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身巾在儿童脊柱侧弯术后的应用

2021-04-25李夏燕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压疮脊柱护理人员

吴 艳 李夏燕 吴 蔚

江西省儿童医院骨科,江西南昌 330006

脊柱侧弯是临床上较为高发的一种儿科疾病,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该病症时多以手术治疗为主,以恢复脊柱平衡、矫正畸形[1]。然而,术后患儿因长期卧床,其发生压疮的风险较高,若未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将增加患儿预后不良的风险[2]。因此,临床上针对脊柱侧弯术后患儿多给予翻身护理,然而以往应用的翻身护理多为二人徒手翻身法,虽能有效降低压疮的风险,但增加了患儿创面疼痛、创面缝线断裂等风险发生,降低了患儿舒适度,也增加了医患纠纷[3]。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翻身巾也逐渐应用至临床护理中,但临床上关于翻身巾在儿童脊柱侧弯术后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晰,本研究选取在本院行脊柱侧弯术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翻身巾在儿童脊柱侧弯术后的应用价值,以改善及促进患儿术后恢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20年6月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行脊柱侧弯术治疗的4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2例。对照组中,男7例,女15例;年龄1~14岁,平均(7.52±2.17)岁。观察组中,男9例,女13例;年龄1~14岁,平均(7.64±2.11)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本研究经在江西省儿童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符合《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4]中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②精神、智力发育正常的患儿。排除标准:①合并传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②心、肺、肾等主要脏器功能重度衰竭者;③重度营养不良及贫血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术前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指导患儿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等。

1.2.1 对照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全面护理。①术前:向患儿家属普及脊柱侧弯相关知识及围术期内配合事宜,了解患儿的心理动态并采用轻柔舒缓的语气与患儿交谈,手术前依照无菌操作流程清洗手术区域皮肤。②加强心理干预:围术期间,护理人员需做好与患儿沟通交流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对患儿家属进行相关的心理干预。③术中护理: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术中应尽量保证患儿的舒适性及安全性,严格控制患儿体温(36℃左右),避免患儿出现心律失常、肺炎等各种并发症。④术后护理:患儿术后返回病房时,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并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保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对于痰液较多者给予吸痰处理。⑤饮食护理:患儿术后6 h 内禁食,6 h后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期间护理人员需严密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避免患儿出现肠系膜综合征,若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其主治医师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术后7 d,以含有维生素、高蛋白、高热量及铁剂等饮食为主。⑥引流液护理:患儿术后留置引流管,引流管留置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儿引流液性质及引流管状况,避免引流管出现脱落、打折等情况,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并做好引流液监测的相关记录。⑦翻身护理:术后6 h 开始进行翻身护理,采用二人徒手翻身法对患儿进行翻身。一人将双手分别置于患儿肩部、腰部,另一人将双手分别置于患儿腰部、臀部,同时用力,将患儿移至己侧再翻转至侧卧位,2 h/次,保持床单干燥。⑧功能锻炼:术后次日,指导患儿进行直腿抬高、足背伸曲运动,10~15个/次,3次/d;术后48 h,指导患儿进行姿势、屈曲性及肺功能(咳嗽训练、深呼吸等)锻炼;术后72 h,指导患儿进行床上运动,运动强度以患儿耐受性为主。⑨出院指导:给予患儿支具固定,至少固定6个月,告知患儿家属,支具固定期间禁止上身前屈、提重物、极度弯腰、转体等,叮嘱患儿家属定期复查。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干预及全面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翻身巾干预,将翻身巾平铺至患儿肩至髋部位置,翻身方法:2名护理人员站于患儿两侧,双手分别抓住患儿肩、髋部平齐的翻身巾两侧,共同发力,将患儿抬高(高于床面1 cm)后,将患儿移至所需方向对侧,站于患儿翻身方向的护士,双上肢跨越患儿躯体握住翻身巾上下缘,均匀用力将翻身巾拉向己侧,使患儿躯干不扭曲侧卧,并兜起翻身巾,由另一护士在翻身巾下方放置软枕。干预至患儿可自主翻身。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指标

