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苦笋帖

2021-04-22吕群芳

少年文艺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姨南山外公

吕群芳

梨花风起正清明。

院子里的梨花开了,二三纷披花枝,鸟雀轻啼。风过处,花瓣落在红色的车身上,成了一幅天然的画。

小姨斜倚车旁,嘴角微翘,笑意盈盈。乌黑的辫子从肩膀滑下,白色的衬衫束进深蓝色的牛仔裤,脚上穿一双白色的运动鞋,打扮得很素朴,却很好看,如同树枝上的梨花,有一种简净的风致。

清明节,学校放了三天假,小姨是来接九歌去外婆家的。

九歌张开双臂跑了过去,小姨伸出手拉住她,用戏剧的念白腔调念道:“这是哪家的女子生得这般标致,叫人心中好不爱恋呀。”

小姨原本是县越剧团的花旦,两年前却辞职回到家乡,承包了一座茶山,开起了茶庄,气得外婆整整两个月没有理她。

奶奶忙着往汽车里放东西,先是两块布料,玉白色的给外婆,竹青色的给外公,然后是一篓榨面,茶忙时节用来烧点心最是方便。还有三盒金庭米糕,下午特意定做的,隔着纸盒能感觉到微微的暖意。最后是一大包姜糖与薄荷糖,家里若是来了小客人,也好拿出来招待。

爷爷准备的东西就简单多了,只是一卷剡藤纸,不用问,一定是给外公的。

“九歌,记得把这封信给外公。”临上车前,爷爷递给她一个棕黄色的牛皮纸袋,又摸摸她的头,這才关严车门,目送九歌和小姨离开。

外婆家在南山,在出县城向西50多千米的大山湾里,有山有水,明净秀美。山不算高,但树木葱茏,花草繁茂;水也不阔,却是九溪十八弯,或逶迤山间,或走于平地,别有一番景致。

九歌牙牙学语时,妈妈教她吟诵的不是“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也不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而是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虽然诗中的南山,不是外婆家的南山,但这诗句和菊花却深深印在九歌的心里。

外公是位老中医,房前屋后种了150多种草药,又用篱笆隔了一个小小的花圃,里面种的几乎全是菊花,金黄、猩红、深紫、银白……村里人知道他爱菊,所以外出赶集或做客时遇见好菊花,就想方设法移植来,栽培好后送给他,也是朴实的乡里人对他治病救人的感恩与回报。

每年重阳节前后,倘若天气晴好,外公就会打电话来,邀请爷爷奶奶去南山做客赏菊,那又是另一番诗意了:“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一路上,九歌只是静静地望着车窗外层叠的远山与青碧的田野,没有说话,不打扰小姨开车。车子过了小镇,开始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两旁都是茂密的竹林,坡上的竹团与坡下的竹团层层相叠,起风的时候,绿浪翻滚,万叶千声。

到了南山,已是黄昏,外公外婆早就等在院门口。两位老人依旧腰板硬朗,精神矍铄,见到九歌更是笑成了一朵花。

吃过晚饭,外婆将奶奶送来的米糕和姜糖、薄荷糖分成七份,吩咐小姨领着九歌给左邻右舍送去。

现在正是采春茶的时节,村子里到处飘浮着茶叶的清香。三奶奶家里,白天摘回的茶叶晾在竹匾里,摊在竹席上,青翠依旧,茶香比白天更加浓郁、芬芳。

三爷爷和两位表叔赤膊在大灶前炒青,青茶倒进锅里,噼里啪啦乱爆,等到青叶子干下去,爆声也小下去了,立刻盛起,将炒过的青叶倒在竹匾里,用手搓揉,又抖散摊开……

见九歌看得认真,三奶奶转身对小姨说:“这小丫头,看来也是爱茶的人,像你。”

小姨抿嘴一笑,不说话,牵起九歌的手,欢欢喜喜回家去。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村子里的关门声、脚步声已经此起彼伏,家家户户都赶着去山上采茶叶。

九歌也跟着外婆和小姨早早起了床,迷迷糊糊地吃了一碗米饭,菜是昨夜焐好的咸菜笋,在锅里热了热,笋香飘满屋子。咸菜笋里还特意加了许多片白色的年糕片,挑出来放在饭盒里,带到山上当点心。

大家急匆匆出门去,三奶奶家的大黄狗一边起劲儿“汪汪”叫,一边跟在主人后面走。到了茶山也没人说话,采茶的人各自散落在茶蓬间,耳边只有清脆的采茶声,伴随着潺潺流水声,林间远远地传来几声鸟鸣。

此刻,红霞漫天,日头就要出来了。

小姨一边示范,一边细细告诉九歌采茶的要求: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芽叶成朵,大小均匀,不能采碎叶,不带蒂头、老叶,留柄要短。

九歌听得专心,学得也快,不一会儿,便可以单独采茶了。采呀,采呀,茶篓里才铺了薄薄一层青叶子。

再看小姨,双手采茶,一上一下,一先一后,如两只翻飞的玉蝴蝶。

“小姨,有一首描写采茶的歌谣,你会唱吗?”九歌忽然想起妈妈有时会边做家务活,边哼唱歌谣,似乎与采茶有关。

“采茶的歌谣?那是《采茶舞曲》,我和你妈妈都爱唱。”

