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盐则肿”考*

2021-04-17成稼璇徐静王明强

中医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瘿病食盐饮食

成稼璇,徐静,王明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10023

“盐,食之急者”[1],正如张林所述,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的无钠盐饮食会影响人体细胞内外渗透压的稳定、神经信息的传递、胃酸的形成等。查阅古代文献典籍,对久不食盐的危害多有记载,如可出现雀瞽、乏力、痉挛等症状,对此学界已有论述。然对于古代文献中所论及的“无盐则肿”,尚未引起学界关注,故而很有进行深入探讨的必要。

1 “无盐则肿”相关文献记载

“无盐则肿”首见于战国《管子》,《管子·轻重甲》载:“彼尽馈食之也,国无盐则肿。守圉之国,用盐独甚[2]。”同书《地数》篇亦有类似论述,“恶食无盐则肿。守圉之本,其用盐独重”[2]。就目前所掌握的文献看,《管子》所录“无盐则肿”当是缺盐对人体生理造成不良影响的最早记载,然而无盐为何会导致肿,肿病究竟有何表现,《管子》中未有更多论述。

自魏晋起,关于“无盐则肿”的文献记载渐为丰富。《博物志·五方人民》曰:“山居之民多瘿肿疾……由践土之无卤者,今江外诸山县偏多此病也[3]。”据此可知,西晋时已经有人意识到山县多发瘿病与当地土卤的缺乏有所关联。南北朝时,悼丧哀毁之风极为盛行,民间多有服丧过礼者。《梁书·孝行传》载南朝梁人沈崇傃为母服丧,“久食麦屑,不啖盐酢,坐卧于单荐,因虚肿不能起”[4]。“坐卧于单荐”“不能起”,足见沈崇傃所患肿候之重。又有南朝宋人房景伯为母守丧,期间“不食盐菜,因此遂为水病,积年不愈”[5]。另有《资治通鉴·梁纪》记载北魏军事家王思政镇守长社城时,因“城中无盐”“人病挛肿,死者十八九”[6]。该文提到饮食无盐除出现肿疾外,亦见肢体痉挛,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明清时期记载多与军事相关。明代《偏关志》在“古迹”篇中明确记述食无盐可致浮肿,据其所录,黄河岸边某处洞崖上有壁书:“此元人避红军处,山中草木皆可食,惟须多备盐,无盐食之人便浮肿[7]。”清代兵书《兵法百言》载:“军营所需,岂特粮也。无盐则肿,无水则槁,无舟车兵器之材则困,故古常有辎重队以随各军之后[8]。”除提及盐乃必要的军需之外,也指出缺乏食盐会使人患肿疾。《圣武记》有载:“台城之闭,但知积米……又无盐食,病肿载途,是则薪宜备,刍宜备,鱼盐宜备[9]。”《清经世文编》对此亦有描述:“又不备鱼盐,久之,人多身肿气急,死者十八九。是则刍宜备,盐宜备[10]。”由此可知长期食无盐除身肿外,可伴有呼吸急促的症状。《河东盐法备览》似是借用了《管子》“无盐则肿”的典故,以阐述盐为“食之将”,亦是“国之宝”,其云:“苟国无是者,则百味不成、百谷不旨,其民肿、柴瘠而墨。夫盐也,诚民生日用不可缺者[11]。”另晚清重臣骆秉章曾就军饷一事上书咸丰皇帝,“南人数日不尝盐味,筋力疲乏,甚或肿骽成疾,如是而兵勇亦困此患之中。”[12]明确记载了此类肿疾的发病部位可在下肢。

由上述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无盐则肿”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且历朝历代的学者对此不乏关注。因此,对古代饮食缺盐成因、饮食无盐为何会诱发肿疾以及肿疾有哪些种类、症状进行探讨,有助于了解古人对食盐功效的认识程度。

2 古代饮食缺盐的原因探析

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初步整理后发现,古代社会之所以出现盐荒,大致有以下4种情况:

一是该地区不产食盐,且地理位置偏远,交通运输不便。如《太平寰宇记》描述广西邕州地区的少数民族“不事五味”[13],而以竹灰代盐的风俗。据《文献通考》记载,南宋时“广西之地广漠而彤瘁,食盐有限,商贾难行……自西广而出,水小多滩碛,其势甚难”[14]。贩运食盐的商人更乐意去道路通畅且较为富庶的广东,是以“广西之盐不得与广东比伦也”[14]。

