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人工物设计的审美维度研究

2021-04-23张蜜蜜

艺术科技 2021年24期
关键词:形态审美形式

摘要:人工物总有某种式样,其形式是会呈现出来的,荷兰学派的人工物结构、功能分析失去了规定人工物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便是人工物的形式、形态。设计史特别是工业设计史的现实都是围绕人工物的形态而展开的。人工物的设计史不是人工物的结构设计史、功能设计史,而是形态设计史,但是它要兼顾隐含在人工物之中的功能和结构。从功能出发,以形态为主,人工物的审美由其形态维度来实现。文章通过对设计史中人工物形态维度的把握,探寻实现审美的形式,通过对设计史视域的构建,对前工业时期传统人工设计的分析,追溯和思考人工物设计的审美。

关键词:传统人工物设计;设计史;形式;形态;审美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4-0-03

1 构建“三维一体”的人工物设计的设计史视域

1.1 荷兰学派人工物理论的形态维度拓展

20世纪下半叶,欧美技术哲学提出“经验转向”的道路之后,荷兰学派从分析哲学的角度研究了人工物的结构和功能的本体论,其代表彼得·克罗斯于1998年提出了“技术人工物结构和功能双重属性理论”,从范畴概念出发,建立“结构”和“功能”的逻辑关系[1]。然而,人工制品的双重属性本体论引起了一系列的争论。值得注意的是,经过几年的研究,克劳斯等人发现,人工制品的功能和结构这两个范畴之间是存在“逻辑鸿沟”的,即它们不能相互推理,也不存在逻辑上的关系[2]。

然而,现实中人工制品的结构和功能往往可以完美結合,从逻辑角度出发,仅从“结构”和“功能”范畴对人工制品进行分析,对人工制品的本体论研究是不够的。从“逻辑鸿沟”的反思来看,人工物属性存在一定的缺失,我们必须在现象学过程中寻找耦合,抛开范畴概念,从维度出发,增加人工物的形态研究。人工物的形态和形式是独立的、不可还原的,它既不能还原为人工物的物理结构,又不能归类为意向功能。人工物设计不是孤立的机械活动,也不是只考虑结构和功能的简单注释。

荷兰学派人工物理论未考虑呈现形态的同时也将设计消解,导致实用主义极致化,人工物的审美陷入工业化时代僵硬的机器生产之中。“人工制品绝不是纯粹的技术显现,它的设计必须考虑结构、功能与其形态和审美形式的关系。”[3]

1.2 人工物结构、功能、形态“三维一体”的设计史视域

1.2.1 设计史对形态的证明

从设计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人工物的存在方式是形态化、形式化的,即使没有有意识的设计,人工物也会因结构和功能的特性表现出形态,然后被我们感知。在感知使用的过程中,其总会给人一些好或坏、美或丑的体验,即有了审美要求。

传统人工物设计,即18世纪以前的设计活动,是工业革命前的设计,包括手工业设计、新古典设计运动、民间产品设计、“维多利亚”和“第二帝国”风格设计[4],人工物设计侧重于对器物形态的考虑,体现为艺术表现。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工物设计的主流导向变为工业产品设计和建筑工程等。

到了19世纪中期,人工物设计更注重结构,大型机械生产的产品大都无审美可言,甚至一副丑态。因为它们的设计只注重实用功能和技术结构,而忽略了形式美的设计。罗斯金、莫里斯等人倡导工艺美术运动,试图恢复人工制品应有的美。这一运动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人工制品并不是纯粹的技术显现,它们的设计在考虑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时,也必须考虑设计的形态美。“审美因素贯穿在设计、使用等的各个环节,即人工物设计在努力满足人对美的追求,同时也实现功能的完善。”[5]审美功能的实现即人工制品通过形态的构建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1.2.2 人工物结构、功能、形态三维分析的设计史视域

纵观设计史,人工物设计不仅涉及个体使用者或群体的个人体验,而且它的确定、类型化、系列化和演化将形成一种社会物质文化形态,社会变革带来审美变化,同时审美变化带来设计变革……从而有着人工物的形式变化,造型显现,形态、形式变化正是其审美功能的具体体现。从荷兰学派人工物理论的困境分析来看,在人工物理论当中是不可能去掉形态的[6]。人工物设计的审美维度研究是对人工物本体理论的进一步思考,也是对人工物形态维度拓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2 传统人工物设计的分析

