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有机更新中延续城市文脉

2021-04-25顾佳贇

瞭望东方周刊 2021年8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文脉古镇

顾佳贇

老城古镇不能被“圈禁”起来供人欣赏,城市文脉既在历史回眸之中,也要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

公园里、街巷间、城墙边,三苏的流风余韵为眉山注入诗书味道;“河边寻烟柳,小巷访画桥”的水乡韵致,让杭州五柳巷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有机更新实践的样本……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面对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以城市有机更新重塑“文化标识”,延续“城市记忆”,让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持续焕发新的活力。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三坊七巷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一座城市留给现在和未来的,不应只有冰冷的回忆录和泛黄的老照片。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都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这些,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缺乏生命力。利用好文化底蕴,实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让市民体验“诗意栖居”。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好城市文脉,是城镇化进程中迫切的时代课题。

新有新的风采,老有老的味道。每座城市既要有现代化的新区,也要有留住乡愁的旧城;既要有与时代和世界接轨的高楼大厦,也要有各具特色的古老街巷;既要有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也要有曲徑通幽的石板路。唯有如此,才能防止城市建设山寨媚洋、浮华失魂,才能避免城市面貌“千城一面、万楼一貌”。当这样的共识愈发坚定,以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为骨干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落细落实,写入“十四五”规划纲要的“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杜绝大拆大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居民记住乡愁”才能照进现实。

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好城市文脉,就要以“留”为先、活化利用。历史风貌是一个城市的独特印记,历史建筑构成可阅读的城市肌理,老建筑见证了城市历史、镌刻了城市记忆、延续了城市文脉,应当在改造过程中倍加珍惜。同时,还需注意保护城市文脉的根本出路在于“适度利用”,通过有机更新使历史空间得到活化,以此推动文化创新与繁荣。北京798艺术中心,让原电子工业老厂区重新焕发光彩;千年流韵的木洞古镇,时尚与传统相映,充满生活的烟火气……老城古镇不能被“圈禁”起来供人欣赏,城市文脉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要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城市更新中延续好城市文脉,涉及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需要长远规划做支撑。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城市规划要有严肃性、科学性、前瞻性。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城市管理者一任一任更替,但城市经不起新官上任“建一片新城、拆一片老房”般骨折修复式断裂更新,而应追求细胞层面的新陈代谢式更新,唯有如此,才能在新旧之间形成“和而不同”的相互关系,确保城市文脉的复兴和延续。因而,在城市建设中,“新官要理旧账”,要“一张蓝图绘到底”。

当历史的尘埃落定,喧嚣一时的浮华都会烟消云散,唯有优秀的文化会长留世间,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温暖和精神的慰藉。让城市发展的人文之光在每一个角落闪亮,城市才能真正成为人们的身心安顿之所。为此,城市要将历史文化更多地融入社区的公共空间、生产生活的核心价值中去,让老街可以漫步,让建筑可以阅读,让城市富有温度,让人民群众更有幸福感。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文脉古镇
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
常谈常新的城市更新思路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
同里古镇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
光福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