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轮复习如何厘清历史易混概念
——以“结构”与“格局”的概念比较为例

2021-04-22四川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1期
关键词:变动格局概念

四川

历史概念反映了历史现象和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内涵和外延是其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离开了准确的历史概念很难得出准确的历史解释,进而会影响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概念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原有的历史概念认知和知识结构对历史概念进行有效学习和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要学生在掌握历史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历史知识体系和历史思维。

由于语言底蕴、逻辑思维能力和生活阅历等因素的制约,中学阶段的学生容易混淆历史概念,这会使其理解和解答试题的难度增大,是在二轮复习中需要师生共同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结构”与“格局”的概念比较为例,结合部分高考试题加以点拨和分析,对如何突破易混历史概念进行简要陈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从文字上区分历史概念,搭建历史基本框架

“结构”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而“格局”是指“结构”和“格式”。在教材、试题和资料中,与格局相似的常见词语有两个:一个是“分布”,指散布(在一定的地区内),另一个词语是“布局”,指分布的格局。这两个词语与“格局”一词并无多少差别,只是在角度上稍有不同。大体说来,“格局”更强调客观结果,而“分布”和“布局”更偏重于实施者的主观意图。

(一)结构

教材、历史资料和高考试题中,可与“结构”搭配且学生易混的词语很多,最常见的词语有五个: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农业结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考查中,命题者常常以动态形式考查其变化或调整结果。

简而言之,“结构”是其前面定语的组成部分,如经济结构指组成经济的组成部分(如中国古代经济主要由农业、手工业、商业三部分构成);结构变动指其组成部分的比重变化,甚至是增减了某些组成部分,如在中国近代经济结构中,在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同时,增加了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1.经济结构的变动

经济结构的变动指主体经济发生的变化,包括旧的怎样变化,新的又怎样变化,如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资本主义萌芽被中断;③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④民族工业艰难产生;⑤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这五个方面的任何重大变化都可归纳为经济结构的变化。

例1.(2020·全国卷Ⅰ·29)20 世纪20 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 )

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

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

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

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

【解析】材料反映出当时国内的度量衡种类繁多,这种混乱的状况使商品交易需要进行相互换算,因此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故A 项正确;但度量衡的混乱状况与国民经济结构无关,不能说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故排除C 项。

2.社会结构的变动

社会结构的变动指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多方面的结构状况的变化。社会阶层结构是其核心,原有的社会阶层向另外一个阶层的流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或旧的社会阶层消失等都属于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变化。例如,梭伦进行的经济改革稳定了雅典公民团体,促进了公民团体内的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使雅典阶级结构发展为贵族奴隶主、工商奴隶主、平民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

以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为例,工业革命前,在社会上起主导作用的是资产阶级中的商业资产阶级(包括金融资产阶级),但由于工业革命是机器取代手工劳动的产业革命,机器生产商品的成品生产速度大大加快,使资产阶级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由此可知,整个英国的社会结构变化是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社会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在中国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工商业迅速发展,引起了当地社会结构的变动,农民纷纷放弃农业生产转而从事工商业,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近代中国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社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例2.(2020·全国卷Ⅰ·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B )

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

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

【解析】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是官方哲学,宗谱的主要内容中的“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故B 项正确;材料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即士农工商的四民划分)确立并无直接关系,故排除D 项。

3.农业结构的变动

农业结构的变动是指农作物种植结构发生的变化,如原来大量种植粮食作物,现在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例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从农业结构来看,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农牧业相结合。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人纷纷种植棉花、烟草等经济作物,这属于农业结构的变动。再如,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在陕西农村的许多地区,农民纷纷放弃种植收益小的粮食作物,改种收益高的经济作物等。

4.工业结构的变动

工业结构的变动指轻工业和重工业等在工业中所占比重的变化。例如,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德国)的工业结构发生了变化,重工业迅速发展,成为工业中的主导。再如,20 世纪30 年代后期,苏联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

5.产业结构的变动

产业结构的变动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变化。例如,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改变了产业结构。再如,第三次科技革命在经济领域产生的重大影响促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即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超过了第一、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居于主导地位。

