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知青经历对青年学生成长的启示

2021-04-28曾献辉郭沂

老区建设 2021年6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

曾献辉 郭沂

[提 要]《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是一本青年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它以采访实录的形式记载了习近平从1969年到1975年在梁家河插队时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书中历久弥新的内容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及意义。它不仅能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艰苦奋斗精神、磨炼顽强意志品质、养成求真务实作风和铸造人民情怀品格,而且可以启示青年学生通过学习榜样力量,努力成长为新时代有信仰、有志向、有韧性、有定力、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习近平;知青岁月;青年学生

[作者简介]曾献辉,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福建福州 350117)郭 沂,赣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校教育管理。(江西赣州 341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思政课专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经历系列采访实录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20VSZ038)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通过座谈、回信、寄语等方式对青年学生成长给予深切关怀。2018年7月2日,他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2]纵观党的百年历史进程,有力印证出人在青年时期的成长与选择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和国家事业的繁荣富强与否有着直接的影响关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登出了毛泽东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开启了知青们上山下乡运动。当时还是学生的青年习近平响应号召,多次主动要求下沉接受社会实践锻炼,并毅然来到陕北梁家河大队开始了七年艰苦的知青岁月。事实证明,这段“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成长经历十分珍贵,为他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乃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即便时代背景不同,但这段青年习近平在峥嵘岁月里遭遇的苦难与当代青年学生成长中面临的困境,仍有共通性和同质感。青年习近平在插队期间树立的志向信念、磨炼的意志品格、养成的读书习惯、凝练的务实作风和结下的人民情怀,为新时代青年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造了榜样,犹如他日后所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为青年学生的人生成长提供了诸多现实启示。

一、立鸿鹄志,推崇奋斗的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大师生座谈时指出:“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4]古人云:“非志无以成才”,《尚书》道:“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论语》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儿女们立志奋斗的优秀事迹可谓信手拈来、比比皆是。虽然身处不同时代的青年都有自己不同的际遇,但在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奋斗是获取幸福的必由之路。1969年,尚未满16周岁的习近平背井离乡来到条件异常艰苦的陕西延川县梁家河插队,面临的生活困境及精神压力可想而知,但他志存高远,敢于担当,奋发向上,从锲而不舍地前前后后一共撰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和10份入党申请书,到矢志不渝地追求进步并最终如愿,诠释出他追求理想的毅力,对成为中国共产党员和为党奋斗终身的决心,这种始终信任党的崇高信念为他奠定领袖人格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从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干生产、搞建设,立志办沼气、铁业坊、代销店等奋斗事迹中,体现了青年习近平立志办大事的开拓精神和一心为民谋福祉的奋斗初心;再从自觉适应新环境与群众一道接受艰苦劳动,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五关”,逐渐成长为梁家河乡亲们口中的“好后生”,表现出他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从容及保持穷且益坚而不坠青云之志的奋斗进取姿态。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道:“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5]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某些青年学生身上存在坐享其成的不良思想,对“奋斗”理解缺失并造成奋斗动力式微、奋斗意志弱化。学习青年习近平所立下的奋斗理想和奋斗事迹,可以为青年指明努力奋斗的方向,揭示青春成长规律,有助于明确青年的角色地位,发挥历史作用,启示其无论是身处逆境或身陷艰难困苦,都可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中,秉持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绚丽之花并实现人生价值的奋斗初心;有助于青年在面对功利主义诱惑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冲击时,能心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岿然不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有助于青年深层次理解“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6]的科学认知,启迪青年惟有奋斗才是通往幸福美好生活之路的最好方式,勾画出“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7]的青春奋斗底色。

二、选择吃苦,锤炼顽强的意志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一生的路。”[8]艰难困苦是砥砺青春的“磨刀石”,回望青年习近平在陕北插队的艰苦岁月,他始终与群众同甘共苦,遇到要干的“苦、累、脏”活,都抢着干,从不偷懒。北京生活条件优越,对于年少就一直在那成长的习近平来说,来到全国1600多万插队知青中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最艰苦的地方,不适应这里的恶劣生存环境实属正常,但越是身处逆境,越能磨炼意志。从最初来时感觉到十分的孤独,到真诚地去和乡亲们打成一片,并最终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磨炼。在贫困落后的黄土高坡上,不管多累多苦,青年习近平总是付出全部的热情和精力,一直拼命干,并且一干就是“白加黑”“五加二”,从来不“撒尖儿”。七年来,在那个精神和物质资源都极度贫乏的农村,面对从心理到体力都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的磨炼考验,青年习近平选择了从容淡定、静心思考,自始至终保持乐于吃苦的劲头和与群众融为一体的平和心态,让他在实践锻炼中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次升华,锤炼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与此同时,他亦了解了中国底层最真实的面貌,掌握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这一切成为他治国理政思想萌芽的起点。正如他后来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9]

青年学生的成长道路遇到磨难在所难免,要披荆斩棘,离不开战胜艰难险阻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当今的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青年学生要立足社会、实现人生目标,必须“自找苦吃”,才能收获美好未来。党的十九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征路任重道远,需要青年学生久久為功地坚持奋斗,保持敢于吃苦、乐于吃苦的劲头,在困难面前不断磨砺意志。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吃苦”的成长经历,所锻造出的坚韧刚强的意志品质,启示当代青年在成长路上要正确认识挫折和打击,才能在人生征程中有所作为,才能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奉献自己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三、酷爱读书,养成勤学好思的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10]当梁家河的村民回忆起习近平时,普遍对他酷爱读书印象深刻,因为无论多累,他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步伐,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近平特别爱看书,他的炕上都是书,一得空闲,就捧着书看。他还点着煤油灯看到半夜,经常熏得脸上都是黑的”“他碰到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跑了三十几里路才借到手”。[11]这些真实场景的再现,让我们仍能感受到青年习近平求知若渴的状态。从去梁家河插队时带的两个装满各种书籍的行李箱,到面对白天高负荷的体力劳作,却仍没有放弃夜晚休息前的读书学习;从中国古代经典、外国文学名著和现当代杂文到马列经典的原著,他都广泛涉猎。另外,他从不迷信书本,很讲究读书方法,非常注重读书和实干相结合,善于分析对比及辩证思考,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年代,这段勤学苦读的经历弥足珍贵,使得他逐步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素养、知识涵养、道德修养和理论储备,使得他在各种场合的讲话总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妙语连珠。他目光如炬,善于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话语既富有理论性和又亲和力十足,彰显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谛。

