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病因复合治法与中医病证复合诊疗观*

2021-04-17王新菅广峰王诗源

中医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邪气风邪外感

王新,菅广峰,王诗源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00

中医学病因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其中,外感以六淫邪气为主,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致病因素;内伤主要包括七情、饮食、劳倦等。患者发病可以是单一病因导致的,但从中医临床发病特点来看,患者常表现为多种病因复合致病的结果。如风邪可和湿邪、热邪、寒邪相合而致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言:“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曰风湿。兼燥曰风燥,兼火曰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伤人,故曰百病之长……由是观之,病之因乎风起者自多也。”提示我们寒、暑、燥、湿、火诸邪常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此为两种病因复合致病,治疗上也会兼顾两种邪气。后世温病学者治疗风热邪气所致疾病时,在祛风邪的同时多需顾护阴液以防热邪伤津。此外,《黄帝内经》也提出了两个以上的病因也可相兼致病。《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还有“外内合邪”致病的情况,如《素问·咳论》言:“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咳则是外感、内伤两种因素复合致病的结果。治疗上也需兼顾。因此,深入研究复合病因的致病特点,并研究其对应的复合治法,对中医临床治疗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复合病因复合治法思想

1.1 邪气杂至,杂而治之《素问·风论》言:“风者,百病之长也。”是因寒、湿、燥、热诸邪每依附于风,在正气处于绝对或相对亏虚的状态时侵犯人体[1]。即说明在外感病的发病中,风邪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风邪伤人,无孔不入,可与其他邪气相合形成多种病证。

风热之邪伤人形成风热表证,除了恶寒发热、脉浮等证,还有明显的热象与伤津之象,如口微渴、咽喉肿痛、舌苔欠润等症状。此时,治疗上不可仅仅疏风解表,更不能过用辛温之药,否则风邪虽去,然辛温助热,必伤阴液。以风热犯卫的主方银翘散为例,其用药以辛凉之薄荷与辛温之荆芥穗、豆豉寒温并用来发表疏透风邪,兼以桔梗宣肺助邪气发散,又以银花、连翘、竹叶等辛凉甘寒之品使热邪得以清透,此外又加芦根顾护阴液,体现了温病学养阴思想。此即是疏表、清热、养阴、宣肺多种治疗方法的杂合。再如风燥证的治疗,因其除外感表证之外,化燥伤阴之象更著,故治疗上除疏利风邪、清透上焦邪热,更加重了润燥之力。这说明复合治法并非简单几个治法的结合,需根据各邪气的强弱来有所侧重的组合应用。又如风寒犯表较风邪犯表腠理郁闭程度更重,因此治疗需加大发汗之力,不能仅靠疏利,而需辛散寒气。然无论何种病证的治法均体现了中医学“给邪气以出路”的思想,多种邪气杂合而至,必然要寻多条出路,需要多种治疗方法的杂合。

除了风邪夹杂他邪伤人致病,叶天士也提出了温邪也每易兼夹风邪、湿邪为患。《温热论》言:“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则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治疗夹风者,在辛凉轻剂加入薄荷、牛蒡子等辛散之品,使风从外解,热易清除;治疗夹湿者,在辛凉轻剂中加入芦根、滑石等甘淡渗湿之品,使湿从下泄,不与热合,分而解之[2]。正如陈光淞所云:“盖温邪为病,必有所挟,不外风与湿两途:风,阳邪,宜表而出之,故曰透外;湿,阴邪,宜分而利之,故曰渗下。”

1.2 内外同病,表里同治《素问·咳论》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提出了“内外合邪”的发病观:本有内因,又复感外邪,外内合邪,发为疾病,历代医家多采取表里同治之法。《伤寒论》第39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即是因为本有水饮聚于心下,而又复感风寒,内外合邪,故仲景一方面用桂枝、麻黄解表散邪;一方面用细辛、五味子调理肺气,恢复肺主行水的功能;同时又用半夏、生姜辛散水饮,是为发汗法与温化水饮法两种治疗方法的复合。此外,外邪内陷导致里病也应采取解表治里两种方法复合治疗,如《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因太阳病误下,表热内陷大肠而下利,但表证未去,故治疗上以葛根芩连汤解表清热、燥湿止利,四药配合,外散内清,表里双解,为疏风解表与清热燥湿两法的复合。再者,若因里虚招致外邪,亦可解外兼以治里。如《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22条与23条,因气虚或阳虚招致外在湿邪而致风湿之证,此为复合病因致病,治当散寒解表祛湿与补气、补阳治法相结合。

此外,在温病学派发展过程中,为了克服热性病初起滥用麻黄、肉桂辛温之弊,创造了双解散、防风通圣散等表里双解之方。防风通圣散既有荆芥、防风等辛温发表之品,又有大黄、芒硝等清泄里热之品,是为发汗解表与寒凉清热的复合运用。

