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021-04-21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贝沙坦射血内径

任 远

(山西省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山西 晋城 048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类心脏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的一种病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并发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较差。胺碘酮是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常用药。此药可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液中钾离子的外流,延长其房室结及心室的有效不应期。但单独应用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上常将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以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其预后。研究发现,厄贝沙坦可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转换、心血管的收缩及醛固酮的释放,进而可明显改善其心功能[1]。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8 年2 月至2019 年8 月期间晋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 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常规心电图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对厄贝沙坦、胺碘酮过敏的患者;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肿瘤、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患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或死亡的患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6 例,女性25 例,其平均年龄为(67.6±6.9)年,平均病程为(5.3±1.5)年;其中,原发病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患者有14 例,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有9 例,为高血压的患者有10 例,为糖尿病的患者有8 例,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有10 例;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分别有13 例、26 例、12 例;心律失常的分型为中晚期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30 例,为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21 例。在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27 例,女性24 例,其平均年龄为(67.4±6.8)年,平均病程为(5.9±1.7)年;其中,原发病为冠心病的患者有16 例,为心房颤动的患者有8 例,为高血压的患者有11例,为糖尿病的患者有9 例,为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有7 例;NYHA 心功能分级为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分别有14 例、27 例、10 例;心律失常的分型为中晚期房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31 例,为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有2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强心、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利尿等常规治疗。同时,告知患者禁止食用高盐、高脂的食物,合理作息。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的用法是:在第1 周,每日服600mg,分3 次服用。在第2 周,每日服400mg,分2 次服用。自第3 周开始,每次服200mg,每日服1 次。为研究组患者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胺碘酮的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厄贝沙坦的用法是:每次服0.075g,每日服2 次。对两组患者均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对象的疗效判定标准是: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其NYHA 心功能分级至少提高2 级或达到Ⅰ级。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NYHA 心功能分级提高至Ⅰ级。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NYHA 心功能分级均无改善[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2)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等心功能指标的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2.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2.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相比,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心输出量多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其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s)

表2 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比较(± s)

组别 例数 心输出量(L/min) 左心室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m) 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mm)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1 3.1±0.2 4.2±0.3 40.4±1.0 45.1±1.1 65.1±3.7 60.1±3.2 58.1±2.9 55.1±2.7研究组 51 3.1±0.1 4.8±0.4 40.5±1.2 50.7±1.2 65.2±3.9 56.0±3.1 58.3±2.3 51.2±2.3 t 值 0.0000 8.5697 0.4571 24.5668 0.1328 6.5718 0.3858 7.8525 P 值 1.0000 0.0000 0.6485 0.0000 0.8946 0.0000 0.7004 0.0000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的交感神经可被激活,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可明显升高,其心电活动可发生改变。如果患者心电活动紊乱的情况长期存在,可使其体内的离子通道谱发生改变,导致其心肌细胞长期处于失代偿的状态,进而可提高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若合并心律失常,会进一步加重其病情。

现阶段,临床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药物有很多。如何为此病患者选择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改善其心功能及预后的意义重大。胺碘酮属于碘化苯并呋喃的衍生物。此药同时具备Ⅰ类、Ⅱ类、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的特性,是扩张冠状动脉血流量的常用药。胺碘酮与β 受体阻滞剂存在相似的功效,可明显抑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血液中钾离子的外流,改变其心肌组织的电位,降低其房室传导的速度。

厄贝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此药的生物利用度可达80%。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口服厄贝沙坦后,药物可迅速地被吸收,可起到抑制血管收缩、醛固酮释放、重构心室的作用。厄贝沙坦的半衰期较长,可在长时间内平稳地发挥作用。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为其加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可确保其用药的安全性[3]。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

猜你喜欢

贝沙坦射血内径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接触式轴承内径检测机检测探头的结构设计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窄内径多孔层开管柱的制备及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