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2016-12-20李殿君

价值工程 2016年32期
关键词:转型升级汽车产业现状

李殿君

摘要: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入WTO后,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加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整体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当前汽车产业市场的现状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依据问题提出一系列合理性对策建议。

Abstract: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in China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In particular, after accession to the WTO, in the face of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China must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improv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in order to have a place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market, this paper finds out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关键词: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对策

Key words: automobile industry;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407.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2-0069-03

0 引言

汽车产业具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成长性好、规模效应显著等特点,是集资金、人才、研发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然而,我国汽车产业同时也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产业大而不强的尴尬处境。此外,伴随着汽车市场结构的变化,产品结构的更迭和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我国汽车产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方面都面临着一系列深刻变革,汽车工业已经进入产业调整和结构变局的关键阶段。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跃升成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1.1 产销量持续增长但增速趋于放缓

近年来,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汽车产销量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50.33万辆和2459.76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比上年分别增长3.3%和4.7%。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产销量持续创出新高,但增长速度总体趋于放缓。(图1)

1.2 自主品牌积累了较好的发展基础但面临的挑战日渐加大

我国汽车工业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自主品牌汽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资本,形成了较大的产业规模,取得了明显进步。以吉利、奇瑞、比亚迪、长城、华晨、江淮、力帆等为代表的一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迅速崛起。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在2009年由此前几年的27%左右急剧攀升到44.3%,此后几年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为41.3%。

但对比2010-2015年数据可以发现,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除了在2015年有所回升外,其他年份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背后反映的是日系、德系、美系、韩系等各跨国汽车巨头企业在中国的步步进逼,自主品牌汽车发展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残酷。

1.3 自主创新能力进步明显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

近年来,随着汽车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大以及中央和地方鼓励政策的出台,我国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日渐提高,创新投入和产出进步明显,核心竞争力逐渐增强,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汽车产业仍以“中国制造”为主,“中国创造”“中国智造”比较匮乏。《中国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14~2015)》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汽车行业引进技术经费支出、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以及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分别为144.6亿元、27.6亿元、16.4亿元、285.8亿元,汽车行业用于引进购买技术和消化吸收的经费支出占当年研发投入内部支出的27.7%。由此可见,我国汽车产业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性仍然较强,在技术进步方面仍未跳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引进”的怪圈——引进国外技术后停留在简单模仿运用的低级水平,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仍然是汽车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式,自主创新总体水平仍然较低,汽车产业仍然大而不强。

1.4 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

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凸显,新能源汽车研发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使用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各级政府、各大汽车制造企业、消费者和环保组织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已经形成了基本共识:新能源汽车将是石化能源紧缺时代汽车产业的发展出路。我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注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自2010年以来,中央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已先后在25个城市示范运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0471辆,销量331092辆,同比分别增长3.3倍和3.4倍。2016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9.2万辆与128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5%和8.1%,新能源汽车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17.7万辆,销售1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与126.9%。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4万辆和12.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0.8%和161.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3万辆和4.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7.1%和64.2%。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

2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1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机遇

2.1.1 国际汽车市场面临深刻调整

2008年,猝然爆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对国际汽车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世界各大跨国汽车企业纷纷陷入困境。我国汽车产业虽然也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2009年之后快速反弹并保持了产销量持续増长,已连续7年保持全球第一。未来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国际汽车市场面临深刻调整,世界汽车产业重新洗牌,各大跨国汽车巨头也纷纷将转型升级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首选,市场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组织、国际化水平和新能源汽车都面临重大变革。同时我国汽车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已经进入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和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中国汽车产业能否抓住后危机时代国际汽车市场调整的难得机遇,顺势而为,打好自主创新、自主品牌两张牌,提高产业竞争力,是能否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的关键。

2.1.2 国内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的人均GDP达到3300美元,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000美元购车临界点,汽车家用、商用车消费已经成为居民消费热点,2012年国内汽车销售量超过1900万辆,创历史新高。我国二、三线城市居民人均GDP也已超过3000美元,有着广阔的汽车需求市场,汽车消费的黄金时期已经来临。我国基本确立了汽车大国的地位,下一个目标则是到2020年成为汽车产业强国。未来10-20年的时期,将是我国汽车产业实现跳跃式发展、迎头赶上并做大做强的一次重大历史机遇,整车和零部件制造都进入了一个新的扩张时期,为南京市汽车及零部件作为主导产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1.3 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

2009年国务院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明确提出要在提高整车研发水平、培育自主品牌、推进汽车产业重组、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等方面取得进展;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需要大力推动突破发展的重点领域,明确提出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壮大;2016年1月,科技部印发《关于“十三五”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奖励政策及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通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推动新能源汽车等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无人驾驶汽车等发展。一系列扶持鼓励性政策的出台,为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増强自主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1.4 新能源汽车快速兴起

新能源汽车是指那些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电力、甲醇、氨气等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通过发展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燃料消耗量,减少尾气排放,保护环境,还能够有效促进汽车产业技术进步,使汽车产业即使面临各种客观环境的限制也能够继续发展进步。当前很多国家都将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不遗余力的大力发展和推广新能源汽车,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车。在这种形势下,对于我国汽车产业是十分有利的,因为由于我国传统汽车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使的其在技术等方面与后者相差较大,但新能源汽车不同,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起步时间相差无几,技术差距不大。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己位居世界首位,预计未来还能高速增长,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为我国实现汽车产业赴超发展,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从汽车大国转向巧车强国提供了良好机遇。

