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戏法在小学体育课教学中使用效果的初探

2021-04-28杨勇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

灌篮 2021年30期
关键词:实验组体育课测试

杨勇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实验小学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实施,改变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学习模式,强调培养和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在当前我们的教育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运动兴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终身坚持锻炼习惯的前提,不仅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都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出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才能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当务之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活泼好动喜爱游戏,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游戏法的定义及意义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实施,在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显得格外重要,游戏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中效果明显。学生对上课的积极性和学习方法、态度有大提升。

游戏法的定义:游戏法是体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是自古就有的做法。通过游戏法上课希望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现在很多学生喜欢“体育课”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其原因就是学生失去了运动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激发出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锻炼习惯,学生就会更加愿意投入到体育练习中去,游戏法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校一年级的学生,统一进行身体素质与技能测试选取各项数据大致相同的班级进行实验,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查阅文献,查找小学生对应年龄段的心理状态,对事物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让自己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态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效应。查找有关体育游戏设计的文献,学习借鉴设计适合自己教学的体育游戏。

2.教学实验法

通过把实验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运用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实验组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授课。通过期中和期末的成绩检测,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情况、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完成情况来做比较。比如立定跳远的距离增长,排球垫球的个数增长。实验假设游戏法教学对小学生身体素质提高有积极影响,对运动技能的掌握有明显增强。游戏法教学使小学生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1)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在小学生体育课中加入体育游戏的方法,通过12周的教学实验。在实验组中采用游戏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周结束的时候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收集整理数据来判断游戏法在小学生体育课的运用中的情况。努力寻求不影响小学生身体素质增长而能满足学生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增添学习趣味,为学生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实验时间

2021年2月—2021年5月,为期三个月,授课12周。

(3)实验地点

我校田径场。

(4)实验处理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抽样测试确保学生的起点一致,对实验组进行游戏法教学上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在教学任务与教材选择上面实验组与对照组保持一致,不同的是上课的方法。实验组在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上对比对照组有修改。测试内容:立定跳远、跳绳、50米,测试工具:秒表、皮尺。

(5)实验控制因素

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进行诊断性教学测试,确保学生的初始学情是大致相同的。教学过程中保证授课老师、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学时一致。教学测试时保证测试老师、测试标准、测试内容、测试方法一致。

(6)实验实施程序

实验前进行测试选择身体素质相差不大的实验组与对照组,安排实验组与对照组学期教学计划,设计相应的实验组教学游戏,进行16周的教学授课,保障各项内容授课学时一致,在期末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相同内容的测试,整理统计数据,分析结果。

三、研究内容

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能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这也是保持运动兴趣方法之一。

(一)游戏教学法的相关理论基础

1.游戏教学法的概念

顾名思义游戏法教学就是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学习、枯燥动作技能的训练。让教学变成一件有趣的事在提升学生上课积极性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

2.游戏法的特点分析

(1)多元性:可以根据不同的上课内容编写设计相应的游戏;(2)情景性:可以根据上课内容的需要编写设计不同情景的游戏来导入上课内容;(3)易操作性:可以根据教学器材和教学环境编写设计游戏,即使不用器材也能可以设计游戏;(4)灵活、机智性:可以根据上课的进行和突发事件都可以临时加进游戏中,那些突发事件都可以成为编写设计游戏的教材;5.内容丰富性:各个领域的知识都可以加入游戏的编写设计中;6.趣味性:通过娱乐进而调节神经肌肉,达到增进兴奋转移注意力消除疲劳的有效方式。趣味性是游戏法的关键,没有趣味性游戏的设计就缺少吸引力,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主动地参与进来。

(二)游戏教学法与小学体育课的内在联系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教材、课堂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适应能力。强调学生围着老师转、围着教材转,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很被动,缺乏学习趣味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标准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与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小学体育课教学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缺失,对上课内容的兴趣不大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都是在被动的参与学习。游戏法教学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于学生上课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很大程度提升。游戏法将枯燥的练习转变成为有趣的游戏更能趋向于学生的心理要求,对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身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后数据对比,实验后对照组与实验组数据对比分析

在开学一周后,对1年级全体学生进行测试。选两个相差不大的班级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表1)。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通过数据对比发现两个班各项数据差距不大。

表1 实验前身体素质检验结果

通过12周的授课学习,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全体同学再次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和方法和实验前测试保持一样。通过对数据对比,实验组在各项数据上略好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实验后身体素质检验结果

(二)游戏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设计发放调查问卷58份,回收问卷58份,其中有效问卷58份。在对问卷进行统计发现喜欢体育游戏方式上课的学生50人,占中人数的86%喜欢传统体育课的学生0人占中人数的0%,觉得无所谓上什么体育课的人占5%。

五、结论与建议假设

游戏法能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运动兴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终身坚持锻炼习惯的前提。不仅是在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都应注重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因为只有激发出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才能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加强游戏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一)结论

通过进行教学实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游戏法教学对小学生的成绩提高有一定效果。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游戏法上课的兴趣很大,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以提高学生在体育课上的锻炼兴趣,从而达到体育课的目的。由于受到实习周和课时的限制,导致得出的实验数据提高不显著。但是也能从实验数据中看出实验班的学生进步幅度较对照班快。

(二)建议

通过实验数据和得出的结论发现游戏法对学生是有帮助的,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添加游戏法的元素,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游戏法的成效是需要长期来观察的,教师在选择使用游戏法教学时要能坚持长期的游戏法教学。在教学对象上也可以做对比,发现什么年龄段的学生更适合游戏法。

猜你喜欢

实验组体育课测试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论下肢力量训练对拉丁舞的重要性
体育课上的“意外”
心理测试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讨厌的理由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心理小测试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