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对性护理干预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对血糖水平及母婴结局的改善作用

2021-04-21黄雪英章帮秀袁柏香姚素玲

当代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胎儿孕妇血糖

黄雪英,章帮秀,袁柏香,姚素玲

(东莞市企石医院妇产科,广东 东莞 523500)

完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对孕妇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针对性护理是临床治疗中应用效果较好的一种护理干预措施,在多种疾病的诊断中均有显著优势[1]。基于此,本院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中引入针对性护理干预,并围绕孕妇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自愿参与本研究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25~38 岁,平均(29.41±1.53)岁;38~40 周,平均(39.33±2.25)周;怀孕次数 1~4 次,平均孕次(2.45±1.31)次;分娩次数 0~3 次,平均(1.47±0.32)次。对照组年龄24~39 岁,平均(29.32±1.31)岁;孕周 38~40 周,平均(39.46±2.55)周;怀孕次数1~4 次,平均(2.36±1.24)次;分娩次数0~3 次,平均分娩次数(1.33±0.26)次。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管理中实施常规护理,按照护理管理标准做好卫生、清洁及护理监测,定时检查孕妇以及胎儿状况,加强对病房的巡查和管理,指导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2]。研究组管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①心理护理,孕妇孕期出现糖尿病情况后会担忧自身身体以及胎儿的健康发育,易产生严重的焦虑或者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需重视患者的不良情绪,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从孕妇的角度出发帮助其克服不良情绪行,保持同理心开展沟通,鼓励孕妇表达内心的实际感受,告知无需过度惊慌,做好血糖水平的控制是能确保其自身及胎儿健康的,提升孕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和依赖,进而提升其对护理管理的依从性[3]。②饮食及运动指导,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治疗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糖控制的基石。确保在满足母体和胎儿生长的营养需要,维持孕妇体质量的正常增长,又有利于将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根据孕妇血糖、酮体、体质量增长情况,胃肠道自我感觉及运动情况随时调整糖尿病孕妇的膳食能量供给。运动方面是根据年龄、体质量、孕周、血糖水平的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制定适合患者个体的运动方案(如瑜伽、散步、分娩球等),运动时需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4]。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孕妇护理前后血糖水平和妊娠结局[5]:血糖水平判定指标包括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水平。②比较两组护理后巨大儿、羊水过多、胎膜早破以及早产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两组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睡前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基本在正常范围内,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各项血糖水平比较(,mmol/L)

表1 护理前后两组各项血糖水平比较(,mmol/L)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护理后护理前睡前血糖6.0土0.7 6.6土1.0 3.109 0.003例数40 40晨起空腹血糖7.0土1.1 7.1土1.1 0.407 0.685餐后2 h血糖10.0土2.2 10.1土2.3 0.198 0.843睡前血糖7.5土1.6 7.6土1.7 0.271 0.787晨起空腹血糖5.0土0.5 5.7土0.6 5.668 0.000餐后2 h血糖6.9土0.6 7.5土0.7 4.116 0.000

2.2 两组护理后妊娠结局比较 护理后,研究组巨大儿、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妊娠结局比较[n(%)]

3 讨论

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并发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变化,孕妇营养过剩情况也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在全部妊娠期患者中的发生率已经达到14%左右[6]。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如未能对其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易出现羊水量过度或者伴随妊娠高血压情况,严重威胁产妇的身体健康以及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胎儿出现宫内感染、巨大儿或者流产死亡等严重不良情况[7]。服用降糖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是普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治疗的主要方式,血糖干预效果较好,由于妊娠期较特殊,需尽可能避免通过药物进行血糖调节和控制[8]。因此,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管理中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开展相适合的护理干预,针对性护理的实施充分考虑孕妇妊娠期的特殊性,并根据孕妇以及胎儿的实际情况制定更适合的护理干预方案[9]。首先,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完善相关健康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以及要求,使患者及家属端正态度,积极配合护理管理人员对其自身血糖水平进行控制[10]。其次,为患者的日常生活进行更加细化的规范管理,明确日常生活中饮食及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全方面为患者提供完善科学的护理管理,以保障孕妇的身体健康以及胎儿的生长发育[11]。

本研究中,护理后,两组晨起空腹血糖、餐后2 h 血糖及睡前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巨大儿、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及早产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实施针对性护理管理效果更佳,孕妇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且能够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胎儿的发育情况较好[12]。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管理中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及改善不良妊娠结局,降低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产妇及围生儿的生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胎儿孕妇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我有一个“孕妇”爸爸
孕妇睡觉会压到孩子吗
孕妇接种疫苗要慎重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产前检查“高危”孕妇别忽视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