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效果分析

2021-04-21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4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低血糖空腹

邓 香

(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此病可分为1 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和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1 型糖尿病又叫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指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才能获效的一种糖尿病[1]。儿童是1 型糖尿病的高发群体。2000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儿童1 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每年0.59/10 万。本文主要是研究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儿童1 型糖尿病的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64例1 型糖尿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1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年龄≤14 岁;病历资料完整;其家长知晓本研究的内容,并自愿让其参与本研究。其排除标准是:患有2 型糖尿病;中途转院;病历资料缺失。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2)与对照组(n=32)。在32 例观察组患儿中,有男20 例,女12 例;其年龄为3 ~14 岁,平均年龄为(8.84±3.15)岁;其中,存在酮症酸中毒(Diabetic keto-acidosis,DKA)的患儿有28 例。在32 例对照组患儿中,有男18 例,女14 例;其年龄为3 ~13 岁,平均年龄为(8.70±3.42 岁;其中,存在DKA 的患儿有30 例。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1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是:存在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症状,随机进行血糖检测的结果≥11.1 mmol/L,或空腹血糖的水平≥7 mmol/L,或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结果≥11.1 mmol/L,且通过体格检查、自身抗体筛查、血浆胰岛素检测及C 肽检测等排除患有2 型糖尿病。

1.3 方法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方法是:将门冬胰岛素置于胰岛素泵中,将胰岛素泵导管一端的针头埋于患儿腹部的皮下组织中。胰岛素的输注剂量为0.3 ~1 U·kg-1·d-1。用占总剂量50%的胰岛素对患儿进行全天泵注,将余下的胰岛素在三餐前注入其体内[2]。连续用药3 d 后,根据患儿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采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方法是:分别于三餐前15 min 用胰岛素笔为患儿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在每晚入睡前用胰岛素笔为其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胰岛素的用量根据患儿的血糖水平而定。对于两组患儿中发生DKA 的患儿,对其进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等对症治疗。

1.4 观察指标

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空腹血糖的水平、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及胰岛素的用量[3]。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是指用药至空腹血糖≤6.1 mmol/L 的时间。比较用药期间两组患儿低血糖的发生率。将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4]。轻度低血糖:患儿空腹血糖的水平低于3.9 mmol/L,其能感知低血糖的症状并能主动告知其家长或医护人员。中度低血糖:患儿空腹血糖的水平低于3.9 mmol/L,其能感知低血糖的症状,需通过口服葡萄糖缓解症状。重度低血糖:患儿空腹血糖的水平低于3.9 mmol/L,其意识不清或发生昏迷、惊厥,需要静脉注射胰高血糖素或葡萄糖缓解症状。低血糖的发生率=(轻度低血糖例数+中度低血糖例数+重度低血糖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 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 检验,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空腹血糖的水平、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及胰岛素的用量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空腹血糖的平均水平分 别 为(5.13±0.46)mmol/L 与(6.04±0.50)mmol/L, 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血糖水平达标的平均时间分别为(42.57±5.27)h与(47.64±3.98)h,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患儿胰岛素的平均用量分别为(0.78±0.14)U·kg-1·d-1与(0.95±0.16)U·kg-1·d-1,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空腹血糖的水平、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及胰岛素的用量(± s)

表1 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空腹血糖的水平、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及胰岛素的用量(± s)

胰岛素的用量(U·kg-1·d-1)观察组 32 5.13±0.46 42.57±5.27 0.78±0.14对照组 32 6.04±0.50 47.64±3.98 0.95±0.16 t 值 17.485 4.339 4.341 P 值 <0.001 0.038 0.034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h)

2.2 比较用药期间两组患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用药期间,观察组患儿中有1 例患儿发生轻中度低血糖,其低血糖的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患儿中有4 例患儿发生轻中度低血糖,有2 例患儿发生重度低血糖,其低血糖的发生率为18.75%。用药期间,观察组患儿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用药期间两组患儿低血糖的发生率

3 讨论

1 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胰岛β 细胞受损、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一种糖尿病[5]。儿童是此病的主要发病人群。此病患儿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等症状,且其发生DKA 的风险较高[6]。此病患儿必须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用口服类降糖药对其进行治疗无效。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空腹血糖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儿,其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其胰岛素的用量少于对照组患儿,其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说明,与采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对1 型糖尿病患儿进行治疗相比,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主要是,为患儿持续皮下泵注胰岛素能模拟正常人体分泌胰岛素的方式为其输注胰岛素,能促进其体内的肝细胞、肌细胞和脂肪细胞将血糖转化为糖原、脂肪和蛋白质,使其血糖水平在短期内得到有效控制,且能保持其血糖水平的平稳,降低其低血糖的发生率[7-10]。另外,与采用胰岛素笔皮下注射胰岛素相比,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注射胰岛素能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更有利于控制其血糖的水平[11]。

综上所述,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对1 型糖尿病患儿进行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血糖的水平,缩短其血糖水平达标的时间,减少其胰岛素的用量,且能降低其低血糖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低血糖空腹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糖尿病反复低血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空腹喝水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探讨
胰岛素泵治疗妊娠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