①两组患儿均于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测定疼痛程度及舒适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评估疼痛程度,取10 cm 刻度直尺,让患儿标出可代表自己疼痛等级的刻度,十分制,评分越高疼痛越重;应用舒适状况量表(GCQ)[6]评估患儿舒适程度,共28项条目,总分112分,评分越高,舒适感越好。②观察两组1周内压疮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VAS及GCQ评分的比较

术后首次下床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VAS及GCQ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VAS及GCQ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 VAS评分 GCQ评分对照组(n=22)观察组(n=22)t值P值3.39±0.65 2.26±0.62 5.900 0.000 88.88±8.63 96.39±8.26 2.949 0.005

2.2 两组压疮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无压疮发生情况,发生率为0.00%;对照组压疮1例,发生率为4.55%。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4)。

3 讨论

脊柱侧弯是一种以冠状位、矢状位、轴位序列异常的三维畸形,正常情况下,机体的脊柱从后看应处于一条直线状态,且躯干两侧维持对称,而脊柱侧弯患儿,后面看呈现后背左右不平情况。脊柱侧弯诱发因素较多且杂,其可由多种疾病诱发而成,病情较轻的患儿并无明显异常,因而易被忽视,致使病情恶化,增加了身体畸形发生的风险性,病情严重者会影响心肺功能,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及身心健康[7-8]。手术治疗为该病症最为主要的治疗方式,其可有效防止畸形进展及对神经的损伤程度。但术后患儿需长期卧床休养,增加了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故临床上针对术后患儿多实施护理进行干预。

全面护理是从患者入院治疗起,对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干预的一种护理模式,其贯穿了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出院的全过程。全面护理通过术前宣教,来提高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围术期内相关事宜的配合度;注重与患儿的沟通交流,有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增加患儿的信任感,密切关注患儿的心理动态,便于医疗人员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有利于临床护理人员指导对患儿进行正向情绪排解,进而提高其配合度[9]。术后对患儿进行功能锻炼,可以有效降低及控制患儿因长期卧床引发的压疮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对患儿病情转归也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在全面护理中采取二人徒手翻身法协助患儿翻身,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但二人徒手翻身法增加了患儿皮肤与床单间的摩擦力,且用手伸过背部翻身易增加创面疼痛,降低了患儿的舒适性,增加了患儿的疼痛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儿病情转归速率。此外,二人徒手翻身法对背部采用美容缝合的患儿也不适用,在护理中,应用该种翻身方法易增加缝线张力引发缝线断裂,增加医患纠纷发生率,因而制约了其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范围[10-11]。而翻身巾增加了与患儿的接触面积,患儿背部受力均匀,可以有效降低局部压迫情况的发生,可以有效缓解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舒适性[12]。而且,应用翻身巾也可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患儿皮肤与床单直接接触,降低了患儿皮肤因与床单接触所导致的皮肤擦伤风险,缓解患儿疼痛程度;相较二人徒手翻身法,翻身巾可有效缓解翻身时用力不均及对背部创面用力而导致的创面疼痛,提高患儿对翻身的依从性,进而降低压疮的发生风险,也可降低因对背部用力而引发的缝线断裂的风险,减少护理人员在进行翻身时所用的劳动强度,对患儿舒适性及护理人员效率提升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在采用美容缝合的患儿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以降低缝线断裂,保障患儿美容缝合的美观性[13-15]。此外,翻身巾具有取材方便、价格低廉、易清洗等特点,不会增加患儿家属的经济压力,也可降低医院成本,经济及社会效益较好。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首次下床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GC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压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翻身巾在儿童脊柱侧弯术后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舒适性,且不会增加压疮发生风险,对患儿术后恢复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翻身巾在儿童脊柱侧弯术后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且不会增加压疮发生风险,提高舒适性,对患儿术后病情转归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且翻身巾价格低廉、取材方便,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压疮脊柱护理人员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实习护生压疮相关知识及预防态度的调查分析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调中益气汤联合外洗汤剂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