2.1 手工业设计

工业革命前,手工业设计产品主要供西方权贵使用和鉴赏,因此设计优良且拥有一系列的设计生产过程体系,设计产品主要包括陶瓷、家具、配饰、工具等。该阶段的人工制品有两大特点:一是受当时生活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大都是功能较简单的生活用品,生产者和设计者一般为同一个人;二是因为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设计师和消费者相互了解,信任感强,所以设计师对产品和用户有责任感,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从而使形态在这一方面得到充分呈现且不失美感。此时的设计在保留结构和功能的同时,其形式也在审美功能下得到了体现。

2.2 新古典主义设计

新古典设计运动集中在建筑装饰设计方面。人工物设计对传统的手工业设计进行改良简化,运用了许多新的材料和工艺,但是回归古典风格。

现阶段的器物设计一是注重形式设计,用现代工艺和材料进行复古设计,即新古典主义,兼具古典和现代之美;二是注重风格,在造型设计即形态上不是古董或复古,而是追求神似,恢复古典气质与美;三是采用简化方法,领会古典设计的轮廓形态而非复杂装饰,在追求古典美的同时又不烦琐复杂。

总体来说,新古典主义人工物设计开始注重形态美,尤其是新材料、新技术的加入,使人工制品既有传统的历史痕迹,又去除了复杂的装饰,这是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折中主义形态。

2.3 西方民间产品设计

西方民间产品设计被称为“前现代设计”,是工业设计前的产品设计,由技术人员、工程师、发明家完成,包含大批工具和日常用具的设计,如公共设施(公园铁铸长椅)、安全自行车、厨房用具(调料瓶)等。该阶段人工物设计的功能性极强,结构简单,形式上不乏古典美感。

2.4 “维多利亚”和“第二帝国”风格设计

“维多利亚”和“第二帝国”风格集中体现在服饰、建筑装饰方面。该阶段之初,产品设计的种类相当有限,随着科学的进步,制造业加速扩张,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大量前所未有的新产品出现,新的形态显现出来,这又是一个人工制品审美实现及发展的进程。

大多数设计师选择面向过去,师从自然。例如,英国银匠约瑟夫-安格尔设计的酒具,展现出哥特风格,其把手扭结纠缠到让人难以握住,壶身上凹凸不平的复杂花纹使清洗十分麻烦。当时的产品设计往往流于两个极端:或是因循守旧地沿袭历史传统风格,而不顾及产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烦琐、过饰、华而不实;或是简单地顺应工业生产流程,不顾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审美需求,产品虽然具有实用功能,但粗糙、简陋,而人工制品需要兼具实用性与美感。

该时期人工制品显现为复古形态,使用多风格复古元素,如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的风格,但又不失简约,是古典主义的新形态,同时扬弃机械理性,开启了人工物设计形式上对美的要求和肯定。

3 传统人工物设计的审美维度

3.1 “设计”的辞源学考查

“设计”一词源于文艺复兴,“设计”(design)最初是从拉丁语单词designare(画上符号)演变而来的,意思是“绘制符号”。在意大利语中,“设计”(Disegno)意味着绘画(Drawing)。“设计”一词的含义和用法发生了各种变化,主要用于考量和界定建筑或某些人工制品的形式美[7]。

进入20世纪后,“设计”的意义日益成为人类在智力、技术、美学等方面的规划和符号化运作。美国学者布坎南如此定义:“设计是形式创造的结果,它提供智力或想法。对‘design’一词的一种解释是综合各类创意,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设计,工程设计和工业设计,包括大型建筑设计,它都继承了创造的传统,清楚地反映了设计是形态的扩展、形式的创造以及对美的筹划。”[7]

3.2 技术与艺术的一体化

传统人工制品属于艺术设计,它注重对艺术的表现和对器物形态的考虑。技术和艺术是一个东西——技艺(techn),它在海德格尔词源分析里面既代表技术又代表艺术,关于亚里士多德制作思想的论述,通过技艺制作,既是实用的人工物,又可以是诗歌、神庙、雕塑这些艺术品,所以技艺是不分的。在传统人工物设计时期,在全工业时代,很难分清技术和艺术,人工物是兼具技术性和艺术性的。

