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性全眼球炎1例报告

2021-04-21鲍庆东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蜡样体腔玻璃体

程 文,鲍庆东,谢 兵,李 红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无脊椎动物的消化道及人类皮肤等部位的革兰阳性粗大杆菌。该菌无荚膜,可产生芽孢,是导致食物中毒发生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该菌还可引发肺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及眼部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由该菌引发的眼内炎多发生在眼部穿透伤之后。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性眼内炎进展迅速,患者的预后不佳,常可发生视力损伤,甚至可发生失明。本文对1 例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性全眼球炎病例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26 岁,因左眼不慎被异物击伤5 h 以上,于2019 年9 月17 日22 时50 分来我院急诊就诊。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全身体格检查的结果未见异常。眼部情况:双眼眼压为14 mmHg,左眼视力为1.0,眼睑痉挛,结膜充血,鼻侧巩膜可见一穿通道(已闭合),角膜光滑透明,前房深度正常。房水丁达尔现象,瞳孔圆,直径约为3 mm,直接对光反射灵敏,玻璃体有少许絮状混浊,视网膜平伏。眼眶CT 检查,提示其左眼球内有异物,左侧眼球有少许积气。左眼B 超检查提示,玻璃体混浊,玻璃体腔有高反射影,有回声衰减,提示可能为金属异物,局部存在视网膜脱离(见图1)。右眼的视力为1.0,眼部检查未见明显的异常。诊断:左眼球发生穿通伤、眼球内有异物。完善相关的检查,拟次日进行左眼玻璃体切割术、眼内异物取出术,并用头孢呋辛对其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在2019 年9 月18 日晨,患者诉疼痛加剧,视力严重下降至光感,光定位不明确。左眼睑明显红肿,球结膜充血水肿,全周角膜缘呈黄白色浸润,前房内的结构不清,房水血性混浊(图2、图3)。患者病情进展迅速,考虑其左眼存在全眼球炎、眼球内有异物。在2019 年9 月18 日16 时23 分,对患者进行急诊左眼巩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晶状体切除术、25 G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球内异物取出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术中发现其玻璃体腔内有大量白色的脓性混浊物,视网膜可见多个不规则的、大小不一的裂孔,视网膜脱离、有坏死灶(见图4)。术中抽取玻璃体液涂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可见异物大小约为2 mm×1.5 mm×0.5 mm。。术后用万古霉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进行细菌培养的结果显示,患者感染了蜡样芽孢杆菌(见图5)。该菌对万古霉素及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

术后对患者进行10 d 的抗感染治疗,其左眼睑肿胀的症状完全消退,角膜部分恢复透明,虹膜可见,眼底模糊,眼压正常,其病情稳定出院。术后2 周,患者的眼睑无肿胀,角膜后有点状沉积物(KP),其瞳孔直径约为8 mm,眼底视乳头的颜色苍白,视网膜萎缩,眼压9 mmHg(见图6)。

图1 术前对患者进行CT 检查及B 超检查的结果

图2 伤后8 h 患眼的外观

图3 伤后14 h 患眼的外观

图4 术中患眼的情况

图5 对患眼的玻璃体腔液进行细菌培养的结果

图6 出院1 周后患眼的外观及眼底彩照图像

2 讨论

全眼球炎是一种不常见的眼科急诊,多由致病性强的绿脓菌感染所致,近年来也有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病例的报道[1]。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灰尘及饲料等环境中的革兰阳性杆菌[2]。该菌可在患者发生眼部穿通伤时,随异物携带的细菌进入其眼内,感染其眼球。蜡样芽孢杆菌感染也可发生在某些术后患者中。1987 年,Schemmer GB 的报道指出,在发生眼内异物所致眼内炎的患者中,发生蜡样芽孢杆菌感染的患者占27% ~46%[3]。我国的一项80 年代的研究报道指出,在外伤所致眼内炎患者的病原体检测结果中,蜡样芽孢杆菌的检出率约为6% ~16%[4-5],其原因可能为,我国居民主要的生产方式为农耕,其眼球内的异物多来自自然界被污染的环境,异物携带芽孢杆菌几率大。

目前,临床上以敏感抗生素为主治疗全眼球炎。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早期及时对该病患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可减少与外伤相关的玻璃体增殖性病变的发生,降低由部分细菌感染引起的眼内炎症的发生率,促进其眼球解剖结构及功能的恢复[6]。对于已发生眼内炎的患者,采用该手术对其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其视力,控制其眼部的炎症[7]。但若有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异物进入患者的玻璃体腔,其整个眼球的结构通常可在其发生全眼球炎的24 h 内被毁坏,其视力可完全丧失,其眼内的炎症可迅速蔓延和扩散至颅内或全身[8]。对这类患者即便立即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术,其眼内的炎症仍不能得到控制,为了防止炎症向其邻近的组织器官扩散,不可避免地将对其进行眼球摘除手术[9]。在本次研究中,患者虽在受伤后24 h 内进行了玻璃体切割术,向玻璃体腔内充填了硅油,避免了眼球被摘除,其炎症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因蜡样芽孢杆菌的毒力较强,术后其患眼仍无视功能。

3 小结

临床上在接诊眼球穿通伤合并眼内异物的蜡样芽孢杆菌感染性全眼球炎患者后,应仔细询问其受伤的环境(特别是是否在污染严重的户外受伤)。有条件的医院应对患者进行急诊眼内异物取出术、玻璃体切除术,以减轻其炎症反应的程度,减少细菌对其眼部组织的损伤,抑制细菌向其眼周组织扩散。对于合并有眼外伤、球内异物、视力急剧下降、全角膜浸润环、病情进展迅猛的患者,需高度怀疑其是否发生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并立即对其进行球内异物取出术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术毕需向其玻璃体腔内充填硅油,并使用敏感抗生素控制其炎症的进展。

猜你喜欢

蜡样体腔玻璃体
高频超声在玻璃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蜡样”透明带卵子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助孕结局的影响*
中间球海胆体腔细胞损失后的恢复规律及恢复期中轴器观察*
梅雨季节,除了霉菌,还要小心它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及5氟尿嘧啶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细菌型豆豉蜡样芽孢杆菌的动态变化研究
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被动体位的舒适护理
基于有限元法的黑体腔高温传感器动态特性分析*
鸡体腔被打开后气囊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