,法律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功能完善的开放式创新经济、政策、文化环境。

4.3 提升内部软实力,强化创新网络质量

一是提升核心技术水平,汽车制造业配套技术开发难度大,涉及学科广,科研任务重,要加强专业性人才地培养,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地基础上,着重开发有竞争力地核心技术和品牌亮点。二是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有力打击有损核心技术保护和品牌维护的行为。三是严格把控生产线和供应链。做到内外部结合,在对核心企业地生产环节进行监督地同时,把审查眼光投放到外部相关企业,在识别人才,强化技术,减少供应链风险,扶持相关企业等方面做到精准把控。

5 结论

在拨云诡谲的国际局势中,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带动下,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能力对柳州市工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创新主体和要素资源在系统内循环高效的运转保证柳州市汽车产业创新拥有不竭动力。构建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提升主体创新能力,打通要素流通的关键脉络,提升内部软实力是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的主要环节。

基金项目:创新驱动战略下柳州汽车产业集群开放式创新研究,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项目编号:2019KY1513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5-75.

[2]海迈来伊宁,海斯卡拉.社会创新、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1-33.

[3]王玉民,刘海波,靳宗振,梁立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4):1-12.

[4]王明,吴幸泽.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创新——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5,35(09):41-46.

[5]潘苏楠,李北伟,聂洪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创新生态系统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22):41-47.

[6]王俊鹏,石秀.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演进的影响因素研究[J].技术经济,2019,38(12):97-104.

猜你喜欢

柳州市汽车产业集群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一口气喝完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集群品牌是集群整体的品牌还是集群产品的品牌?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