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创造美好现代生活
——专访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丁勇教授

2021-04-28孙苏黄嫣然

重庆建筑 2021年4期
关键词:重庆市重庆绿色

本刊记者 孙苏,黄嫣然

丁勇: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重庆大学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创新研究团队负责人。

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绿色建筑与室内环境研究所所长。

重庆市绿色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协会副会长。

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暖通空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西南地区绿色建筑基地执行秘书。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理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理事。

近日,针对重庆市绿色建筑发展现状,我刊对重庆市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丁勇教授进行了专访。作为重庆大学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创新团队负责人,丁勇教授及其团队参与了重庆市绿色建筑技术标准制定、项目实践、产业发展等关键环节,见证了重庆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全过程。

确立西南地区绿色建筑领军地位

据丁勇教授介绍,目前重庆市城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都已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最低要求,从2020 年1 月1 日开始,城镇所有新建建筑强制要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包括绿色建筑在内,重庆建筑节能行业的标准体系位于全国前列、 西南地区领军地位。 在公共建筑改造方面,重庆市已连续三轮被评为国家示范城市。在“十四五”规划里,重庆市也被列为改造示范城市。相比于其他地区通过评价的手段推行绿色建筑,重庆是率先在全国将绿色建筑要求纳入到地方强制节能标准的城市,只用通过施工图的一次性审查确定绿色建筑标准,该标准体系一度成为了全国首创。“重庆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绿色建筑行业有着频繁交流”,丁勇教授称,我国目前的绿色建筑发展已经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从跟跑、并跑逐渐走向领跑地位。我国制定的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标准被翻译到国外,相关国际大会上也总能看到绿色建筑风潮下的“中国力量”,丁勇教授也曾受邀前往日本进行绿色建筑评价。 丁勇认为,这充分说明作为全世界建筑体量最大的国家,我国对绿色建筑的高水平发展和要求已得到其他国家从业人员的认可,我国的绿色建筑技术标准体系在全世界已产生显著影响力。

增强绿色建筑的可感知性

提起绿色建筑,普通居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园林绿化、绿色建材等,但其实绿色建筑这个概念里包含了更多直观难以感受的技术内涵。 丁勇说,绿色建筑在中国已有近20 年发展历史,相关标准已经过三次修订,但更新主要集中于技术层面,缺乏外在表现,居民无法一目了然地感知到,缺乏获得感和认同感。 因此,增强可感知性是绿色建筑目前发展的一大瓶颈,也是需要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重庆早年间已经建起如“江北嘴金融中心”“中冶赛迪办公大楼”等示范性绿色建筑项目,但大家仍然对“绿色建筑”只有耳闻没有目睹, 关键在于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是内涵于建筑本身的,比如材料节约、能源节约、雨水回用等,这些技术虽然在绿色建筑项目中发挥了作用,但可能因使用者不清楚不了解相关技术有意无意被忽视了。 另一方面,当前的许多绿色建筑虽然已经达到了强制性标准,但仍然只是满足了最低要求,可感知性不强。

对此,丁勇认为,应不断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从业人员的宣传,设计理念应逐步从绿色建筑向健康建筑过渡,建筑创作要走出低水平同质化竞争, 满足老百姓对居住质量的更高要求。目前而言,可以做一些智能展示面板,绿色建筑的核心技术当然不是一块面板,但通过智能化方式可以将嵌入建筑中的绿色建筑技术实现的节能、降噪等数据明确呈现出来,做到可视化,提升老百姓的直观感知,增强获得感。

绿色建筑为旧城改造提供新思路

绿色化改造是老旧小区改造的重要内容,绿色建筑的多项技术可以促进老旧小区改造水平提升。 丁勇教授认为,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应该更多地解决老百姓切身关注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局限于环境改造。 首先,绿色建筑虽不直接等同于绿化,但环境绿化改造是绿色建筑题中应有之义,景观改造也是老旧小区改造的一部分;另外,屋面漏水改造、门窗隔音性能改造、增设无障碍电梯、解决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增加健身场所、实现雨水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等,也都是与老旧小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改造内容。