例3.(2017·江苏卷·18)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以下是1990 年和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D )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解析】根据材料“1990 年和2003 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可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农业和工业比重减小,服务业比重增加,故D 项正确。

(二)布局(格局或分布)

人民版《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课的学习目标是: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进而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通过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比较而言,“结构”比较强调内容,即某一事物的组成部分,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其总量或占总量的比例没有变化,即使地域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结构”。

“格局”则更强调地域或组成部分分布的相对固定性,随着地域或国家变动分布的相对固定性被严重打破,“格局”自然会发生变动。例如,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就属于经济格局的变化;再如,在两极格局结束后,因为苏联已解体,当时世界没有能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自然从美国、苏联的对立演变成仅剩美国一个超级大国的格局,而随着中国、欧洲、日本、第三世界等国家或国家集团的逐步崛起,世界格局又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以教材为例进行概念对比,依托生动史实厘清概念

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学生要具备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如果没有历史必备知识和正确历史概念为基石,学生即使具备一些必备的关键能力,也很难做到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应在二轮复习中强化教材中的史实和描述,训练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只有立足教材,活用教材,立足概念,突出主干,才能做到在继承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

以人民版教材为例,必修二中有如下描述:到20 世纪90 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图1

再如,在我国“一五”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民用工业企业中分别有50 个部署在东北地区,32 个部署在中部地区,国防工业企业中的大部分部署在中、西部地区,这属于国家对工业格局(布局或分布)的调整。

人民版以《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为必修一专题九的专题标题,其下分为《美苏争锋》《新兴力量的崛起》《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三个课时,宏观叙述和解释了二战后“美苏争锋”的两极政治格局。由于美苏两国的实力此消彼长,加上“新兴力量的崛起”,到20 世纪90 年代,苏联解体,世界正由一超多强逐步走向“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人民版必修二第30 页的课前提示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出现变动,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图2 加以说明:

图2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以《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为专题标题,其下分《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四个课时,其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主要是由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部分构成。

在二轮复习时,通过对目录进行分析练习,可以使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厘清历史演化的发展规律,深化思维和分析问题的深度,扩展视野。

三、实践出真知,用高考真题强化历史概念

刘芃认为:“往年的试题是精雕细磨的产物,它反映了对考试内容的深思熟虑、对设问和答案的准确拿捏、对学生水平的客观判断。研究这些试题,就如同和试题的制作者对话。”

例4.(2019· 全国卷Ⅱ·31)1979 —1981 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 000 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A )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改革开放前,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了农村经济结构的单一性,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发展缓慢。1978 年农村改革兴起后,国家采取多种措施改变以往的经营体制,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实现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从材料中来看,1979 —1981年,实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有计划地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鼓励兴办社队企业等措施,这正是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A 项正确。

改革开放是高考的长效热点之一,其中也涉及国企改革中的经营权结构与所有权结构的调整。

例5.(2020· 全国卷Ⅰ·31)1983 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 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 个月就盈利12 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D )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解析】“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这改变了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故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国有企业中吸纳私人资本或外国资本的情况,也没有涉及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故排除C 项。

在理解了易混概念的基础上,教师在二轮复习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在正确解题的基础上,举一反三,继续深入挖掘中国历代经济格局演化等历史概念的深层历史价值。它不仅使农业布局和经济格局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使南方成为必不可少的财政经济要地,而且促使统治者重视江南地区并对其加强控制。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因此大力发展漕运和海运以实现钱粮北运,漕运、海运带动沿海城市发展,影响了沿岸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这对政治格局的影响是南方士人的政治话语权日益扩大,甚至主导中央政治。此外,这对近现代中国经济格局的东强西弱也产生了长远影响。

例6.(2015· 全国卷Ⅰ·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C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解析】宋代东南沿海地区作为非政治中心区,其区域性民间信仰得到朝廷(官方)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主要缘于经济重心南移后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即经济格局的变化带来南方区域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众所周知,历史概念已经作为历史学习的基础隐性知识,渗透到历史学习的各方面。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要求学生熟练并准确地找出试题中涉及的历史概念并牢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为实践“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目标服务。

猜你喜欢

变动格局概念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北上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幾樣概念店
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南向资金持仓、持股变动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变动的是心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打造“121”平台 构建“大宣传”格局
小人物的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