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内分泌联合化疗治疗高危前列腺癌临床研究

2021-04-21卢红梅卜小斌王贵荣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雄激素内分泌前列腺癌

雷 普,卢红梅,卜小斌,王贵荣

(榆林市第二医院泌尿外科,陕西 榆林 719000)

前列腺癌是男性发病和病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尤其在经济发达的美国,其发病率位居男性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居民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饮食结构和居住环境改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筛查的推广和应用,前列腺癌成为我国检出率和病死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1]。与其他肿瘤治疗一样,准确评估肿瘤恶性程度,对于治疗方案制定和治疗效果改善具有重要意义[2]。为更好指导前列腺癌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D’Amico 等[3]建议将前列腺癌分为低、中、高3个危险等级。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辅助疗法在中低危前列腺癌治疗中疗效确切,可有效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但用于高危患者治疗中,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高,限制了其使用[4]。有临床研究显示,除前列腺癌根治术外,局部化疗亦是临床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案,部分化疗方案可有效控制或延缓病情进展,延长缓和生存时间,但长期单纯化疗患者后期临床效果欠佳,毒副反应明显,患者生活质量差[5-6]。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信号轴是影响前列腺癌患者病情进展和生存期的重要机制[7]。因此,临床可将AR信号轴作为癌病治疗的作用靶点。为改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本研究采用新型内分泌疗法联合化疗对31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进行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59例为研究对象。病纳入标准:①符合D’Amico等[3]提出的高危前列腺癌诊断标准,且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②入组前为接受过化疗和内分泌治疗;③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④非过敏体质;⑤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存在研究所用药物使用禁忌证;②随访资料不完整;③具有精神病史而无法配合治疗;④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随机硬币投掷法将入选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年龄46~80岁,平均(54.26±7.22)岁;病理类型:导管腺癌1例,腺鳞癌3例,尿路上皮癌10例,腺泡腺癌14例;肿瘤病理分期:15例T2c期,9例T3a期,4例T3b期;前列腺体积13.05~75.86 ml,平均(48.28±19.35)ml;Gleason评分8~10分,平均(9.11±0.82)分。研究组28例,患者年龄48~79岁,平均(54.63±6.83)岁;病理类型:导管腺癌1例,腺鳞癌5例,尿路上皮癌10例,腺泡腺癌15例;肿瘤病理分期:16例T2c期,10例T3a期,5例T3b期;前列腺体积12.56~75.53 ml,平均(48.07±19.42)ml;Gleason评分8~10分,平均(9.05±0.79)分。两组患者上述资料间差异无统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单纯接受化疗进行肿瘤抑制治疗。化疗开始前3 d,预防性服用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44024469),15 mg/次,1次/d,持续服用3 d;3 d后按照,75 mg/m2的剂量静脉注射多西他赛(国药准字H20093092),同时口服强的松(国药准字H33021207),5 mg/次,2次/d,持续服用21 d,即1疗程。

1.2.2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新型内分泌辅助治疗,比卡鲁胺(国药准字J20150050),50 mg/次,1次/d;晨起空腹口服醋酸阿比特龙(国药准字:H20193207),1000 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两组治疗6个疗程后达到国内停药标准(PSA≤0.2 ng/ml)的病例数和持续6个月后PSA回升至4 ng/ml的病例数。②采用国际前列腺症状(International Symptoms of Prostate,IPSS)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梗阻症状和刺激症状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7个问题,其中第1、3、5、6个问题项目为刺激症状评分项目,2、4、7问题项目为梗阻症状评分,每个问题分为6个选项,分别记为0~5分,得分越高,则症状越严重[8]。③记录两组治疗期间毒副反应。

1.4 疗效评价 参照文献评估两组持续治疗6个疗程后[9]:肿瘤病灶完全消失且持续4周未见生化复发=完全缓解(CR);同入组前相比肿瘤缩小30%及以上且持续时间≥4周=部分缓解(PR);同入组前相比肿瘤缩小未达到PR标准或病灶体积增加未达到20%=稳定(SD);同入组前相比肿瘤缩小增大20%及以上或出现新的病灶=进展(PD)。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6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肿瘤控制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达到停药标准和PSA上升至4 ng/ml比较 研究组治疗6个疗程后达到停药标准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停药后6个月后PSA上升至4 ng/ml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达到停药标准和PSA上升至4 ng/ml比较[例(%)]

2.3 两组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3。治疗前,两组梗阻症状、刺激症状和IPSS总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梗阻症状、刺激症状和IPSS总评分均明显下降,其中研究组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3 两组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2.4 两组肿瘤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见表4。研究组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器官损伤发生率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肿瘤患者治疗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3 讨 论

前列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故而早期诊断困难较大,绝大多数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或发生局部病灶转移、扩散。然近年来,随着居民健康观念和意识的增强,PSA早期筛查的推广和普及,我国前列腺癌确诊率出现明显升高趋势[10]。目前,在前列腺癌治疗中,早期和中期以根治为目的,晚期则以缓解疼痛、改善临床症状和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为主[11]。临床依据患者TNM分期、Gleason评分和PSA表达水平,将未发生远处转移或扩散的前列腺癌患者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3个等级。临床实践证实,T1-T2b期的低危和中危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手术切除治疗,可获得最佳效果,T3-T4期患者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12-13]。

化疗是临床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常用方法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灶增大或扩散转移,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该方法使用的有效率和后期毒副反应,严重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目前,越来越多研究证实雄激素持续刺激机体癌细胞内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是前列腺癌变进展的主要病理机制[14-15]。机体代谢中,细胞素P45017A1酶是催化前列腺癌细胞和肾上腺细胞合成雄激素所必需的前提物质[16]。因此,将内分泌治疗定位高危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之一。比卡鲁胺属于雄激素拮抗剂类药物,可通过AR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介导,加速癌细胞凋亡。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比卡鲁胺除能诱导人体前列腺癌细胞凋亡之外,还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此外,还具有抑制PSA和AR表达的作用[17-18]。因癌细胞自身耐药性强,经过长时间化学药物诱导,癌细胞耐药性会进一步增强。随着现代医学对AR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阿比特龙等新一代内分泌治疗药物问世。阿比特龙不仅能抑制睾丸和肾上腺雄激素表达,而且能阻断前列腺癌细胞自身对雄激素的合成分泌,从而更好地发挥阻断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治疗目的[19]。为有效改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尝试采用新型内分泌疗法联合化疗对高危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6个疗程后梗阻症状、刺激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停药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内PAS回升(4 ng/ml)低于对照组,总体临床效果明显。这主要归因于,两种内分泌药物对雄激素和AR合成分泌通路的阻断,与化疗联合,从多方面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治病机制[20];同时,患者停药达标率提高,从侧面证实,新型内分泌联合化疗可减少化疗次数,降低化疗药物使用量,这可能也是研究组患者脊髓抑制和呕吐恶心等毒副作用显著降低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新型内分泌治疗联合化疗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疗效优于单独化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PSA下降,抑制短期内PSA回升,减少不良反应。

猜你喜欢

雄激素内分泌前列腺癌
男性50岁后雄激素还很旺盛是好还是坏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富血小板血浆盒联合头皮微针引入生发液治疗雄激素性脱发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经会阴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前列腺癌,这些蛛丝马迹要重视
中年男人也需要雌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