3.3 工艺美术作为传统人工物设计审美维度的方式

18世纪中叶,美学产生,工业革命到来,技术和科学结合,艺术与美学结合,导致技术和艺术古老的连接断开。人工物是运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不再考虑美的因素;而艺术与美学则只考量独立的艺术家创造的物品。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手工艺制作变成大机器生产,技艺分离导致人工物设计以实用功能为主,而工业制造品没有艺术感。此时的美学并不应用于技术人工物,而是只针对艺术品而言。分离带来的问题是大量的物品越来越依靠技术,技术通过工业化运用科学生产人工物,增加实用功能和结构,产生使用功能;而通過艺术化,艺术制品的活动创造出艺术品,产生审美功能[8]。

19世纪中叶,建筑学家拉斯金和建筑评论家莫里斯发起了工艺美术运动,强烈抨击工业化制造的人工物缺少美感、形态粗陋,对人工物设计的审美提出了要求。工艺美术运动注意到了艺术和技术的分裂,认为工业化创造的人工物缺少美感,要从中古的哥特里找美感,恢复手工艺,丰富手工业美术,追求美感,注重人文主义,但更重要的是人工物的建造不能割裂艺术和技术。人工物不仅仅具备纯物理结构与实用功能,而且它的形态与某种审美的形式要为我们所感知。

人工物重新把技术和艺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人工物思想。人工物的技术就在它的结构方面,但其功能和使用、用户以及人工物的形态形式有关系,也就是和艺术有关系,艺术形式如何呈现并延续的呢?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工艺美术运动有双重影响,一个是复古的,另外一个是开创性的现代设计,开创包豪斯设计。包豪斯设计是将钢筋混凝土钢结构与相适应的美的形式结合,包豪斯以后,建筑的形式从欧洲传至美国乃至全球,开启了现代主义设计。

4 对传统人工物设计的评价

传统人工物的设计可谓是手工艺时代。首先,设计主要是为少数特权阶层服务,体现出设计意识的产品往往是那些高档奢侈品。其次,设计者无职业分工,设计者与制造者往往合一。最后,手工艺设计的发展停滞不前。手工艺品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某项独特工艺的掌握,由于许多手工艺是在长期的实践中习得的,并未进行科学系统的研究,因而无法推广,这在客观上也不利于技术传承,并最终导致手工艺故步自封。

传统时期人工物设计的风格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变革、文化背景的影响,人工物设计在兼顾其结构功能的同时,因人对美的需求产生外在形式的变化。传统人工物的设计活动属于艺术设计,在海德格尔词源分析里面既代表技术又代表艺术。亚里士多德制作思想如此论述,通过技艺进行制作,既是实用的人工物,又可以是诗歌、神庙、雕塑这些艺术品,技艺是不分的。在传统设计史视域,技术、艺术很难区分,人工制品既有技术特征,又显现出艺术形态。在充分展现形态、考量形式、注重审美的同时,忽略了对结构和功能的考量,只对人工物的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其在审美上、风格上、文化表征上的演变历史[3],势必会导致人工物本体论缺失,设计史视域日渐狭隘。

5 结语

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们的审美也日新月异。文章基于设计史视域审视传统人工物,从人工物本体论的角度出发,探讨荷兰学派人工物结构、功能双重属性所带来的人工物本体理论的缺失,将“形态”作为维度引入现象学视角,不管是技术还是艺术,“形态”作为人工物的必然属性,始终贯穿其中;从审美维度出发,对人工物的发展历程、形构特点、形式变化进行研究,深化了人工物本体理论的形态维度。

文章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以传统人工物为例,在存在论立场下,重新审视人工物,思考审美的本质。知觉形态、形式功能的实现带来的人类审美思想的深化,对美的追求度的提高,也为我们看待事物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实现了人对美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多闻.荷兰学派的技术哲学思想初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9-33.

[2] 刘宝杰.关于技术人工物的两重性理论的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5):51-56.

[3] 邓波,韩茜,杨凡.荷兰学派人工物理论的困境与突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20(8):31-37.

[4]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46-51.

[5] 朱葆伟,邵艳梅.工程活动中的审美因素[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57-62.

[6] 杨凡.试论荷兰学派人工物理论及对其形态维度的拓展[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7] 李沐霖.工程设计的知识论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

[8] 吴国林,刘小青.技术人工物何以是艺术品[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8,119.

作者简介:张蜜蜜(1995—),女,山西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科学技术哲学。

猜你喜欢

形态审美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刍议汉字设计的形态语义学
战斗精神的五个要素
“互联网+”视域下的公益新形态探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