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英语本科教学现状研究

2021-04-23杨金融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本科专业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文章对2001—2021年以来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英语本科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深入的文献整理、归纳与分析,形成较为全面的文献综述。梳理其创新研究成果,并以反思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为基础,为未来研究方向给出较为明确的建议。期望文章能有利于相关教学实践者及研究者在此基础上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进而提高研究效率和促进教学实践,从而提高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英语本科教学质量。

关键词: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英语;本科;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3

0 引言

近年来,中国文化特色已备受关注,但设计人才的国际视野还有待拓展。早在1983年,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近20年来,教育部印发的一系列意见均对促进大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作出了明确要求与指示,起到了切实的推动作用[1-2]。2001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第八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明确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从2007—2010年,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设立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共支持建设了500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1 专业英语教学研究现状

1.1 关于教学中现存问题的探讨

研究者们对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英语本科教学现存问题和困难有着高度的共识,这里参考刘洪海等(2015)将其总结为教的问题和学的问题。前者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目标不清晰、适宜教材和师资欠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等;后者表现为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低迷等。其中,张丽帆(2012)强调艺术设计领域学生普遍重技轻道、对英语重视不足导致学科氛围缺失,是英语教学的最大困境。从现有研究可知,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既是普遍问题,则说明有必要在教学活动全程通过策划和设计积极应对。目前,笔者两次承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每次课程结束后会请学生匿名填写问卷。问卷的设计意在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中英文比例等各方面的教学反馈,每次都能从学生的反馈中了解到明确的改进方向,通过及时的修正,切实看到了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在明显提升。当然,这种方式远不足以应对前述教学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基于研究者们总结的这些问题,需要关注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

1.2 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如何友(2010)所述,“一套适合艺术院校特色的体系化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是教材、教案、教法与学生的听法、学法、用法有机配合而达成的合理的科学体系”。无论是否在论题中冠以教学模式研究,很大一部分研究者都试图从教学内容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建设等方面一一分析并给出改革建议。这类研究主题广而大却受篇幅所限(1页2面居多),只能是方向性建议,也因此呈现较强的共性。如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摒弃陈旧紧跟前沿,采用丰富的内容形式(优秀案例分析、音乐、动画、影视等)以增强趣味性(王飞,2019;纪虹,2012);在教材建设上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内容的应用性及听说多维能力的锻炼(乐琴,2014;汪阳子, 2021);在教学方法上要根据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灵活多变,尤其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邵琳,2014);在师资建设上则可通过请进来(聘请国外相关领域的专家或留学归国人才为教师进行授课)、送出去(派遣专业教师出国访学或进修)和鼓励并提供条件让教师进行专业英语教学培训、参加研讨会等交流活动这三种方式(王丽君,2013)展开。

1.3 关于课程建设的研究

课程建设的研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第一,时间安排方面,包括课程和课时量安排。在课时量安排方面,多个研究者表示课时量偏少(苗绘,2012[3];蔺薛菲,2017[4]),因为英语水平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对于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而言更是如此。许宁等(2020)建议采取由易到难的过渡式教学。蔡欣、郑权(2015)则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学分进阶式教学方案:在大一完成公共外语课(8学分)后,从大二至大四陆续开设专业外语A-必修2学分、专业外语B-选修2学分、专业外语C-选修2学分。这让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都可选择相应的英语课程,且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灵活选课,这与笔者在日本千叶大学留学期间所受的日语教育类似,以自身学习经验来说,这不仅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延续性,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不甘落后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选择合适的专业课程进行双语建设。应根据院校的现实情况(如学生兴趣、师资情况、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等)合理选择专业课程进行双语建设(刘洪海等,2015)。另外,江牧等(2004)认为,相较于我国史类课程(如中国工艺美术史等),外国史类课(如外国美术史、外国建筑史、外国工艺美术史等)更适于英文讲授,不会有转译时的信息折耗。

第三,专业英语课程群的建设。由于课程建设的各种现实困境,大多数艺术设计院校专业英语课程群为专业英语课程与一两门双语专业课程的组合,但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开设了设计概论、设计心理学、艺术哲学、设计思维与方法、形式语言、素描、色彩、构成基础共八门课程的设计学基础全英文授课课程群,服务于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数字设计、动画等多个设计类专业(阮超、陈玥,2019[5])。此课程群均是设计学基础课程,在学生尚未形成专业知识架构之前便陆续开设,这为提前安排专业英语相关课程的论点提供了有力论据。

1.4 关于教材和教學内容建设方面的研究

现有研究呈现了以下四种建设途径。

一是引入原版英文教材。比较适合外国史论课程或基础理论课程,如《设计心理学》。优点是教学内容系统性强且英文纯正,缺点是贵且内容多(刘洪海等2015;江牧等,2004)。二是整合国外原版教材与国内经典教材。优点是能根据院校的师资情况、专业设置情况、学生的专业及英语基础等现实条件合理编排(刘洪海等,2015)。三是直接选用国内优秀教材。优点是方便且内容设置上已充分考虑学生的英文基础,缺点是选择少、内容更新慢。四是自编教材或讲义(储琢佳,2014)。优点是能充分考虑各项现实条件,能参考多种专业书籍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及时地调整和更新以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等,但缺点是随意性强,内容质量难以把控,因此需要设定指导性标准。

