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型创业企业内控有效性的机理研究

2021-04-22杨隽萍顾梦园

生产力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成长型要素有效性

杨隽萍,顾梦园,宋 猛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一、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生产力得到了显著发展。其中中小创业成长企业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兴动力。但统计数据同时显示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多地的创业企业不断传出破产、倒闭的传闻。这些问题凸显了成长型创业企业抵御风险能力极差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2020 年新冠疫情对全国经济影响不可估量,中小型创业企业首当其冲。过往研究也曾指出较多的创业企业经历了初创期准备快速成长时,却败在风险管理的管控环节,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成为成长型创业企业发展的瓶颈[1]。由此可见,创业失败与创业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存在较大关联。

目前,已有文献主要围绕上市企业及成熟企业,关于成长型创业企业内部风险控制问题的研究文献较少,且大多是从宏观层面研究内控体系的建设或整个内控体系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关系影响,鲜少有研究把重点放在内部框架各个要素间的构建过程以及内部控制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导致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针对性分析相对缺乏。

二、文献综述和理论研究模型的构建

(一)成长型创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对于其影响要素的研究日益成熟。目前不同的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要素有着不同的解读,研究整理主流的内控框架要素,如表1 所示。

表1 内部控制影响要素汇总表

由表1 所示,由于内控要素的理论目标设置不同和对控制活动的认知差异,如今研究文献对内控要素的内容、划分依据愈加丰富科学,但仍旧尚未统一。依据我国最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本研究从COSO 五要素分析对创业企业内控有效性的影响。首先,内控的本质在于防范风险。从风险管理流程中清楚发现风险评估是企业进行风险控制首要环节,对不确定事件带来的损失进行量化测评,为风险控制提供了前提,也是后续环节设计和运行的指南。其次,作为内部控制落脚点的则是控制活动,依据风险识别出问题并解决,以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执行。处于成长阶段的企业,控制活动对风险防范、内控目标的实现起直接作用。创业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设置各环节风险点。再次,内部监督能够对企业发生的内控缺陷进行及时查漏补缺以提高内控有效性,保证了内部控制目标的最终实现。最后,关于控制环境。成长型创业企业的控制环境往往比成熟企业更单薄简单,由于控制环境瞬息万变,会导致企业消耗较多的资源去进行动态管理,不利于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另外,信息与沟通要将信息要求及相关风险分析应对到组织架构中,以确保流程和控制的有效实施,并能持续反映和应对目标、人员、流程和技术的变化[2]。

(二)成长型创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理论模型

本研究从创业企业的内控目标出发,基于COSO 五要素分成对实现内控目标有直接关联的内围核心要素和促进目标有效实现的外围环境辅助要素[3]。内围核心要素是风险评估,控制风险评估决策的控制活动和风险监督以保证进度,外围就是控制活动的外部影响因素:控制环境、公司信息与沟通有效性,从内外两个层面来研究创业成长型企业的内控有效性。

本研究通过探究内控要素对创业企业的影响作用和运行方式,构建出内控要素的关系路径。解决了五要素划分不清和等量齐观的问题,使核心三要素具有明显的先后顺序和层次感,构成适用于创业企业的内控系统。因此,以识别、评估、控制风险为研究主线,将影响内控体系构建的所有因素作为控制变量进行研究。从而将风险评估、控制活动,监督等要素联系起来,有机纳入到一个研究框架中,构建了整个体系流程图,如图1 所示。

图1 成长型创业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模型

三、研究假设

(一)风险评估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首先,企业风险评估可以积极识别、预测风险。成熟企业能够整合自身内外部资源以不断适应动态复杂的状况和境地,可新创企业由于处于发展成长期,其自身欠缺丰富的资源、实务能力,因此针对创业企业的风险评估可以帮助企业灵活快速地识别出外部变化引起的风险,更积极地预测风险,提前预防和修正,减小风险带来的负面影响。其次,风险评估通过对风险的认知可以提高企业主体和组织内部成员对风险的警觉性,加强防范和警惕,进一步防范风险突发性和易变性,保证内控体系良好运行。同时,风险评估是实现企业系统化管理的基础,创业成长期企业在具体内部控制落实过程中没有明确可操作的指南和规范,容易导致组织成员任务不清、效率低下,风险评估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系统管理,也可以避免为盈利而忽视裹挟中的风险。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认为,H1:风险评估越完善,越能促进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二)风险评估对控制活动的影响

风险评估环节是了解和获得风险信息,此时为企业控制活动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控制活动以风险评估环节的风险讯息为基准点设计方案,让控制风险活动更具有针对性[4]。其次,创业也是飞速进步的学习过程,风险评估环节为控制活动输送即时变动的风险讯息,控制活动依此实时完善,两者都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风险评估的变化带动控制活动。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认为,H2:风险评估越完善,控制活动的设计和效果越好。

(三)控制活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控制活动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实环节,是内控的关键和核心[5]。控制活动根据风险点精心设计设置方法,需要配合严谨的内部流程规则和责任落实情况,良好的控制活动能够降低企业风险,使活动偏差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其创建发展初期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是控制活动的不及时不完善。控制活动越精准完善,操作流程越规范,创业企业对目标的完成度和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即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认为,H3:控制活动越详尽完善,内部控制越有效。

(四)控制活动的中介作用

风险评估包含对风险的识别和分析[6],通过控制活动影响企业成长的原因是由于创业企业的特殊性质,即创业企业自身成立时间不长,组织规模较小、社会认可度低等特征,使得企业面临风险评估后,难以控制。许多创业企业由于缺乏相应的资源和精力,只采取简单易行、低消耗的应对行为。在这种状态下企业制定控制活动以保证风险最终得以控制。

