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轻型脑卒中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探析

2021-04-21杨翠娈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尿激酶氯吡溶栓

杨翠娈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广西 柳州 545300)

脑卒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目前,临床上对轻型脑卒中患者主要进行对症治疗。但在接受治疗期间,此病患者可出现呼吸道感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并发症,进而可影响其疗效。对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有效的溶栓治疗,可控制其病情的发展,进而可改善其预后。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析为轻型脑卒中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间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6 例轻型脑卒中患者。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与观察组。在参照组患者中,有男32 例,女31 例;其年龄为41 ~79 岁,平均年龄为(60.0±20.2)岁;其病程为0.4 ~5.6 h,平均病程为(3.2±2.8)h。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33 例,女30 例;其年龄为40 ~80 岁,平均年龄为(60.1±20.3)岁;其病程为0.5 ~6 h,平均病程为(3.5±3.1)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对症治疗,方法为:1)对患者均进行调节血糖、调节血脂、调节血压、吸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循环、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治疗[1]。2)让患者口服100 mg 的阿司匹林及75 mg 的氯吡格雷,1 次/d。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方法为:将100万U 的尿激酶与100 ml 的生理盐水混匀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将静脉滴注的时间控制在<30 min。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尿激酶的用量[2]。溶栓24 h 后,对患者进行头颅CT 检查,若其未出现脑出血症状可让其口服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的用法与参照组患者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28 d 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IHSS 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用NIHSS 评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3]。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较治疗前减轻的幅度>9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较治疗前减轻的幅度为40% ~80%;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均未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相比,P >0.05。治疗后的第1 d、第7 d、第14 d 及第28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分,± 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的第1 d 治疗后的第7 d 治疗后的第14 d 治疗后的第28 d观察组 63 25.3±3.6 18.2±1.7 14.3±2.2 12.3±1.1 7.3±2.0参照组 63 25.2±3.7 21.3±1.9 18.6±3.8 16.6±2.5 12.6±3.4

2.3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后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n)]

3 讨论

尿激酶是一种从健康人的新鲜尿液中分离或用其肾组织培养获得的酶蛋白。尿激酶的结构与胰腺分泌的丝氨酸蛋白酶相似。尿激酶具有半衰期短、无抗原性的特点。使用尿激酶对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可直接将其体内的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溶解酶,在短时间内降解其血栓内的纤维蛋白原及纤维蛋白凝块,进而可起到溶解其血栓的作用[4]。有研究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6 h 内是其“溶栓时间窗”。在溶栓时间窗内对轻型脑卒中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效果最佳[5]。轻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较轻,其病情可被其本人及其家属忽视,进而可导致其错过溶栓的最佳时期[6]。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患者,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 评分相比,P >0.05。治疗后的第1 d、第7 d、第14 d 及第28 d,观察组患者的NIHSS 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 <0.05。

综上所述,为轻型脑卒中患者使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尿激酶氯吡溶栓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胸腔微管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