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iRNA-126和miRNA-92a在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1-04-21艾世宜李佳娜

陕西医学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内皮细胞内皮冠脉

艾世宜,李佳娜,李 星

(榆林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榆林719000)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通常被认为是冠脉血管内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影响心肌供血所致的一大类疾病,具有较高致死风险。有关冠状动脉病变机理的研究证实,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慢性炎症反应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病理基础[1-2]。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属于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核酸分子,约包括21~25个核苷酸序列。通常,血浆内miRNA含量较为稳定,且具有一定组织特异性,故可作为反应某些疾病的潜在标志物。近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miRNA在血管完整性[3]、新生血管形成[4]、血管损伤修复[5]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miRNA-126和miRNA-92a作为miRNA主要分型,前者可参与血管生成和炎症反应等生理病理过程[6];后者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可能成为血管内皮损伤预防治疗的新靶标[7]。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我国CHD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其预防和治疗也越来越受关注[8]。本研究拟通过测定分析miRNA-126与miRNA-92a在CHD患者体内表达变化,探究其在病情诊断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56例CHD患者为观察组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CHD相关诊断标准[9],且经冠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检查确诊;②首次发病入院;③意识清楚,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局部或全身性感染;②确诊为急性心肌炎、心包炎和先天性心脏病;③合并肺动脉栓塞和脑血管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或其他类型血管病变。观察组男33例,女23例;年龄43~80岁,平均(64.85±7.53)岁;吸烟者23例;高血压29例,糖尿病17例。同时选择同期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同年龄段,排除CHD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3~80岁,平均(62.98±7.76)岁;吸烟者12例;高血压14例,糖尿病5例。两组上述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血清脂代谢指标和细胞因子检测:留取入选者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周静脉血样5 ml,常温下离心分离血清,-80 ℃保存。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Krüppel 样转录因 2(Kruppel like transcription factor 2,KLF2)、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

1.2.2 Gensini评分:纳入患者均有同一组医师完成CAG检查,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冠脉狭窄程度。①冠脉病变部位赋值系数:左主干记为5;前降支和回降支近端记为2.5;前降支中段记为1.5;前降支和回旋支远端、右冠动脉、第1对角支、第2对角支、左心室后支均记为1.0;其余均记为0.5。②冠脉狭窄程度评分:无狭窄为0分,狭窄≤25%为1分,狭窄26%~50%为2分,狭窄51%~70%为4分,狭窄76%~90%为8分,狭窄91%~99%为16分,100%阻塞为32分。各冠脉狭窄程度评分与部位系数乘积之总和即为Gensini评分。Gensini评分>25分为冠脉中重度病变,≤25分为轻度病变[10]。

1.2.3 血清miRNA检测:留取入选者次日晨起空腹状态下周静脉血样3 ml,常温下离心分离血清,-80 ℃保存。HS0403-2型血液总RNA提取试剂盒(北京厚生博泰科技有限公司)和Rneasy MiNi Kit总RNA提取试剂盒(广州创仑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取血清总miRNA;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提取miRNA纯度,以A260/A280≥1.80为合格样品。逆转录试剂盒 K1622(美国Fermentas)逆转录模板链cDNA。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试剂盒(日本TaKaRa公司)测定miRNA-92a和miRNA-126。U6作为内参物,2-△△CT法计算两种miRNA相对表达水平。

2 结 果

2.1 两组血清指标含量比较 见表1。与对照组比,观察组血清TC、TG、LDL-C、VCAM-1、和miRNA-92a含量明显增加,血清HDL-C、KLF2、miRNA-126含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1 两组血清指标含量比较

2.2 CHD患者不同指标和评分间相关性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CHD患者血清miRNA-126含量与KLF2呈显著正相关(r=0.374,P<0.01),与VCAM-1含量和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297、-0.349、-0.362,P<0.01);血清miRNA-92a含量与KLF2呈显著负相关(r=-0.316,P<0.01),与VCAM-1含量和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62、0.315、0.377,P<0.01)。

2.3 血清miRNA-92a和miRNA-126在CHD诊断中的价值 见图1。miRNA-126诊断CHD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62[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83~0.941)],敏感度90.0%,特异度82.1%;miRNA-92a的AUC为0.923(95%CI:0.866~0.979),敏感度85.7%,特异度93.3%。

图1 miRNA-126和miRNA-92a诊断CHD ROC曲线

2.4 血清miRNA-126和miRNA-92a预测冠脉中重度病变的价值 见图2。miRNA-126预测冠脉中重度病变的AUC为0.897(95%CI:0.802~0.993),敏感度93.5%,特异度84.0%;miRNA-92a预测AUC为0.866(95%CI:0.769~0.964),敏感度80.0%,特异度90.3%。

图2 miRNA-126和miRNA-92a预测冠脉中重度病变ROC曲线

3 讨 论

CHD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心血管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是目前国内居民死亡的第2大因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所致冠脉狭窄是CHD发生的主要病理基础[11]。AS则是慢性炎症病变。miRNA作为内源性微小RNA,通过其转录水平的蛋白表达,从而参与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免疫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血管损伤修复等生理病理过程。近年来,诸多研究证实,多个miRNA分子与血管损伤修复相关,参与AS发生发展[12-14]。

miRNA-126是一种特异性表达于人体血管内皮细胞的微小RNA之一,位于染色体9q34.3,与血管生成有关[15]。血管内皮细胞内衬于血管内皮,保护血管功能,同时是机体重要内分泌组织,可通过分泌各种细胞生长因子、炎症介质等,调节血管功能。单核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作用的增强是AS炎症性反应的早期表现之一。miRNA-126可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中VCAM-1合成分泌,抑制单核细胞的黏附作用,从而抑制AS病情进展[16-17];在血管缺氧和受损时,上调miRNA-126表达水平能激活血管内皮祖细胞和内皮细胞,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和受损血管修复[18]。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CHD患者血清miRNA-126含量明显下降,VCAM-1表达水平升高,血清miRNA含量与VCAM-1水平和Gensini评分呈明显负相关,该结果与郭观华等报道相似[4]。miRNA-92a是一种位于染色体13q13,内含miRNA-17~92的基因簇,其表达高度保守,且存在极强组织特异性。研究证实,miRNA-92a除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外,还参与内皮细胞损伤和AS过程[19-20]。本研究显示,与对照组比,CHD患者血清miRNA-92a含量明显增加,KLF2表达水平下降,血清miRNA含量与KLF2水平显著负相关,与Gensini评分明显正相关。提示,miRNA-12下调表达和miRNA-92a上调表达均与冠脉病变发生发展密切,前者可通过抑制VCAM-1表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性损伤,影响AS进程和CHD病情发展[6];而后者则可通过抑制KLF2表达,破坏血管功能稳定性,阻碍内皮系统形成,加速AS形成和CHD病情进展[21]。ROC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miRNA-126和miRNA-92a异常表达在CHD临床诊断及冠脉病变程度预测方面均具有良好价值。

综上所述,CHD患者血清中miRNA-126表达水平降低,miRNA-92a表达水平升高,且其表达水平变化与冠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可作为CHD诊断及病情进展状况预测的可靠指标。

猜你喜欢

内皮细胞内皮冠脉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