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研究

2021-04-19张俊清

中外医疗 2021年3期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水平

张俊清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电生理室,内蒙古包头 014010

急性脑梗死(ACI)是临床高发的脑血管疾病,目前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多依据患者病史、症状表现以及头颅CT或者MRI等结果进行综合判断,然而常规CT等影像学检查中需要数小时方可显示患者病灶存在的影像学改变。脑组织当中的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脑型与心型两类,且二者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两型均在人体脑内具有一定表达,当出现细胞缺血和缺氧等情况时便会发生渗漏,此时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水平也相应升高[1]。鉴于此,该文将回顾性分析该院2017年10月—2019年2月收治的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期间通过动态测定B-FABP水平在疾病预测、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抽取该院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急性脑梗死组,男142例,女118例;年龄60~81岁,平均(70.5±0.2)岁;患者经头颅CT、MRI等检查得以确诊,且符合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关于脑梗死疾病的诊断标准。OCSP分型:全前循环梗死(TACI)76例,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103例,腔隙性梗死(LACI)49例,以及后循环梗死(POCI)32例;依据患者的病灶最大直径分组[2]:大灶梗死组(病灶最大直径≥3.0 cm)23例,中灶梗死组(1.5 cm<病灶最大直径<3.0 cm)198例,小灶梗死组(病灶最大直径≤1.5 cm)39例;病情程度:轻度(NIHSS评分0~4分)32例,中度(NIHSS评分5~14分)126例,重度(NIHSS评分>14分)102例。另选择同期院内100名健康体检者并纳入对照组,男53名,女47名;年龄50~89岁,平均(70.5±0.4)岁。该次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且患者或(及)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分别在发病后1 d、1周、2周时,对照组体检者在入院后(仅1次)抽取空腹肘静脉血5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时间为10 min,从而分离血清,并将其储存在-80℃环境中待检。以ELISA法对两组的B-FABP水平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严格依据试剂盒说明书以及检测步骤进行操作。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B-FABP水平检验结果对比

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天的B-FABP水平为(389.26±119.69)ng/L,发病1周为(309.79±142.69)ng/L,发病2周为(276.59±125.39)ng/L,对照组的的B-FABP水平为(241.06±85.29)ng/L,急性脑梗死患者B-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20、4.514、2.610,P<0.001)。

2.2 脑梗死部位、发病时间与B-FABP水平的关系

LACI患者在发病第1天、1周、2周的B-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TACI患者在发病第1天、1周、2周的B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PACI组和PO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POCI患者在发病第1天、1周、2周的B-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PA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脑脑梗死部位、发病时间与B-FABP水平的关系[(±s),ng/L]

表1 患者脑脑梗死部位、发病时间与B-FABP水平的关系[(±s),ng/L]

TACI(n=76)PACI(n=103)LACI(n=49)POCI(n=32)OCSP分型342.59±175.92 326.59±132.65 491.59±270.95 337.95±153.62 295.62±148.59 286.39±123.65 368.59±195.69 291.19±112.60 263.65±138.95 246.59±111.39 311.64±157.09 282.53±102.36 B-FABP第1天 1周 2周

2.3 患者脑梗死灶大小、发病时间与B-FABP水平的关系

23例大灶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天B-FABP水平为(469.59±230.65)ng/L,发病1周为(349.59±200.35)ng/L,发病2周为(302.06±190.83)ng/L;198例中灶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天B-FABP水平为(343.69±170.59)ng/L,发病1周为(295.69±151.06)ng/L,发病2周为(263.28±136.29)ng/L;39例小灶梗死组患者发病第1天BFABP水平为(324.53±130.95)ng/L,发病1周为(285.29±132.05)ng/L,发病2周为(243.29±111.62)ng/L。在发病不同时间大灶梗死组患者的B-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灶梗死组和小灶梗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灶梗死组患者在发病不同时间B-FABP水平显著高于小灶梗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患者病情程度、发病时间与B-FABP水平的关系

