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骨性Ⅱ类双期矫治1 例

2021-04-28马海祥寇秉国顾泽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上颌骨下颌骨上颌

马海祥 寇秉国 顾泽旭

710032西安,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陕西省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患者, 男, 10 岁, 主诉:“上牙前突、牙列不齐”。

1.2 颌面部检查

面部基本对称,闭唇颏肌紧张,开唇露齿;面下1/3偏短,上颌前突,下颌后退,颏唇沟深。

1.3 口内检查

颞下颌关节检查:开口度、开口型基本正常,双侧颞下颌关节未闻及明显弹响、无压痛。

1.4 X线片检查分析

全景片显示:上下颌切牙及第一磨牙已完全萌出,其余乳牙未替换;未替换恒牙牙胚发育未见明显异常;未见多生牙、缺失牙;第三磨牙牙胚存在。双侧髁突大小、形态基本对称,骨皮质连续(图 1)。

头颅侧位片: 青春发育高峰前期(CS1期)[1];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图 2)。

1.5 诊断

骨性Ⅱ类;安氏Ⅱ1 类;低角;水平生长型;下牙列中度拥挤(表 1,图 3)

图 1 术前X线片

1.6 矫治

1.6.1 矫治目标 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发育,建立正常覆覆盖关系,改善面型。

1.6.2 矫治方案 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下颌骨还有生长潜力,故采取双期矫治。第一期:功能活动矫治器矫治。颈带-口外弓抑制上颌骨发育;肌激动器导下颌向前,促进下颌骨发育。第二期:直丝弓固定矫治。内收上下颌前牙,改善凸面型。

1.6.3 矫治过程 一期矫治:功能矫治阶段,颈带-口外弓水平牵引抑制上颌骨发育。口外弓单侧牵引力为200 g,保证佩戴时间≥14 h/d;肌激动器逐渐前导下颌最终建立磨牙中性关系(图 3); 二期矫治:一期矫治结束后, 患者除第三磨牙外,其余恒牙全部萌出(图 2),根据一期矫治结束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表 1),确定减数拔牙矫治,矫治过程如下:(1)外科拔除14、24、34、44后,粘接自锁托槽,圆丝排齐整平牙列; (2)上颌换至0.043 mm×0.064 mm方钢丝, 头帽口外弓加强支抗同时横向扩弓2 mm。下颌换至0.048 mm×0.064 mm方钢丝,Ⅱ类牵引远移上颌尖牙;(3)上颌微螺钉支抗内收上前牙关闭间隙, 下颌橡皮链闭隙;(4)上颌换0.048 mm×0.064 mm麻花丝, 精细调整咬合;(5)压膜保持器保持,定期复查。

表 1 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

图 2 治疗前后面像及头颅侧位片

图 3 治疗前后面像咬合与牙列

1.6.4 矫治结果 该病例一期功能矫治结束后双侧磨牙和尖牙均为中性关系,ANB角减小3.8°(表 1),面型明显改善,开唇露齿消失。二期固定矫治结束后ANB角减小为3.9°(表 1),软组织侧貌良好(图 1)。

图 4 病例一期矫治前后头影重叠图

图 5 二期矫治开始(A图)和结束(B图)的颞下颌关节CBCT

本病例在二期矫治内收前牙时采用了上颌微螺钉支抗,但因松动,被迫拆除,因此最终右侧磨牙关系稍欠。有学者认为青少年患者微螺钉支抗脱落主要有两个原因[4]:一是发育期青少年颌骨在不断生长和改建,颌骨密度比成年人低,达不到微螺钉支抗所需的扭力;二是青少年患者的口腔卫生相对较差,微螺钉容易脱落,因此对于需要强支抗、依从性好的青少年的患者头帽-口外弓等颌外支抗或许可作为优先选择。

综上,双期矫治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综合患者骨性、牙性、年龄等因素,结合影像分析结果来决定,这既需要医者有丰富的正畸临床经验,也需要患者具有良好的依从性,只有这样最终才能收到满意的矫治结果。

猜你喜欢

上颌骨下颌骨上颌
CBCT分析上颌磨牙牙根及其牙槽嵴顶与上颌窦底壁的位置关系
上颌第一磨牙牛牙症伴牙源性上颌窦炎一例
腭裂术后硬腭前后部瘢痕对上颌骨生长影响比较的有限元分析
20例上颌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颌骨发育性缺损1例
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测量
锥形束CT诊断上颌窦内病变的发生率
3D打印下颌骨定位及连接导板在下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瘢痕对唇腭裂上颌骨生长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颞肌瓣加预制钛网复合松质骨Ⅰ期重建上颌骨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