二是官盐价格过高,人民难以承受。据苏东坡描述,“私贩法重而官盐贵,则民之贫而懦者或不食盐,往在浙中,见山谷之人,有数月无食盐者”[15]。自管仲提出食盐专卖以来,历朝历代均将盐利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部分之一,尤其是在国家经济萧条之际。如唐德宗时,藩镇势力割据,吐蕃军队又频繁侵袭边境,为解决财政危机,德宗下令“天下山泽之利,当归王者,宜总榷盐铁使”[16],而建中三年“五月丙戌,增两税、盐榷钱,两税每贯增二百,盐每斗增一百”[16]。较之约50年前第五琦所榷的每斗110文盐价,翻了一倍。此外,国家律法对私盐买卖的严厉打击也加重了缺盐的危机,如唐宣宗时律文规定,“有盗坏与鬻硷皆死,盐盗持弓矢者亦皆死刑”[17]。

三是战争所致的物资缺乏。如《石匮书后集》记载明人满之章领兵被困莱城,城中“积粟可三四年而特苦无盐”[18]。最终满之章令人煎炼秋石,并以此代盐,缓解因久不食盐所致的“雀瞽”病,值得一提的是“雀瞽”一词仅见于明以后的典籍中,由字义推测应为雀盲的别称。

四是社会风气的影响。如守丧期间禁食盐味,“大功之丧,不食醯、酱。小功,缌麻,不饮醴酒”[19]。孝乃百行之冠,中国自古重视孝道,《礼记·中庸》曰:“敬其所尊,爱其所亲,事死如事生……孝之至也。”而治丧礼节的盛行正是“行孝”的另一种体现。南梁张宏策居母忧,三年不食盐菜。南齐杜栖服父丧,“水浆不入口七日,晨夕不罢哭,不食盐菜……至祥禫,暮梦见其父,恸哭而绝”[20]。与杜栖的境况相似,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因哀毁过礼而亡的知识分子,如阮长之、褚翔、沈崇傃、房景伯等。

3 “无盐则肿”所致肿疾考

对文献进行综合分析,“无盐则肿”所致肿疾主要为水肿、瘿病。

3.1 水肿古代文献所载因无盐诱发的肿疾以水肿居多。南朝宋人房景伯为母守丧,因“不食盐菜”所致疾病直称为“水病”。《徧行堂集》中“人不食盐则跗肿痞结发躁”的记载扩大了食无盐所致病证的范围,并结合佛医学的“四大”理论阐释食无盐致病的发生机理,“盖失润下之助,一水大不调则地火风三大俱病”[21],明确指出不食盐所发肿疾乃由水不调所致。水病者,水气所留之证。《素问·水热穴论》中水病症状于下为“胕肿大腹”,于上则“喘呼”[22]。《灵枢·水胀》所载“水”之征候较《素问》“水病”更详,“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足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23]。由此可知水病者,以局部或全身的水肿为主要表现,又可见喘满等症。而无盐之所以导致水肿病,主要在于脾、肾功能失调,气化不利。《临证指南医案》载:“故前贤有‘膏粱无厌发痈疽,热燥所致;淡泊不堪生肿胀,寒湿而然’之论[24]。”饮食多甘肥厚味者,易发痈疽,若是淡食多者,易生肿胀病。叶天士认为饮食过度清淡,易生寒湿,致脾气不运,胃阳不升,遂成中满之症。

淡食可养人,但此淡非指弃绝盐味,《养生类要》载:“仙翁有云:断盐不是道,饮食无滋味[25]。”盐生精味由此可知矣。《本草汇言》中引缪氏之言道:“且人之受命,非饮食不生,非蔬菜不养。蔬菜非五味不为羹,五味无盐则不能调剂以奉养生身[26]。”盐滋五味,即是此理。适口之羹可令胃气得复,“若一意教人淡食,则恐胃气日惫,精神顿消,而不可回者矣”[27]。据《医宗金鉴》所载,在艾灸治疗后,患者虽需忌食厚味之品,但同样强调素食淡食应适度,“即食蔬淡,亦当适宜,不可过度,以调养脾胃也”[28]。据此可知寡盐淡食日久,易损脾胃气。因脾胃位于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受损,健运失司,则津液疏布障碍,水液潴留,若泛溢于肌肤,可发为水肿。

