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利用网络平台优化小班家园共育工作

2021-04-25张红梅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家园共育网络平台互联网+

张红梅

摘要:分离焦虑是小班幼儿入园面临的重要问题,而有效的家园互动则可以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生活,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在“互联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被学校所运用,提高了家园共育的效率,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不仅指出“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而且同时提出了细致解决的策略,旨在帮助小班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开展家园共育工作。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平台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幼儿、家庭、幼儿园三者之间的互动,是家长和教师共同教育、相互合作的过程,也是家庭与幼儿园互相尊重、互相配合、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可以利用家长参与讨论活动方案、家长听课和亲子活动等契机,邀请家长走近幼儿园,走近班级,助力幼儿园一日教育,参与管理班级。教师也可以通过电话沟通、微信沟通、家访等方式增强互动。不管哪种形式的联系与沟通,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家庭和幼儿园的相互了解,实现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一体化,促使幼儿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

一、网络平台下,家园共育良好互动现状——以小班为例

互联网高速发展下,传统家园共育模式已不能够满足新一代家长的需求。而此时,网络平台的兴起为幼儿园与家庭提供了密切联系和有效沟通的工具,它的出现正在渐渐取代传统的家园共育模式。网络平台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联系,也翻開了家园共育的新篇章。它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教师将幼儿在园生活展现给家长,还能第一时间对家长的疑问进行解答。家长通过网络平台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幼儿的视频、图片等资源,清楚班级及幼儿园的主要活动,还能查看老师和其他家长推送的育儿知识,并一起探讨育儿方面的经验。新型的家园共育模式改变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家园共育的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弊端。

(一)“共育”层次低

基于网络平台的家园共育是一把双刃剑,它需要教师花较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而实际操作中,存在部分教师与家长沟通时间较少,致使网络平台沦落为简单的信息传输工具,家长成为被动的信息接受者的现象。例如,微信群是幼儿园普遍运用的网络平台,部分教师只是利用微信群发送通知、温馨提示、节日问候等内容,家长也只是做简单的回复“收到”。表面上看似有家园互动,但家园共育内容不足、层次浅显。

(二)“共育”关系浅

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部分家长对“共育”的本质理解不深入的问题,部分家长认为幼儿教育是幼儿园单方面的任务,一旦入了园便将孩子的所有问题都交给老师。例如,小班幼儿阶段,部分家长经常会嘱咐老师带孩子小便,希望老师教会孩子自己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更把孩子的握笔写画、安静阅读等良好习惯的培养完全丢给了教师。这样的家长会在看见孩子活动照片或视频时,不断嘱咐教师帮助自己的孩子,缺失了自身也是幼儿教育主体的意识。“共育”强调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参与、互相作用,需要二者在沟通信任的基础上,各自找准定位,共同承担教育幼儿的责任,并就幼儿的终身发展达成共同认识。“互联网+”背景下的家园共育虽变得更为便捷,但是也促使了一部分家长成了教师工作的“监视者”,教师每日疲于应付,双方缺失了“共育”的职责。

二、利用网络平台优化小班家园共育工作之我见

幼儿的全面发展与家园共育的良好互动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做好小班家园共育工作是整个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园和家长建立理解、信任和支持关系的基础。

(一)建立家园共育平台,及时更新幼儿生活动态

小班新生入园,日常信息的沟通交流是家园共育工作的基本方式和重要内容。家长和幼儿要分开整整一天,从心理学上讲,家长和孩子都存在分离焦虑期。为了了解孩子在园生活状况,家长希望教师及时上传孩子在园生活信息。

许多幼儿园都能依据自身条件建立家长QQ群、微信群、家园共育app等,教师利用这些平台,能够即时、快速传达和交流有关信息。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浏览孩子的相关信息,并对孩子的表现进行点赞表扬、留言肯定或意见建议。回到家中,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孩子一起观看在园的点点滴滴,回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帮助孩子熟悉环境,顺利度过分离焦虑期。

“互联网+”背景下,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状况的信息渠道逐渐多元化和便捷化,这也方便了幼儿园和家庭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

(二)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家长育儿线上沙龙

小班家长大多初为人父、人母,科学育儿知识不足,家园共育意识更是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家长线上育儿沙龙,如每周固定选定一天开展家长线上育儿沙龙,分享有关小班的科学育儿知识,组织班级家长进行阅读和观看,并让家长发表自己的想法或疑惑,家长和教师一起探讨或解决。在讨论中,既邀请了家长参与幼儿成长,同时又提升了小班新生家长的育儿水平。

(三)网络平台亲子游戏提升陪伴质量

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不仅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而且能促进家园共育的良性循环。小班幼儿因年龄较小,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完成任务的能力也较弱,此时家长的陪伴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利用网络平台,每周固定选定时间提供亲子游戏范例,指导家长根据范例与孩子一起创造性地完成亲子作业,对于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幼儿,教师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一来,既调动了家长陪伴幼儿的积极性,提升亲子陪伴的质量,也让家园共育更具有实质性。教师也可以发挥家委会的作用,号召家长参与搜集有趣的小班亲子案例,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调动了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四)设立家长陪伴日,让家园共育动起来

幼儿教育是由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相互配合完成的,并不是谁主谁次的关系。在幼儿教育中,家长的任务既是孩子在园学习的延伸,也包含了对幼儿进行生活习惯、日常礼仪的培养。

小班幼儿的习惯养成是整个幼儿教育的基础,不仅幼儿园有着重要责任,家长的日常陪伴更是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指导家庭成员依据自身情况设立“爸爸日”“妈妈日”等不同亲人的陪伴日,督促家庭成员依照设立的家长陪伴日进行每日打卡,并将陪伴过程通过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辅以文字,上传到家园互动平台。将家园共育平台交给家长,让家园共育真正动起来,从而促进幼儿养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五)线上线下多措并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网络平台发展至今,已为人们生活、工作提供了诸多便利。在幼儿教育界广泛运用网络平台,能够大大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效率,但同时也向教师的专业素养发起了新的挑战。

小班家园共育工作中,取得家长信任是关键,切不可以小班幼儿年龄小,“保”重于“教”的老观念看待幼儿和家长,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能更快速赢取家长的认可。幼儿园要多创造机会,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技能评比、家园共育案例分享、信息技术运用等不同活动,督促教师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技能。

参考文献:

[1]魏旭朝,张倩.“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模式探究[J].新西部,2019(5):64-69.

[2]张梅.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共建家园有效互动桥梁[J].基础教育论坛,2019(3):66-67.

猜你喜欢

家园共育网络平台互联网+
网络平台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家长助教对促进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研究
浅谈小班幼儿良好习惯培养之方法
网络平台下家园互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