青年学生正处在学习的黄金时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能否高质量成长取决于读书学习的成效,要像青年习近平那样树立“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的理念,让读书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激发出对阅读书籍的强烈兴趣,不断学习新理论、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筑牢文化底蕴;要崇学尚读,培养勤学好思的习惯,在刻苦钻研和乐于思考中增长见识,“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12];要博览群书,拓展知识体系,掌握各种思想精华,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达到学思践悟的境界,才可学用相长,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心中有底气、手中有办法、脚底有路子。学习是成长的阶梯,读书使人明志,青年学生应坚持不懈地读书学习,才跟得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才能练就干事创业敢担当的本领,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

四、追求实干,倡导求真务实的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求真务实是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13]“把求真务实的导向立起来,把真抓实干的规矩严起来”“广大青年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14]今天,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创造的奇迹,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这些关于务实作风的论段在习近平七年知青生活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他刚来梁家河大队公社担任社员时,就主动向农民讨教如何做农活并扑下身子扎实做。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风吹日晒,他都跟农民们一起劳动,挑粪、耕地、整地、播种、放牛,从一个每天只能挣6个工分的“学生娃”磨炼成为一个每天挣10个工分的“好把式”;他大冬天里光着脚为村里打下第一口水井,亲自动手用砖和石头砌成了梁家河大队第一个男女分开的厕所,以身体力行的实干风格,成为村民们口中的“好后生”;在赵家河搞社教工作和担任梁家河大队支书时,他承担起了干部的领导责任,将求真务实的作风融入到实际工作中。他看见老百姓吃的是腌酸、菜糠团子,就决心要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村里缺地缺粮食,他就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村里缺水,他就带领大家挖深水井;为了方便村民缝补衣服、磨面磨粉、购买日用品和农具,村里就兴办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这些都成为其他村争相学习的“样本”。“只要是村民需要的,只要是他能想到的,他都去办,而且都办得轰轰烈烈。”[15]这种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使他成为当地群众眼中和口中的好支书,梁家河也变得红红火火、一片生机,贫穷落后的面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青年学生要成为堪当大任的时代先锋,应努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始终践行为群众谋实事、办好事的实干精神,达到在想干事上“扣扣子”,愿干事上“担担子”,会干事上“钉钉子”的成效。各类学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过程中,要鼓励青年学生勇于到条件艰苦的基层、国家建设的一线、科技攻关的前沿去增长才干、接受锻炼,这样才能铸造出求真务实的品格作风,才能靠自己的实干,踏踏实实干出一番成绩,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怀家国情,遵循以人民为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16]青年正处在“拔节孕穗期”,要将青年习近平在知青插队时一心为民服务的情怀传播给他们。青年习近平从生活条件相对优越的北京来到贫困落后的梁家河插队的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生活的冷暖疾苦,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稼穑之苦和衣食之难,真正体悟到老百姓最缺少什么、最需要什么、最期待什么。他在梁家河的岁月里与农民建立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多次在各种场合发自肺腑地称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是个普通农民”。他抱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心系人民利益,贴近人民,与人民同甘共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尽力为乡亲们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一心只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对乞食老汉“解衣推食”、帮助老汉拉车、帮群众找猪、为救治受伤村民而急坏了等等,每一件事上都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即便离开陕北,他仍不忘关心当地有困难的村民,彰显出朴素真挚的情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7]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和追求。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人民至上,强调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不断为社会主义发展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青年学生担当着民族复兴大任,在成长道路上不仅要“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更需走出校园融入社会。通过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等形式深入社会基层体验生活,多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以增进对他们的感情;要把握世情、国情,关注党情、民情,在接触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做到积极向他们学习,读好人民群众这本“无字之书”;要坚决摒弃利己主义思想,树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人生追求,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干事创业的出发点,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让人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及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六、结语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18]青年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肩负着民族振兴的责任和使命。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学生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学习精神,扎扎实实学知识、长本领、增才干,不负众望、不负重托,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贡献青春力量,奏响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习近平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 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 让广大青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N].人民日报,2018-07-03(01).

[3]習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4-05-05(02).

[4][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02)

[5][9][17]习近平.我是黄土地的儿子[J].西部大开发.2012(9).

[6][14]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3-05-05(02).

[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0]习近平爱好读书看电影:读书已成一种生活方式[EB/OL].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n/20 14/0210/c22219-24311151.html.

[11][15]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

[12]习近平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 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抓好法治人才培养 励志勤学刻苦磨炼促进青年成长进步[N].人民日报,2017-05-04(01).

[13]习近平: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9/28/c_1119642521.htm.

[1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01).

[18]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21/c_1119765804.htm.

[责任编辑:上官涛]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长征精神对于构建当代青年学生精神家园的启示
以“四进四信”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研究
论五四时期青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历程
巧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
青年学生榜样的塑造和传播机制研究
浅析清末民初的“中等社会”
实现“中国梦”必须在青年学生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我国青年学生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机制研究
培养青年学生网络主体性观念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