另一方面,盐本益肾,咸入肾且养肾。《神农本草经》载戎盐“益气,坚筋骨[29]”。《神农本草经疏》引《日华子》云戎盐“助水脏,益精气”[30]。《证类本草》引《拾遗》言食盐“令人壮健”[31]。“力作之人多喜食咸,彼非咸则不能力作”[32],故而时常劳作之人需摄入足量咸盐以保持充足的体力,而清人章穆认为肾乃作强之官的原因亦赖于此。《医门补要》论述下疳病忌盐时提到患者在饮食中需以秋石代盐,因为“食淡味人易衰软”[33]。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以四种井盐入药,治疗“诸虚劳损伤”“少气乏力无颜色”[34],盐补益之功可知矣。肾藏精主骨,故“骨乏无力属阴精不充”[30],而行军、远游等力作之事容易使人劳倦过度,耗损肾精,加之缺乏咸盐补养,故而肾的蒸腾气化功能减弱,营气不从,水湿泛滥,溢于肌肤,终成水肿。

3.2 瘿病西晋张华所撰《博物志》载江外山县多瘿肿疾,盖因“无卤”。李时珍引《尔雅》道:“天生曰卤,人生曰盐[35]。”天然形成者为“卤”,经人工处理所得才是“盐”。故无卤者,乏盐也。“瘿”者,《诸病源候论》云:“当颈下也,皮宽不急,垂槌槌然是也[36]。”其主要特征为颈部两侧的结块肿大。《吕氏春秋·季春纪》较早观察到地理环境对瘿肿发病的影响,“轻水所,多秃与瘿人”[37]。《圣济总录·瘿瘤门》亦有提及,“山居多瘿颈”[38]。而《博物志》所载瘿病亦是发生于山区,与多见于高原山地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有类似之处。瘿病的发病除与水土失宜、情志内伤有关,也可由饮食诱发。食盐可防治瘿病,《富平县志稿·盐法》中有以锅盐治瘿的记载,“闻省南山内蓝田、商雒一带饮食山水,水寒有毒,项间多生瘿瘤,若食锅盐,可免此症”[39]。据学者考证,锅盐即是陕西省富平、蒲城交界的卤泊滩出产的土盐[40]。此外,盐的疗瘿功效在楚简《容成氏》中已见端倪,其以“瘿者煮盐”“喑聋执烛”为例,阐述帝王人尽其才的政治理念。这意味着至少在战国中期,人们已经意识到煮盐时的热卤具有消瘿的作用[41]。

而无盐之所以诱发瘿病,或可在脾,亦可与肝有关。盐作为“百味之祖”“食肴之将”,能促进食欲。若淡食过度,则脾胃气机受损,运化功能减弱,致痰湿凝聚、血瘀壅结于颈前,发为瘿病。另一方面,元阴元阳蕴藏于肾,五脏阴阳赖此而生,若失咸盐补养,肾精不充,可旁累及肝。若肝气虚弱,生发无力,则阻碍周身气血正常运行,对情志活动亦有影响,如《灵枢·本神》载:“肝气虚则恐[23]。”经年累月,痰气搏结、血脉瘀滞于颈部,终成瘿病。

4 结语

《管子》“无盐则肿”的论述意味着至少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缺盐对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正如陶弘景所说:“五味之中,惟盐不可缺[31]。”《证类本草》引陈藏器之言亦云:“五味之中,以盐为主[31]。”虽然现代社会倡导的低钠盐饮食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方面获得成效,但并不意味着进食的钠盐越少越好。若是长期饮食无盐,轻则食欲降低、浑身乏力,重则可生肿疾,危及生命。虽然现在因日常饮食过度限盐所导致的肿病已不多见,但梳理总结古代“无盐则肿”的相关文献,探究分析其中的发病机理,不仅可以明晰古人对此的认知,而且对当前临床诊疗也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猜你喜欢

瘿病食盐饮食
浅谈中医“五辨”思维在瘿病诊治中的运用
春节饮食有“三要”
饮食如何搭配才健康
巧称食盐
新修订的《食盐专营办法》相关表述之探讨
食盐PK风疹块
何为清淡饮食
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有效中药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有关甲状腺结节的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
愚人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