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方法类试题的特点与教学建议

2021-04-22云南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1期
关键词:史料试题历史

云南

高考探究方法类试题出现时间较早,在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首次明确提出,在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的选修课程“史学入门”中也有对历史探究方法的表述,2017 年全国卷三套试卷中均出现探究方法类试题,其重要性与地位大增,2018 年考试中心发布的《高考试题分析》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也都对这类试题进行了解读。这类试题顺应了国家深化落实高考考试内容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的考查要求,通过优化历史真题素材的选取和情境设置,加强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提升关键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充分利用探究方法类试题在教学中的指导和应用作用,让学生在解读史料、分析观点、多角度研究的过程中,体验高考命题的基本规律,探究相应的解题方法。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人的主观意识而变化甚至歪曲,所以会导致历史的真实性存疑。高考探究类试题所采用的材料种类较多,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还原历史面貌。学生在解题中能对第一手史料(实物史料、原始的图片和影像史料、真实的口述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部分图片影像史料)进行分辨,通过对史料进行甄选分析,践行历史的核心素养要求。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笔者发现,充分利用高考真题,对高考真题进行归类解析,往往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一、探究方法类试题的呈现模式

近五年的探究方法类试题材料的选取往往围绕某一个主题,选取两个或三个以上的材料或图片,学生在答题时往往要围绕材料的主题,从中选出适合设问的选项或提炼出自己的观点。

(一)选择题

探究方法类选择题材料主题鲜明,往往只有一个核心主题,针对这一主题或事件给出两到三个具体素材。常见的素材类型是直接体现所针对的主题或事件,展现这一主题随时代发展而出现的变化,呈现基于同一立场的不同学者对同一事件不同程度的研究或针对同一历史事件不同学者所持的不同观点。

表1

(二)材料题

探究方法类材料题往往只有一则材料,却体现了较为开放的出题方式。例如,材料呈现一个学者的多种想法

二、探究方法类试题的特点

或观点,让学生评析其中的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如2019 年全国卷Ⅲ第41 题,围绕《汤姆叔叔的小屋》在不同时代翻译的角度差异,展示了近代以来在国外作品的翻译中所展现的时代需要的差异。文学艺术的译著可展现出鲜明的时代性特点,试题要求学生对这些时代性的内容进行分析。

表2

续表

三、探究方法类试题的教学策略

针对探究方法类试题的出题模式和特点,经过笔者的不断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但在多数情况下,往往需要综合使用多种解题手段和方法。

(一)角色代入法,身临其境

例1.(2019·全国卷Ⅱ·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C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本题是文字型材料,围绕汉代治国思想的发展展开。汉初以道家学说为主,兼采其他思想家的精华。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思考:汉初社会疲敝,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治国思想的核心是以道家思想为主的黄老之学,崇尚无为而治,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到了汉武帝时期,经过六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家积攒了大量财富,但皇权的权威性下降,中央集权弱化,匈奴长期骚扰边疆,国家需要由“无为”转变为“有为”,所以治国思想转变为以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为主导,融入了其他思想家的精髓,这是时代发展的体现,故答案为C 项。

在解答这一类题目时,教师还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时代变化会影响社会变化,导致文学艺术、民众思想、国家政策等发生变化。例如,陈独秀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其主要是否定义和团运动,但到了国民大革命时期却变成了肯定;再如,新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十年探索时期的结果证明大规模的集体耕作不适合中国国情,所以改革开放初期逐渐演变成小农耕作方式,但现在国家开始强调适度进行规模经营,这是农业生产力影响农业经营模式的结果。

(二)作者立场影响结论

例2.中日双方对1894 年7 月25 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 点45 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 点52 分,彼我相距约3 000 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例2 的材料围绕甲午战争谁打响第一枪的问题呈现了两段史料,第一段是中国的《济远航海日志》,第二段是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两段材料都强调是对方打响的第一枪,要把发动战争的责任推给对方。设问角度是“这说明”,强调出现差异的原因。这是因为两国都站在自己国家的立场上,所以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史料的分类,区分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识别史料作者的素养,把握史料作者的立场。中国史料中有大量“为尊者讳”的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分析。例如,《旧唐书》中记载,在李世民发动宣武门事变前,太子李建成曾邀请其去太子府赴宴,欲乘机将其杀害,但李世民借口腹疾逃离太子府,这一记录就是典型的“为尊者讳”的表现,不符合专制制度下的历史特点。