2.2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挑战

2.2.1 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竞争压力增大。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略有回升,但总体复苏疲软态势难有明显改观,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大;国内来看: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长动力转换青黄不接;结构调整阵痛显现,化解产能过剩远未到位,去产能化过程中社会压力增大;信贷资金向实体经济传导不畅,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求不断提升,对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国原有的人口红利正在消退,供给推动力明显衰减,这些因素都会给我国汽车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严峻的考验。

2.2.2 汽车产业结构不合理

汽车产业发展涉及整车制造、发动机生产、零部件制造、后市场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的发展程度都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发展水平。当前我国汽车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产业缺乏集中度,整车制造企业基本走的是与跨国汽车巨头企业合资、合作的模式,在这方面也引进了部分产品及技术,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发动机和核心零部件生产技术力量十分薄弱,自主创新严重不足,尤其在电机、电池和电动系统三大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低,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核心零部件主要依靠进口的尴尬处境亟待扭转。同时汽车企业利润来源较单一,主要来自于汽车产品的销售,产业链条向上下游拓展不够,对汽车服务创造的价值和利润挖掘不够,产业附加值低。汽车服务业发展层次低,行业规范不完善,汽车维修、检测、保险、二手车、汽车租赁等业务亟待拓展提高。

2.2.3 自主品牌溢价能力较弱,市场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汽车产业作为全球化的典型产业,表现尤为明显,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巨头公司跨国发展的程度越来越深,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纷纷加强在中国的市场布局,在发动机生产、零部件制造以及营销、物流等环节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对我国的自主品牌形成挤压态势。此外,跨国公司一方面不断巩固自身在中高端车型的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还加紧向低端车型渗透,在全产品系列上与我国自主品牌展开竞争,给自主品牌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屡创新高,而自主品牌车型在全国的市场份额却不断收缩,正是竞争加剧的一种表现。在全球汽车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贸易保护主义壁垒日渐突出,一些国家通过提高车辆排放限值、安全性以及实施碳关税等方面的要求,设置并强化技术壁垒,对我国汽车产品出口寻求海外市场的挑战不断加大。

3 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3.1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充分发挥国家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及政策引导作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有序推动汽车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实施兼并重组扩大规模,培育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龙头汽车企业。制定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战略规划,鼓励引导重点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收购、企业联盟等多种形式,提升企业在战略决策、成本控制、自主技术、企业品牌、资本运作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建立和完善汽车市场的竞争及退出机制;拓展产业链条,推进汽车服务业发展,整合汽车生产企业与汽车经销商间关系,通过法律规制与政策导引,规范汽车销售市场,促进汽车经销商与时俱进更新营销模式,不断开拓新的价值和盈利增长点。

3.2 以智能化为方向,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攀升

着眼于全球汽车智能化发展的趋势,以智能化促进工业化,加快研究制定智能汽车战略和发展路线图。一是推动整车制造过程智能化。着力推进整车装配智能化技术研发,如在线车型与线边设备智能化互联互通、智能化的密封检测及液体加注站、整车智能化加注、智能化的拧紧工作站、智能化的线边物流等,实现汽车装配自动化和柔性化,缩短新产品的生产准备周期,提高汽车制造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降低制造环节、物流环节的成本。推动汽车企业从传统制造模式向智能化制造模式转变;二是推动整车产品智能化。以提高汽车智能化为目标,积极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产品性能,打造更加立体的汽车产品,实现汽车产品配置个性化、高科技化、高质量化,增强汽车的交互能力(具体体现为车与人、车与车、车与环境的交互)。着重探索开发汽车在出行规划、自动驾驶、社交互动、生活服务等方面的智能化功能;三是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整车厂商、专用设备供应商、应用软件开发商、电信基础运营商等跨界合作、融合发展,共同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创新。加强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吸纳专业性高端人才,建立和完善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基地。设立科研基金等综合的财税政策推动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对无人驾驶等领域的重大工程和重点专项进行联合攻关,着力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配套部件。探索实施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验证的环境条件,及相应的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管理监控平台。

3.3 以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为重点,提升全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着重推进车载智能电子产品技术研发,通过汽车电子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不断增强汽车零部件自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产品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借鉴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当前世界汽车工业60%~70%的技术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未来汽车技术的竞争也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上),以智能化为导向,以汽车电控技术、关键电子元器件等核心零部件技术为重点,推动部分零部件企业在汽车电子产业上率先突破,实现技术升级。二是推动汽车零部件企业提高专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引导和促进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和产品结构优化和升级,形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层次分明比较稳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零部件配套体系,力争打造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零部件制造龙头企业。三是依托整车制造产业提升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零部件企业参与汽车整车的同步开发,通过协同创新,培养零部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3.4 以发展科技服务为支撑,优化汽车服务产业结构

在推动作为第二产业的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同时,加强第三产业特别是与汽车产业直接相关联的服务业的发展,即在保持汽车制造业产值稳步增长的同时,提高汽车研发设计、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服务业科技含量,优化汽车服务产业结构。一是推动汽车服务技术创新。推动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汽车美容、汽车改装等服务项目的技术研发,从售前、售中、售后三个环节全方位提高汽车服务产业技术含量;二是引导汽车服务业资源优化配置。引进先进的电子设备和检测维修设备和技术,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内容、改善服务态度、降低服务成本、完善服务网络,打造高端汽车服务产业。

参考文献:

[1]张嘉玮,朱盛镭.中国汽车产业升级与外资战略转型探索[J].上海汽车,2012(2).

[2]刘建丽.工业4.0与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J].经济体制改革,2015(6).

[3]肖俊涛.新常态下工业4.0对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启示[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15(6).

[4]朱宏任.解读中国制造战略下的汽车智能化发展路径[J].汽车纵横,2015(11).

[5]孙吉波.中因成车户业舞型升级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3(8).

猜你喜欢

转型升级汽车产业现状
解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