“那你唱给我听听吧。”九歌穿过挨挨挤挤的茶蓬,站到小姨的对面。

溪水清清溪水长,溪水两岸好呀么好风光

哥哥呀,你上畈下畈勤插秧

妹妹呀,你东山西山采茶忙

插秧插得喜洋洋,

采茶采得心花放

插秧插得匀又快啊

采得茶来满山香……

歌声吸引了许多小鸟,黄莺、杜鹃、布谷鸟,都扑棱棱地飞过来,落在桐花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

小姨唱着歌谣,双手却是一刻未停,青青嫩嫩的茶芽雨点般飘进茶篓里。

快中午了,天气渐渐热了起来。小姨领着九歌走下茶山,沉甸甸的茶篓背在背上,茶叶的清香直往鼻孔里钻。山上的杜鹃花开了,小姨顺手摘下一枝,插在九歌的茶篓上。随着脚步的节奏,花枝一颤一颤,很是好看。

外婆做好了午饭,一大碗细面,很温顺地卧在碗里,撒了小葱,滴了酱油,汤面上浮着薄薄的油圈。面条的味道很好,九歌也确实饿了,稀里哗啦一碗面就吃了个底朝天。

外婆看得心疼,赶紧蒸了一大块青麻糍,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热腾腾地装在白瓷盘里,让九歌和小姨继续吃。

小长假的第三天,淅淅沥沥下起了雨。远处的茶山,近处的烟树人家,都像墨色泼在纸上。天井里的积水映着青苔幽微的色泽,粉色的薔薇枝上缀着花团,沉沉下坠,弯成一道弧,墙边的桃花在雨中簌簌轻响,开得更美。

九歌贪恋满院花木的清香,便端了把小椅子来到宽宽的屋檐下写作业。外婆和小姨则在堂屋讨论一块布料的花色。雨声中,听不清话语,只是觉得心里软软的,书页的气息也变得很温柔。

外公却穿上雨衣、雨鞋,拿起竹篮打开院门。“下雨了,你去干啥?”外婆听见动静,赶紧追上来问。

“后山拔笋去。”外公脚步不停,一头冲进了雨帘中。

“这老头子……”外婆正要抱怨几句,忽然想起了什么,径直向厨房走去,不一会儿,炊烟袅袅,锅铲声声。

看了会儿雨中的花朵,九歌继续写日记——《南山茶香》。“小姨,小姨,昨天的山叫什么名字?”她回头朝堂屋喊。

小姨不知忙些什么,好久都没出来。外婆走过来,看了看作业本,接过九歌手里的笔,在草稿本上写了三个字:上坞山。提捺婉丽,笔画端然,九歌很惊讶,外婆居然写得一手好字。

外公顶着一头雨水回来了,手里拎着满满一竹篮山笋,笋子细细长长,拇指粗细,笋壳白里透着青,就像爷爷书房里的一支支毛笔。

外婆赶紧递过来一块干毛巾,外公匆匆擦去脸上的水珠,蹲下身子,用葛藤将山笋捆扎起来,正好紧紧实实的三大捆。

小姨把前天炒制的新茶,装进茶叶盒,盒面上写着“梅墅茶”,既是茶叶名,也是小姨茶庄的名称。“梅墅茶”三字由爷爷手书,是王羲之的行书,章法自然,气韵生动。

此时,九歌方才想起爷爷有封书信要给外公,她急急忙忙从书包内层拿了出来。

外公轻轻打开信封,慢慢抽出一张剡藤纸,上面有两行毛笔字,字体疏狂,如骤雨旋风,九歌辨认不出。

“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外公一字一字念给九歌听,细细解释,“这是唐朝一位叫怀素的书法家写的《苦笋帖》,意思是,苦笋和茶异常佳美,就请直接送来吧。”

“啊?那爷爷为什么把他的话抄下来给您呢?”九歌问。但话一出口,她已找到答案:“爷爷在向您讨要茶叶和笋呀!”

外公一边将捆好的山笋装进大布袋,一边开心地说:“雨后春笋,味道最是鲜美,异常佳。”

九歌点点头:“其实爷爷不写信,外公也会送给他茶叶与笋的呀!”

“那当然!但写了书帖,就更有风味了,是不是,丫头?”外公小心地卷好书帖,往后堂走去。

午饭后,云开雨止,大地葱绿,阳光映照山川。抬眼望去,远方的茶园,影影绰绰晃动采茶妇人的身影。一阵风吹过,山林清逸的气息四处浮动,盈怀满袖。

九歌好想和小姨再去山上采茶叶,可明天要上学了,下午就得回家去。此刻,外婆正在往小姨的汽车里放茶叶、山笋、现摘的嫩豌豆、溪边的水芹菜……

“苦笋与茗异常佳,嫩豌豆与水芹菜也异常佳。”想到这儿,九歌不由笑了起来。

发稿/赵菱

猜你喜欢

小姨南山外公
小姨来我家
在深秋,共南山
外公的节日
外公爱吹牛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外公的呼噜
冬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