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固定法在重症脑梗死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1-04-27陈小金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粘贴舒适度薄膜

陈小金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河南洛阳 471000)

重症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需及时抢救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1]。在重症患者抢救及监护中深静脉置管应用较为广泛,可通过人体的较大动脉穿刺置管,行心导管检查或建立静脉通路方法,对重症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测、抢救给药及输入营养等[2,3]。同时,由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要建立长期的静脉补液方式,一般需要在人体内保存10~30d[4]。但因留置时间长,护理时易出现脱出、感染等,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损失[5]。因此,如何有效固定导管,预防术后并发症是临床护理关键。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固定法在重症脑梗死深静脉置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行深静脉置管的68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分为2组,各3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4例;年龄45~82岁,平均年龄(58.23±6.53)岁;合并症:皮肤病1例,皮肤过敏1例。观察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58.45±6.38)岁;合并症:皮肤病1例,皮肤过敏2例。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已通过。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为重症脑梗死患者;②依从性良好;③知情同意书均由患者签署。(2)排除标准:①置管禁忌;②甲状腺功能亢进;③气管切开;④伴有严重糖尿病。

1.3 方法

两组均无菌操作,将敷料去除,常规进行消毒,消毒范围为15×15cm。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粘贴法:将3M敷料的中点与穿刺点对准,粘贴固定,无需拉紧,粘贴时要将薄膜抚平,将薄膜下的空气排出,采用2.5×10cm的3M胶带在3M敷料边缘和外露导管处固定,并加以固定在皮肤上。两组换药方法、换药材料、导管维护方法相同。

1.3.2 观察组 采用改良固定法。首先,将3M敷料(美国3M公司,3M TegadermtmHP无菌透明敷料贴,规格:11×11.5cm/张)的中点与穿刺点对齐,垂直放置,无需拉紧,从导管的顶部,沿着圆周粘贴塑料,撕开薄膜边框并按压以驱尽薄膜下的空气,使3M敷料在皮肤上固定。将5cm×10cm的3M胶布(美国3M公司,医用无纺布3M加压固定胶布,规格:5cm×10cm/块)用剪刀裁剪成丁字状,分为3部分,纵向剪开2cm,横向剪开4cm。垂直横向放置胶布、深静脉导管,将胶布中线对准深静脉导管,将3M敷料贴在外露导管上,从导管顶部沿圆周粘贴0.5cm进行塑型,将两端蝶形物固定在皮肤上,使导管悬空在皮肤上,将胶布分别在深静脉导管主管与侧管的尾端,翼形固定在左右两边。

1.4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包括敷料更换时间、维护频次及医疗费用。(2)比较两组患者舒适度,采用自制主观舒适度评价表,该表重测效度为0.823,克伦巴赫系数为0.804,满分100分,其中≥95分为舒适,80~94分较舒适,<80分为不舒适。舒适度为舒适与较舒适之和。(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导管脱出(记录外露刻度,如导管滑出>4cm为导管脱出)、薄膜松脱、穿刺点局部感染、接触性皮炎。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指标

观察组敷料更换时间、维护频次、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表1 两组临床指标对比()

?

2.2 舒适度

观察组舒适度94.12%(32/34)高于对照组73.53%(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舒适度对比[n(%)]

2.3 并发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1%(5/34)低于对照组38.24%(1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对比[n(%)]

3 讨论

3M薄膜透明性较好,利于对引流情况观察,且透气不透水,粘贴较为容易,可作为深静脉置管的首选敷料,而3M薄膜联合对深静脉置管固定操作较为简单,且患者较为舒适,对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预防,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且可延长置管时间[6,7]。但重症脑梗死患者因出汗、烦躁等原因易出现薄膜松脱、导管脱出等并发症,细菌侵入导致感染,增加穿刺口感染的发生风险[8]。而因并发症的发生,将增加护理工作量,频繁更换贴膜,故采取有效措施对深静脉置管并发症预防尤为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敷料更换时间、维护频次、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重症脑梗死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改良固定法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度,延长敷料更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改良固定法采用无张力粘贴导管塑型,能有效地加强薄膜与管道、皮肤结合处的密封,彻底密封穿刺部位,有效减少敷料粘着造成的空气残留,进而减少松动的发生[9]。在进行高举平台固定后,将深静脉导管的尾端紧紧固定在胶带上,且胶带固定在皮肤上,克服了输液接头等管道拉动深静脉导管造成导管脱落、膜松脱等并发症,还减少了由于导管移动和刺激穿刺口而导致出血的发生率,减少置管穿刺口并发症及导管脱出发生,有效减少再固定次数[10,11]。同时改良固定法对深静脉导管进行固定既美观、稳固,又不会出现多条胶布粘贴现象,延长更换辅料时间,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患者家属较为满意,有临床推广价值。但鉴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较短,后期应大样本,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分析改良固定法对重症脑梗死深静脉置管患者的效果。

综上所述,重症脑梗死深静脉置管患者采用改良固定法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舒适度,延长敷料更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猜你喜欢

粘贴舒适度薄膜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帖脸谱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猫头鹰》小粘贴
β-Ga2O3薄膜的生长与应用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Organic Semiconductor Thin Film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A ski trip to Japan
What Would I Change It To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EHA/PE复合薄膜的力学性能和阻透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