(三)根据情境,小题大做

例3.(2019·全国卷Ⅲ·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汤姆叔叔的小屋》描写了美国内战前奴隶制下黑人奴隶的悲惨命运。主人公黑奴汤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逆来顺受,受尽折磨而死。该书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美国小说,并被多次搬上话剧舞台。

表3 《汤姆叔叔的小屋》翻译与改动的部分情况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教学设计】主题:《汤姆叔叔的小屋》的翻译与改动

情境:《黑奴吁天录》(1901 年译)、话剧《黑奴吁天录》(中国留日学生改编,1907 年)、话剧《黑奴恨》(1961 年上演)。

师生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说说每个时期翻译的主要内容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影响等。

得出结论:翻译的内容反映了一个时代的需要,时代变化促进了翻译作品的侧重点发生变化,译著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与需求,意在影响社会发展。

在情境创设的基础上再看译著的改动便会发现难度降低了许多,学生更感兴趣,可以更快地提炼出材料中的各种信息:译著翻译的时代、当时社会的需求、译者希望达到的目的等。对于这类问题,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对材料信息进行了解,更要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联系知识点和史实,把时代的需求和社会变化的相关内容融入材料中。学生既可以就一个阶段提出论题,也可以就整体材料提出论题,再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即可。

(四)课题研究法,深入钻研

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以近代以来的中国通商口岸为例,笔者提示学生从背景、区域分布、特点、影响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资料可以选用教材、网络信息、《中国通商口岸:贸易与最早的条约港》《近代中国通商口岸与租界》《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经过小组研究后,学生整理出如下资料:

(1)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起初多为列强强迫清政府所开,到19 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开始自开商埠。1898 年4 月,清总理衙门相继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均获得批准,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的商埠。同年8 月,清廷又颁布“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著沿江、沿海、沿边各将军督抚,迅就各省地方悉心筹度,如有形势扼要、商贾辐辏之区,可以推广口岸展拓商埠者,即行咨商总理衙门办理。惟须详定节目,不准划作租界,以均利益而保事权。”

(2)教材知识:《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天津条约》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营口、烟台、汕头、琼州、台湾、淡水;《北京条约》开放天津;《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包括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例4.(2016·全国卷Ⅲ·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略)

材料近代以来,在列强的压力下,中国被迫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自1898 年至1910 年,清政府又主动开设了30 余个商埠。

——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等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基础上解答此题,其答案基本相当于对小组研究成果的总结:从分布看,自开商埠集中于沿海地区,因为沿海地区已有众多被迫开设的通商口岸,交通相对便利、经济相对发达。同时,自开商埠可分洋人之利,且可利用便利条件,促进地区发展,抵御外侵。教师还应指导学生掌握评析型试题的规范性答题步骤:①表明态度和观点;②分析历史现象的原因和影响;③总结。其中,表达观点和态度时应符合唯物史观和正确的历史价值观,答题时应注意逻辑严密,论据充分。

(五)学生板展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教师讲解试题的过程中,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是昏昏欲睡。笔者经过实践后发现,让学生进行黑板板展是效果较好的讲解试题的方式之一。

第一,教师将材料呈现在课件上,让学生利用白板画关键字词;第二,请学生分析主旨,提炼观点;第三,请两至三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小短文;第四,请两至三名学生对短文进行批改,教师给予最后的点评。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进来,非常直观地暴露其存在的问题,教师也能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当场予以提醒和解决。

通过对这种类型试题的反复研磨,笔者探索出了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但学无定法,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一步挖掘和探索历史学科的奥秘。

猜你喜欢

史料试题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整理:认识中国武术的一条路径
史料二则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