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2021-04-21于立成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8期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运用策略道德与法治

于立成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初中阶段重要的科目,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有助于初中生心理品质的建设,能够帮助初中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初中阶段,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遇事易冲动,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错误。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能够增强初中生的法治观念,使其能够三思而后行。为帮助初中生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教学中。本文主要论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案例教学法;运用策略

引言:

道德与法治是以理论性的内容学习为主,设计的内容范围也相对广泛,包含了道德行为与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初中时期,正处于道德与法治观念建设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初中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增强法治观念。案例教学法具有突出的优势,将其应用到教学中不仅能够给初中生以启示,也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探索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

1、简析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1.1化抽象为生动

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师通常会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初中生在课堂中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深入的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则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教师可以将知识与案例结合在一起,让初中生通过案例理解知识,初中生对于抽象的知识便会有感性的认识。课本上冰冷的知识点变成鲜活的案例,也能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让初中生能够有学习的热情,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也能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学科学习的乐趣。

1.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为师生之间的互动创造了条件,无论是组织初中生对案例进行探讨,教师对其进行指导,还是师生共同对案例進行探讨,都能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课堂中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初中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生只有展现出对问题探讨的兴趣,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持续的投入时间和精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不会感觉到枯燥,还能提升学习效率,教师与学生之间频繁的互动,也有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2、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结合内容,选择案例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需教师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案例,以将书本中枯燥的理论知识变为鲜活的案例,使初中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主动分析案例内容,并从中获得深刻的感悟。因此,教师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认真分析课堂教学的内容,并结合内容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案例,使案例能够和道德与法治知识有效结合。

例如:以“以礼待人”为例。教师在此处引入我们伟大的主席毛泽东以礼待人的故事。他从小就十分讲礼貌,尊敬长辈,以礼待人,直至后来成为了国家的主席,他依旧保持着以礼待人的好习惯。1995年,毛主席回韶山,曾专门邀请亲友的老人吃饭,毛主席给老人敬酒,老人们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回答:“敬老尊贤,应当应当!”通过引入具体的案例,能够让初中生从中受到启发,有助于培养初中生文明有礼的意识,培养初中生正确的待人接物观,使其能够在具体的生活中,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愿意做讲礼仪的人。

2.2利用案例,组织初中生进行讨论

课堂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关键,能够让初中生在良好的氛围下,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案例的引入,则为教师与初中生的互动创造了机会,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案例,设计问题,组织初中生进行讨论。这样,既可以使课堂氛围变得愉快,又能发挥初中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初中生也能在案例的讨论中,深入的理解相应的知识,提升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

例如:以“法不可违”为例。青少年大多缺乏法律意识,法治观念薄弱,容易冲动。因此,本章的学习意在帮助初中生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使其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强化初中生的法治观念。教师可以引入具体案例,小明与小雷是学校中的校霸,有一天小明音心情不好,便伙同小雷,对用班级中的同学进行殴打,故意欺凌,导致该同学身上多处擦伤,那么小明和小雷的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吗?违法了什么法律,应受到怎样的惩罚?”通过组织初中生讨论,能够使初中生从中获得启发,深入理解法律知识,建立其法治观念,使其能够知法守法,三思而后行,不做违法乱纪之事,成为新时期的优秀青年。

2.3借助案例升华情感

道德与法治的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希望初中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化,转变为自身的品行,实现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应借助案例,升华情感,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让初中生能够从案例中获得启迪,将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自身的品行。

例如:以“亲情之爱”为例。教师可以引入徐悲鸿的案例。在1934年,徐悲鸿举办了中国近代画展。在展厅里面最显眼的地方挂着一副中国画,画名《松荫课子图》,画作作者是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徐悲鸿将父亲的画放在展厅之中,体现了他对亲情的珍惜,无论他多么成功,赢得多少掌声与赞美,但在他的心中,始终将父亲放在第一位。教师可以借机启发初中生思考,我们应如何对待父母,如何珍惜亲情?父母在一天天的老去,新添的皱纹,白发,疲惫的神情,粗糙的双手,均体现着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体现着父母的辛劳,我们应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将书本中的知识真正的践行到生活中,给予父母抚慰与感恩,做到尽孝在当下,多尊敬、倾听、感恩父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情。

结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运用,能够将生活带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使初中生在探究生活案例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同时,案例教学法的实施也能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因此,作为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应绕教学内容,巧用案例,组织初中生进行案例讨论,从案例中升华情感,让初中生能够化知识于行为,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步洪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5):119.

[2]胡国斌.情感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9):36-38.

[3]张永辉,周蓉华.案例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85.

猜你喜欢

案例教学法运用策略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合理情绪疗法”在引导学生交往行为中的运用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游戏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口腔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