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乳化手术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价值

2021-04-19刘阳刘晓军陈润连

中外医疗 2021年3期
关键词:乳化白内障角膜

刘阳,刘晓军,陈润连

东莞市虎门中医院眼科,广东东莞 523900

白内障属于致盲性疾病之一,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在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患者通常会出现视觉功能障碍,甚至会引发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白内障随着年龄增长,白内障发生率也不断在增加。白内障涉及到很多种类型,如先天性、外伤性、并发性、代谢性以及老年性白内障等,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老年性白内障[3-4]。近些年,因老年人口增加,老年性白内障病例数也随之增加,这不仅会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影响,而且还会降低其生活质量[7-8]。针对这一疾病,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近些年,伴随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展,白内障手术治疗逐渐向更加有效且安全的方向进展,这也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共同追求的目标[5-6]。现阶段,超声乳化手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应用愈加广泛,该文对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于2018年11月—2020年2月从东莞市虎门中医院眼科便利选择58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便利选择58例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29例)患者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6.80±3.89)岁;病程0.6~8年,平均病程(4.46±3.23)年;病变部位:13例为左眼、15例为右眼、1例为双眼。研究组(29例)患者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61~79岁,平均年龄(66.90±3.85)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4.52±3.31)年;病变部位:14例为左眼、14例为右眼、1例为双眼。对照分析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与白内障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②晶状体核分级在3级以上;③保守治疗无效;④对该次研究知晓且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胬肉;②合并轻钢眼;③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④手术禁忌证;⑤外伤导致白内障;⑥复发性白内障。该次研究所选患者均知晓且同意参与,且经医院管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方法

手术前3 d,所选患者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国药准字J20150106)滴眼,1滴/次,3次/d。研究组(29例)患者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首先进行表面麻醉,并配合球结膜浸润麻醉,将颞侧角巩膜缘剪开,将巩膜暴露出来,于角膜缘后2 mm位置做巩膜隧道切口,长度控制在5 mm左右,并在角膜缘位置做辅助切口,在前房内注入黏弹剂,并行连续环形撕囊,并予以水分层以及水分离处理,通过圈套器娩出晶状体核,并将皮质彻底清除,对前后囊袋予以抛光处理,之后再在前房注入黏弹剂,撑开囊袋,将晶体置入,对人工晶体后部以及前房黏弹剂进行抽吸,将主切口缝合,观察是否存在渗漏现象,无渗漏则使球结膜复位,将结膜切口缝合,并在球结膜下注入1 mg地塞米松(国药准字H20073641),最后对术眼进行包扎处理。对照组(29例)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首先进行表面麻醉,并配合球结膜浸润麻醉,于颞侧角膜缘做隧道切口,长度为3.2 mm,在前房注入黏弹剂,之后进行连续环形撕囊处理,并予以水分层以及水分离处理,将晶状体皮质抛光吸出,并对前囊袋口以及后囊膜予以抛光吸出处理,于前方将囊袋撑开,并将黏弹剂注入,之后再将晶体置入,吸出人工晶体后部,并吸出前房黏弹剂,对主切口和侧切口予以水密处理,确保无渗漏只有,在球结膜下注入1 mg地塞米松,对术眼进行包扎。

1.3 观察指标

①手术时间;②术后视力恢复时间;③视力水平:于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进行分别评估;④角膜散光度:于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进行分别评估;⑤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涉及到前房皮质残留、角膜水肿、后囊破裂、眼压增高、虹膜损伤等并发症。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恢复时间对比

从手术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视力恢复时间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恢复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视力恢复时间对比(±s)

对照组(n=29)研究组(n=29)t值P值组别14.24±6.52 11.14±3.25 2.292 0.026 3.94±0.38 2.33±0.60 12.208<0.001手术时间(min) 术后视力恢复时间(月)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对比

从视力水平来看,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两组视力水平均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对比(±s)

对照组(n=29)研究组(n=29)t值P值组别0.39±0.22 0.40±0.26 0.158 0.875治疗前0.54±0.12 0.55±0.11 0.331 0.742术后1周0.64±0.13 0.65±0.12 0.304 0.762 0.73±0.16 0.74±0.15 0.246 0.807术后2周 术后4周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对比

从角膜散光度来看,治疗前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4周两组角膜散光度均下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对比[(±s),D]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角膜散光度对比[(±s),D]

对照组(n=29)研究组(n=29)t值P值组别0.92±0.34 0.89±0.36 0.326 0.745治疗前1.68±0.60 1.69±0.58 0.065 0.949术后1周1.38±0.48 1.36±0.42 0.169 0.867 1.16±0.43 1.18±0.40 0.184 0.855术后2周 术后4周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从并发症发生情况来看,研究组前房皮质残留、角膜水肿、后囊破裂、眼压增高、虹膜损伤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针对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见治疗方式,同时也是首选方式,但传统白内障手术对患者造成严重创伤,严重损伤机体健康,不利于术后恢复,所以需要对新型白内障手术方式进行研究[9-10]。据相关研究指出[11-12],手术创伤大小直接影响术后恢复时间,所以需要探究创伤更小、恢复更快的手术方式。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指的是手术切口在6 mm以内的手术方式,主要涉及到两种,一是超声乳化手术,二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这两种术式在白内障治疗中的应用均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不仅可以改善视力水平,还可以减少散光[13-14]。超声乳化手术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恢复快,但手术操作不仅对精细度要求高,而且对技术含量要求高,手术所使用的设备昂贵,不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15-16]。与之相比,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作为新型白内障手术方式,此种术式不仅效果确切,可以使术后视力水平得到提升,有效控制眼压水平,使房角加宽,中央前房深度加深,使生活质量得到提升[17-18]。同时此种术式操作简单,不需要使用特殊设备,操作过程容易掌握,适应证相对广泛,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19]。该次研究中,通过超声乳化手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白内障,结果显示,两组在视力水平以及散光度改善上效果相同。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11.14±3.25)min比对照组(14.24±6.52)min短,术后视力恢复时间(2.33±0.60)个月比对照组(3.94±0.38)个月短,并发症发生率(6.90%)比对照组(27.59%)低(P<0.05)。在冯宁[20]研究中,研究组手术操作时间(11.13±3.24)min短于对照组的(14.23±6.51)min,治疗后视力恢复时间(2.31±0.59)个月短于对照组的(3.93±0.37)个月,并发症发生率4.0%低于对照组的24.0%(P<0.05)。这与该次研究结果相近,由此可见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对白内障患者来说,相比于超声乳化手术治疗,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效果更佳,不仅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促进术后视力恢复,还可以避免并发症发生,安全性更高,临床价值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乳化白内障角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变形的角膜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SBS改性沥青的乳化及应用
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角膜病的效果分析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超薄角膜瓣LASIK与LASEK的观察对比
超薄角膜瓣与普通角膜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