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强化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现实意蕴与实践路径

2021-04-25牛贺源吴一孔赵宏宇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13期
关键词: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劳动教育

牛贺源 吴一孔 赵宏宇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自始至终都属于其中的关键环节。无论何时,高等教育都不能脱离和放弃劳动教育,全面推广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既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强化高校劳动教育,必须深入了解其理论逻辑、现实意蕴与实践路径,把握劳动教育的育人要义,规范高校劳动教育的教学制度与评价体系,实现高校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顺利强化。

关键词:劳动教育;理论逻辑;实践路径;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13.027

1 劳动教育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有关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是十分坚实的劳动教育理论根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劳动实践,它对于个人而言是人体力与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社会而言则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无尽源泉。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正值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劳动分工、社会生产等多个角度分析和论证了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直接指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之一就是要实现教育与劳动实践的统一结合;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同样也是十分有效和必要的手段。

经历了多年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历程之后,毛泽东对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认为我国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那么教育的实施也必须结合生产实践。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发展,毛泽东认为“高等学校要抓住三个东西:一是党委领导;二是群众路线;三是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毛泽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真理,在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之后,在原有理论的基础之上,极其富有创新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关于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原理的新发展。

邓小平不断坚持和发展着毛泽东思想,尤其是其关于教育与劳动实践相统一的观点。在邓小平看来,“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也应该经过一段时间的体力劳动,这对于他们的德育、智育、体育的全面发展是必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年以后,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与世界科技革命逐渐接轨。在全球新的科技革命的发展浪潮中,邓小平又从新的角度出发,对劳动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新要求。“随着四个现代化的进展,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被机器所代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体力劳动会不断减少,脑力劳动会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要求有更多的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站立在时代的高度之上,邓小平从宏观出发,精准阐明劳动实践与教育活动的辩证关系,为全面推广劳动教育敲定坚实的理论前提。

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调研我国劳动教育的现状,发现和总结出了我国劳动教育所出现的短板与不足,并联系我国未来发展的实际规划,结合了时代的实际需要,正式提出将劳动教育收纳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明确地将劳动融入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目标。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明确做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这一明确的工作要求,将“爱劳动”与“爱学习”“爱祖国”放在同等的地位之上并列提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坚持推广崇高的劳动观,为强化我国高校劳动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 新时代高校加强劳动教育的现实意蕴

2.1 新中国“劳动教育”政策的演变进程

在1954年全国中等专业教育行政会议上,毛泽东就对思政工作做出了要求,他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爱劳动当作思政工作的任务之一。在中央的指示下,有关部门多次印发各类相关的文件,不断扩充和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与涉及范围,多次强调其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鼓励各级各类高校围绕着教学活动,开设与之相关的生产劳动课程。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同样十分重视劳动教育,认为社会主义教育是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教育维度的教育体系,并将劳动教育纳入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目标之中。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2020年4月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中,教育部等八部门明确指出:“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思政工作体系包含着众多细化体系,其中既有管理服务体系,又有日常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又包含于日常教育体系中。教育部之后又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点明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强调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面向师生开展劳动教育。

2.2 强化劳动教育的现实意蕴

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精神在全面推广劳动教育的征程中得到了深度落实。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我们把握了关系到劳动者精神风貌与技能水准的重要维度之一就是劳动教育。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建设过程中,劳动教育确实使一大批青年群众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尊重劳动,并取得了十分可观的劳动成果,但也不可否认仍存在相当一些数量的青年学生或群众轻视劳动、放弃劳动、抵制劳动的现象。社会主义教育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奉献者,而不是远离劳动、逃离劳动的寄生虫,劳动教育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以问题为导向的基本思路是在新时代落实高校的育人理念必要坚持。培养社会主义的人才,就需要专注于短板弱项,有针对性地打击“不劳而获”的落后思想,指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人生导向。在社会主义教育中全面推广劳动教育,既全面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更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先进性。

劳动教育同思政教育互相地吸收融合是拓宽资助育人内涵的现实需要。“扶贫先扶志”,社会主义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必须要树立通过自我劳动实现自我扶贫的志气,不能存在依靠资助体系不劳而获的思想。当前,许多高校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除了原本由国家和学校发放的助学金、奖学金,还增加了许多企业与社会人士的帮扶项目,比如“曹德旺奖学金”“光华奖学金”等,还有学校后勤部门、学工部门开展的“勤工俭学”等助学活动。原本专门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已不再只是简单的发钱发物,而是将劳动与资助并行,以劳动增加收入,使学生同步获取劳动经验与资助钱款,实现了从单纯的保障型资助到综合型、发展型的助学。為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时结合资助育人的实际要求,开展勤工助学工作,以工代助,推动发展型资助体系建立,以劳动教育扶志,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我劳动的精神意志。

3 强化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3.1 结合实践教育,敲定合乎高校具体状况的劳动教育教学制度

从教学的基本形式角度看,课堂教学的形式过于单一化、片面化。学生只在课堂上接受劳动教育,学习与劳动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不能将教育成果付诸实践活动,教学成效甚少。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成本较高等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下,通过课外实践的教学形式来进行劳动教育的高校并不多,但这不能说明课外实践不是一种良好的教学形式。课外实践能够带领学生摆脱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亲身參与到劳动实践中,使其接受更直观、更具象的劳动教育,摆脱其对劳动教育的抽象观点,深化对劳动实践的认知,不能让学生只懂“劳动理论”,不懂“劳动实践”。因此,对于高校来说,确立“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的教学形式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从教学的基本内容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作为先导教育。要使学生不抵触劳动教育、自觉接受劳动教育、自我深化劳动教育,就必须引导学生接受马克思劳动观,并不断强化学习和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不断提升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劳动教育全过程之中,以正确思想引导高校学生从实际出发,自我提高劳动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要根据时代发展需要,重视对与劳动相关的社会知识内容的扩充,比如,加强对学生现代社会精神的教育,促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了解和学习职业规划、劳动与仲裁相关的法律、劳动效率等相关知识,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大学生。

3.2 吸收各方经验,构建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前已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劳动教育的尝试,并制定出相应的劳动教育评价制度。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引导和推动下,上海部分高校结合学生所学的学科专业知识,带领学生开展校外实习、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劳动教育实践,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并把劳动教育实践作为必修课程纳入学生的课程管理之中。吸收上海市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经验。高校要构建符合本校校情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也可借鉴其他高校的合理经验,完善本校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建设与治理。

高校需要分析自身发展的特殊性,探究并结合本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状况,明确本校教育的未来目标、总体要求,加快构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多方位的评价体系。《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里面提到了“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这项规定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实现对本校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的精准管理。劳动教育评价体系必须能够精确反馈学生思想水平的形成发展过程,同时要求其考核结果必须客观、准确、真实、有效。因为其考核结果是学生评优评先、毕业就业的重要指标之一,这样可以激励和敦促学生自觉主动地接受劳动教育,积极乐观地参与劳动教育,如此才能体现劳动教育评价结果的具体价值。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论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92.

[2] 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81.

[3]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89.

[4] 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0-10-13)[2020-10-14].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猜你喜欢

理论逻辑实践路径劳动教育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依赖与超越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红船精神融入创业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