企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的进展是需要有完善的监督机制加以控制,以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很多企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工作都没有相关的完善的监督机制,而且监督机制往往都是在表明上进行的,没有深入的进行监督。这样的情况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没有任何作用的,甚至会对财务管理产生副作用,导致一些腐败现象的发生。不完善的监督机制致使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而在此过程中,一方面,控制活动是依据风险评估的内容而采取的风险防范办法,控制活动根据风险的动态变换而不断同步更新自我的管理运行方式。控制活动只有以风险评估为指导方向,才能强化内控措施,稳固内控框架,促进内控有效性。另一方面,控制活动保证了风险评估的实现[7]。风险评估的实施效果需要控制活动的及时跟进,控制活动的实施使风险评估的理论变成执行力,控制活动密切配合,设计匹配的控制方案,才能及时防范风险危害,促进目标实现。

基于以上分析,研究认为,H4:控制活动在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有效性间起中介作用。

(五)监督活动的调节作用

企业在创业成长期中要发挥内部控制的促进机理,就要充分发挥和重视监督的作用。在创业企业内部发挥监督的作用能更好地订立企业目标、完善组织架构、决定决策,弥补较成熟企业的不足。让创业发展过程中会留下深刻的监督活动印记,防范风险,加强风险管理[8],让它贯穿于管理活动中,坚持风险导向原则,以建立全面合理的风险应对机制,制约风险和损害的发生,促进提升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程度。

内部控制由发现风险、风险评估、再控制风险构成一个完整的流程,实现内控目标。而只有每个风险管理的流程在企业的监督下,才能保证每个环节的实施效果。首先,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配合企业监督,既可以对风险及时预测,又防止风险评估误差,强化了风险评估的效果,风险信息更全面高质量的得以实施,以保护内控有效性。其次,通过监督,可以为评估重大风险时,加强信息搜集和分析,促进找到偏离预期成果的原因,从而修改和推动控制活动的发挥效用。最后,在企业监督内部控制的各个环节,等同于进一步对内控活动再实施,促进其效果的发挥,推动内控下各项活动效用发挥,对实现内控目标——防范风险和内控有效性助力。

基于以上研究认为,H5a:监督正向调节风险评估和内控有效性的关系;H5b:监督正向调节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的关系;H5c:监督正向调节控制活动和内控有效性的关系。

四、实证分析

(一)数据收集

本研究将研究对象针对于更具有实践和操作经验的4—8 年的成长期创业企业。本次问卷发放对象为参与企业内部控制构建工作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保证填写人员对企业整体绩效、内部控制情况有系统了解。本调研在专业调研网站收集以长三角地区的成长型创业企业为主的413 份高质量问卷。

(二)研究结果

1.信度与效度

问卷题项的Cronbach α 系数>0.7、CITC 值>0.4。各变量的测量题项总体KMO 值分别均>0.6 标准。且Bartlett 检验显著,因子载荷>0.5,表明变量信效度良好。

2.数据分析与解释

(1)共同方法偏差检验:为防止共同方法偏差问题,本研究分别从程序和统计方法两方面着手。程序控制上,问卷采取匿名填写,填写问卷时向被访者解释和说明他们有疑惑的问卷题项,保证被访者清楚问卷清楚写。Harman 单因素检验,未旋转情况下第一个因子的方差解释<40%,所以本数据没有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相关分析:通过系数绝对值判断是否存在多个高度相关变量,本研究各个变量的最大系数绝对值0.553<0.75,无高度相关问题。

(3)回归分析:研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的方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H1 对应的回归结果,D-W 1.984 且变量对应Toli>0.1,VIF<10。β=0.342,p<0.001,得到验证。H2 对应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结果,β 为0.326 且在0.1%的水平显著。H3 对应控制活动和内控有效性,β 为0.437,p<0.001;风险评估对被解释变量相关性显著(β 为0.241,p<0.001)。而且中介变量对被解释变量也显著(β=0.355,p<0.001)。H5a、H5b、H5c 成立,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与监督的乘积项对被解释变量显著相关。

五、结论和启示

(一)研究结论

研究基于创业理论与风险管理理论,以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内部控制运行为主线,探讨五要素如何影响企业内控有效性以度过内控瓶颈成长期的命题。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首先风险评估是有效控制风险的第一步,从发展周期来看,风险评估会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原因是潜伏期的舆情风险易被忽视,风险评估防范危机容易驶入形成、波动期,增加企业疏解内控的压力。风险评估还会通过控制活动间接影响创业企业的内控有效性。全面风险管理可以满足企业风险控制、承担和有效性评估监督的管理要求,并且是改进内控体系当中控制活动的前提保障,从而增强内控有效性。

第二,内控有效性的评价关键是控制活动。因此控制活动要完善精准,是下一步应对的举措,它的实施就以风险评估后的认知为基准点,按照特定风险确立定制化措施。落实企业风险评估促进风险信息精准化,以此保证后续风险控制活动以及内部控制有效性。

第三,强化监督检查保障内控实施过程:(1)监督风险评估环节,促进此环节执行更加到位,也加深企业对风险认识;(2)进一步对控制活动环节的监督,对工作开展等情况开展全面检查和专项督查,是对此流程的“再控制”。

(二)启示和建议

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建议。首先,风险评估是整个内部控制的导向:创业成长期企业除了关注自身条件与资源的限制,必然要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内部风险评估体系。其次,监督创新要促进“精”细化的发展。监督是内控二次再控制,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问题。最后,要着力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内控活动执行机制。除此之外,由于测算中控制环境变量的实证结果也十分显著,因此也要加强关注控制环境的影响。

猜你喜欢

成长型要素有效性
用“成长型思维”,培养面向未来的孩子
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校园落地生根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用成长型思维助力孩子一生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也谈做人的要素
从金河水务看成长型企业内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