32例轻度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天B-FABP(389.69±175.62)ng/L,发病1周(315.62±152.39)ng/L,发病2周(277.19±122.59)ng/L;中度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天BFABP(320.69±95.29)ng/L,发病1周(277.96±89.79)ng/L,发病2周(263.59±86.29)ng/L;重度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天B-FABP(345.69±195.62)ng/L,发病1周为(292.69±156.38)ng/L,发病2周为(278.53±118.26)ng/L。在发病不同时间轻度脑梗死患者的B-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脑梗死患者在发病不同时间B-FAB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属于胞内脂质蛋白家族,现阶段已知的FABP多达10种,如肝脏型、肠型、脂肪细胞型以及回肠型和脑型等[3-4]。不同类型FABP在其细胞当中发挥着不同功能,然而其主要功能体现在将脂肪酸进行转运到细胞当中,对于细胞当中脂质代谢进行调节,同时可对细胞增殖及分化产生调节作用,并对特定基因表达进行调控。FABP大多分布于人体脂肪酸代谢最为活跃的组织内,B-FABP仅在人体脑组织当中具有高表达[5-7]。由于B-FABP具备脑特异性,同时可进行血清标本检验,所以近年来关于B-FABP的研究逐渐增多,B-FABP也有望成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生物标志物[8-10]。该次研究中对该院2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B-FABP进行动态化检验,发现患者在患病后B-FABP水平均明显升高,特别是发病后24 h内BFABP的升高最为显著,伴随患者病程时间不断延长,B-FABP水平也呈现下降趋势,然而患者发病后1周和2周的B-FABP水平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同时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大灶梗死患者、轻度急性脑梗死患者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B-FABP水平相对更高,小灶梗死患者、部分前循环梗死患者、中度脑梗死患者以及全前循环梗死患者的B-FABP水平相对较低。而中灶梗死患者、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后循环梗死患者的B-FABP水平则处于中间水平。该次研究结果提示,B-FAB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梗死灶大小、梗死灶分布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等均存在相关性。Mei Sun等[11]在研究中分析了FABP检测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价值,该项研究结果显示10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B-FABP水平出现升高趋势,随发病时间延长,血清B-FABP水平出现下降趋势,例如发病后首日患者的B-FABP水平为(379.59±126.35)ng/L,发病2周B-FABP水平为(279.65±133.43)ng/L,而该次研究中急性脑梗死组患者发病后第1天的B-FABP水平为(389.26±119.69)ng/L,发病1周为(309.79±142.69)ng/L,以及发病2周为(276.59±125.39)ng/L,患者发病后BFABP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与Mei Sun等的研究结果类似。李亚琴等[12]在研究中发现1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大灶梗死、重度急性脑梗死以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B-FABP水平分别高于中、小灶梗死患者、轻中度度脑梗死患者、全前循环梗死患者,例如该研究中发现45例大灶梗死患者发病后1周的B-FABP水平为(350.26±199.79)ng/L,发病后2周B-FABP水平为(300.59±192.95)ng/L,而56例小灶梗死患者在其发病后1周的B-FABP水平为(285.29±132.05)ng/L,发病2周为(243.29±111.62)ng/L。发病1周、2周大灶梗死患者的B-FABP水平高于小灶梗死组患者(P<0.05)。这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中发现23例大灶梗死患者发病后1周的B-FABP水平为(349.59±200.35)ng/L,发病后2周B-FABP水平为(302.06±190.83)ng/L,39例小灶梗死患者在其发病后1周的B-FABP水平为(285.29±132.05)ng/L,发病2周为(243.29±111.62)ng/L。患者发病1周、2周后大灶梗死组的的B-FABP水平均高于小灶梗死组(P<0.05)。这与李亚琴等研究结果相似。除此以外,患者血脑屏障受损严重程度、脑血管梗死状况以及流体动力学半径等相关因素,也可能对BFABP释放产生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B-FABP水平与病情严重度、梗死部位以及梗死灶大小等均具有相关性,该指标可作为患者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生物学指标。

猜你喜欢

脑梗死急性水平
张水平作品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