丁勇教授还指出,公共建筑的改造也是重庆的一大特色。 公共建筑改造不仅涉及节能减排,还包括外部环境改造、室内采光条件改善、空气质量提升等多方面。 重庆还有很多类似鹅岭二厂的工业旧址可以作为历史遗迹保留下来,但更好地是要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如果任由荒废,也是一种资源浪费”。 丁勇说,他不太赞同将历史建筑残旧破败的一面展现给公众,而是要进行修缮改造,使其既继承历史,又能发挥功能性作用。

在这里,丁勇教授提到了以绿色金融助推改造的方式,多年前进行城区老旧小区的改造时, 他们曾讨论采用PPP 的模式,但是该模式下企业难以获利,需要政府给予财政补贴,然而政府投入也是有限的,难以长期维持,于是绿色金融应运而生。 绿色金融通过评估项目的绿色属性、现状情况,给予相应的金融支持,比如减免贷款利息甚至免息。 现在全国多地都在通过金融企业的介入,发挥杠杆作用,帮助推动老旧小区绿色化改造。

在绿色建筑实践中凸显山地城市特色

“重庆房子”是丁勇重点提到的重庆绿色建筑典型案例。 据他介绍,“重庆房子”在设计最初就考虑将绿色建筑与重庆特色相结合。 设计师将吊脚楼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运用吊脚楼结构,打造开敞的空间,使用引风槽将更多自然风引入到建筑内部,改善了室内空气质量。 运用呼吸式绿色植物实现外立面垂直绿化,栽种各类花草,使其春夏成为“开满鲜花的房子”,不仅赋予了房屋诗意与美感,还能起到遮阳防晒的作用。 运用地道新风,在建筑的最底层通过转折风道,将外部气流引入并自然调节后输送到各个楼层,有效降低空调能耗。 在屋顶上设置太阳能集热板,为建筑提供热水,减少生活热水能源消耗。 在建筑室外场地设置有雨水回收装置, 回收后的雨水主要用于建筑及周边的景观绿化及清洁用水,有效利用雨水资源。 在地下食堂的角落采用天光照明的方式,降低用电能耗(图1)。

丁勇认为,在重庆地形条件下,合理利用技术措施,可以使两者结合产生很多亮点,这也是他们想向设计师传输的理念。 只是难度在于, 设计行业的产品性质决定了它无法进行大范围推广。他还对目前一些项目大量开挖土石方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合理利用原始地形可能获得对空间的更优质应用。 而节约土地在绿色建筑要求中处于基础性地位。 未来将越来越不可能有大片土地供建设,在给定的容积率和绿色水平等要求下,设计师必须对建筑设计做到更加精细化。 在重庆,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地地形条件,充分促进绿色建筑技术的特色化应用。

图1 “重庆房子”

实现绿色建筑向健康建筑的跨越

从80 年代国家提倡节能,到2000 年“四节”要求(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推动绿色建筑诞生,再到如今“四节一环保”优化为“五大性能提升”,一个新的概念——“健康建筑”已被提出,并逐步得到行业的认同。

重庆目前已开始组织编写 《重庆市百年健康建筑的技术导则》。 丁勇认为,健康建筑是重庆市绿色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 这种需求也将映射在建筑行业中,表现为未来居民买房更多地关注居住的舒适性和高品质。 而在这一方面,健康建筑提出了更多要求,呼唤更高标准。 比如绿色建筑的“噪声”要求,在健康建筑中对应着“静声”的要求。 健康建筑里的光照需根据人体生理规律进行设定。 室内温度不再局限于整体温度,还对不同高度的垂直温差提出了要求,能有效解决冬季空调制热后头热脚冷的问题。

目前,杭州、江苏、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逐步推行健康建筑的标准。 但对于重庆而言,实施难度仍然较大。 丁勇坦言,相比东部发达地区,现阶段重庆房地产发展水平尚未达到较高层次,绿色建筑技术成本在房价占比中相对较高。 下一步还需要加强对绿色建筑理念的宣传,促使房地产商转变观念,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以高品质发展引领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逐步缩小重庆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猜你喜欢

重庆市重庆绿色
重庆客APP
绿色低碳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铸造辉煌
——重庆市大足区老年大学校歌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在这里看重庆
重庆市关工委举行成立二十周年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