另外,徐娟燕(2010)提议可将编排的教学内容按难易程度分为中等和高等两个级别,根据学生的基础分为不同班级分级授课。刘芳、吴志军(2017)主张将设计流程(包括与甲方沟通、市场调研、概念构想、设计草图、效果展示及整体评估、确定方案、产品初成型、产品跟进与市场推广等)植入专业英语教学以解决专业英语教学与设计实践脱节的问题,还有研究者提议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中(应宜文,2019;闫婷,2020)。

1.5 关于教师的研究

英语教师无专业知识背景,而专业教师英语水平有限是现实情况(李金燕,2014;尹兴圣,2016)。为了解决此难题,除了前述观点外,还有三个新颖的观点。一是王国彩(2012)从服装设计专业出发给出的建议——让教师到服装外贸公司实践学习或从服装外贸公司聘用专业英语老师。二是马彬彬(2009)[6]建议选派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共同培训,使二者能充分交流和互补,共同提高自身专业理论水平和跨学科知识素养。三是李伟(2013)提议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比如对双语教师的课时量计算、薪酬补贴、职称晋升以及业务提高进修等方面给予倾斜,以增强并维持教师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的积极性。

1.6 关于学生的研究

除了英语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低迷外,张晓静、赵婷婷(2013)认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较大,如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比较活跃,但自控能力较差;求知欲强,但缺乏恒心等。雷珍容(2009)认为他们一般重视专业课而忽视文化课,强调个性、藐视共性且自由散漫,对应的优点是创造力和独立性强。何柳映(2012)从学习风格的角度对艺术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艺术专业学生是视觉型和动觉型的外向型学习者,其认知学习风格是直觉型的,思维方式又是综合型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何柳映建议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所提供的影音文件,采用图片、录像、幻灯片、实物投影、原版碟片等,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视觉通道,避免长时间讲授理论。

1.7 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于教学方法的研究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增强授课形式的多样性上。很多研究者建议改教师主导为学生主导,采用任务教学法——将课堂教学目标真实化、任务化,通过完成项目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商学君,许林林,2007;刘安,2018[7])。雷田、朱志娟(2017)[8]建议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即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参与分享—课后自主复习—学生参与课程评价。

2 针对研究现状的主要建议

基于文献调查结果和上述现存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在研究态度上要严肃、严谨。不可忽视先行研究调查,避开重复的观点,即使观点一致也应从不同侧面论述或提供新论据,确保研究的原创性。

第二,要积极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科学的、交叉的、多维的研究方法。确定有价值、适宜的研究问题,并根据研究问题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这对研究成果的价值至关重要。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英语教学活动涉及艺术设计各专业、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管理学、社会学等领域,未来需要更多的交叉研究,以不同视角更为全面地审视、研究教学活动的相关问题。同时未来还需要更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如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在比较研究中,又包括教学质量评价的前后比较、中外艺术设计领域专业英语教学的比较、不同艺术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研究或实践的比较、应用不同教学方法后学生的反馈比较等。

第三,在研究方向上。目前对院校如何促进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政策研究、对从事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的教师研究、对艺术设计专业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几乎空白。另外,如前文所说,大量文献仅用两三页的篇幅既分析问题又讨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材、师资、学生等诸多问题,结果是每个问题都只能淺尝辄止、难以深入。因此,每个问题都仍需要大量深入的研究。建议未来的研究者能把这些问题分而治之,并进行有延续性的深化,从而形成系统研究[9-10]。

3 结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艺术设计作为创新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尤其需要具备国际视野。艺术设计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巨大的责任,要引领学生看出去、走出去,其关键路径是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群的教育质量,但因现存的诸多问题,无论是《专业英语》课程,还是双语专业课程的建设都困难重重,收效甚微,不利于培养国际化创新设计人才。因此,需要充分研究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英语本科教学,让艺术设计领域的专业英语教学具有更创新的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红梅. CLIL理念对艺术设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1(20):93-94.

[2] 刘芳婧,王峥,付大安.基于CBI的艺术类专业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31(2):3.

[3] 苗绘.元认知策略在艺术设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142-144.

[4] 蔺薛菲.艺术设计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湖南包装,2017,32(4):143-145.

[5] 阮超,陈玥.设计学全英文基础课程群课程建设和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38):112-113.

[6] 马彬彬.双语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若干问题分析[J].青年文学家,2009(18):165,76.

[7] 刘安.服装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J].艺术科技,2018,31(5):258.

[8] 雷田,朱志娟.工业设计专业英语课程中参与式教学研究[C]//2017全国工业设计教育研讨会暨国际工业设计高峰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147-151.

[9] 林新竹.大学英语教师对艺术类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0] 朴仁实.差异教学理论在艺术类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大舞台,2011(10):184-185.

作者简介:杨金融(1983—),女,湖北十堰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文化品牌整合设计与推广、设计教育、双语教学。

猜你喜欢

本科专业英语教学研究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浅谈表演本科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
论中国画本科学习
浅议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工作
浅谈慕课在高校的发展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长学制医学生全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探讨
高职轮机专业高中职衔接专业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