1.3 阴阳寒热错杂,寒温并用临床上常有患者表现既有寒证,又有热证,中医称之为寒热错杂证。第九版《中医诊断学》将其分为三种情形:一是先有热证,复感寒邪,或先有寒证,复感热邪;二是先有外感寒证,寒郁而化热,虽已入里,但表寒未解;三是机体阴阳失调,出现寒热错杂[3]。《伤寒论》大青龙汤证即是第二种情况,外感风寒兼有里热,治疗既用麻黄、桂枝解表祛邪,又以石膏清泄里热,麻黄与石膏即是温药与寒药、温法与寒法的合用。与其类似的还有麻杏甘石汤证、厚朴麻黄汤证等。此外,临床较为多见的是上热下寒证与寒热错杂证。如以心火旺于上、肾水亏于下为代表的心肾不交证,治疗代表方为黄连阿胶汤,其上泻心火、下滋肾水,攻补兼施,是滋阴与泻火二法的复合。再如乌梅丸证,“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乌梅丸证的病机为上热下寒导致的阴阳不相顺接。刘魁[4]认为乌梅丸的基本病机是水寒土湿,木虚且木郁化火,寒热错杂,其变证或侮土、或冲心、或犯肺、或挟水湿痰饮等,万变不离其宗,适用于肝郁有火且脾肾虚寒者。乌梅丸证当为肝热与脾肾虚寒的复合发病。治疗上一用乌梅与黄柏、黄连相配苦寒泄热;二用附子、细辛、干姜、花椒以温补;三用当归、人参等调理气血。采取泄热、温补、调理气血三种方法复合。此外,胃热脾寒的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胆热脾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肺热脾寒的栀子干姜汤证均是清热与温补二法的复合。寒热错杂证的代表为《伤寒论》三泻心汤证。对此,王郁金[5]解释为:“损伤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脾不升则寒生,胃不降则热聚,寒热错杂之邪居于中土,致气机痞塞。”因寒热错杂于中焦脾土,故治疗以辛开苦降调畅气机、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复合而治,一可除中焦邪气、二可畅中焦气机,痞证自除。

1.4 邪之所附,攻其所合《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言:“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意在提示治疗应审因论治,治其根本,即“攻所合”的学术思想。如原文所举猪苓汤一例。猪苓汤证为水热互结,郁热伤阴,津不上承所致的口渴证。与单纯阴伤津亏或阳虚津不上承所致的口渴不同,猪苓汤证为热邪、水湿之邪复合致病,且关键在于热邪依附于水湿之邪上,难消难去。此时应当遵循“攻所合”原则,一者治以利湿使热邪无所依附;二者辅以清热;三者兼顾伤阴,辅以滋阴。与此相似的还有大承气汤证。大承气汤证为阳明邪热依附于燥结之上,此时不能用白虎汤一类的纯寒凉之剂,否则冰遏气机,燥结难下,热邪难退。因此,其治疗也采取了“攻所合”的思路,用大承气汤峻下燥结兼以咸寒去热。正如尤恰所言:“无形之邪,入结于脏,必有所据;水血、痰、食,皆邪薮也。如渴者,水与热得,而结在水,故与猪苓汤利其水,而热亦除;若有食者,食与热得,而热结在食,则宜承气汤下其食,而热亦去;若无所得,则无形之邪岂攻法所能去哉。”

此外,中医学还提出了“同气相求”的致病机理。因脾虚生内湿招致外湿引起的疾病在临床较为多见。如暑湿季节最常见的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用药思路上虽亦属于表里同治,但却以除湿治里为主,体现了“攻所合”的思路。缘其因内湿招致外湿,理气和中,内湿得去,则外湿亦无所附。相似的还有《金匮要略》提出的湿痹治疗大法,“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除里湿以治外湿,即所谓“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1.5 虚实夹杂,标本兼治复合病因致病还常常表现为虚实夹杂的状态,这是因为病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相互影响。如阳虚可导致水饮内停、痰湿内生;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可导致血瘀;热邪炽盛可伤津耗气,导致余热未尽、气阴两虚证。如胸痹心血瘀阻者,其发病过程可能为以下几个阶段,即心阳虚或心气虚—推动无力—血行迟缓—停积成瘀—不通则痛,治疗的基本要求为“活血化瘀”,治疗的根本要求是“温阳行气”,消除已生之瘀血,通畅血运,防止新的瘀血形成。《景岳全书·喘促》曰:“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提出了哮喘“夙根论”。即是患者因体虚本有痰湿,经外感引动,两种病因复合,发为哮喘。治疗也需二者兼顾。再如临床较为常见的脾虚食滞证,因脾虚水谷不化,饮食积滞于肠胃,此时不能仅仅导滞,应兼行气理脾。即保和丸所体现的治法思路。

2 病证复合诊疗观应用举隅

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不孕不育症患者逐年增多。《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旨在说明若不注意保养身体,则会过早衰老,难以有子。故生殖系统疾病多从虚劳病论治。临床患者多表现为多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多病相兼、病机杂糅,治疗也需兼顾多方,复合病因复合而治。

若呈多脏腑虚衰的虚劳之象,则需兼顾多脏腑。《金匮要略》指出虚劳病在辨证上以“脾肾为核心,治法上亦重视脾肾”[6]。因此临床治疗时可采取建中补肾之法的结合,兼顾其他脏腑的虚损,可予肾气丸之类加健脾药等治疗。

若虽有虚象然则夹杂痰饮瘀血等,则可标本兼治、攻补兼施;如因阳虚或导致瘀血停积于胞宫,则需温阳补气与活血化瘀相复合。

临床上复合病因复合治法的应用较多。如《金匮要略》提出妇人经水断绝的病机为“虚”“积冷”“结气”的复合。刘红根等[7]认为补虚、散寒、破结气可以作为卵巢早衰的治疗原则。贺亚蕾等[8]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为虚实错杂,多表现为肝郁血瘀,以调经促孕汤治疗,方中当归、白芍养血活血;赤芍、川芎、丹参、红花活血化瘀;延胡索、香附行气活血止痛;牡丹皮凉血活血;陈皮理气行滞;辅以生地黄、熟地黄补肾养血。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补肾、活血化瘀、调经促孕之功,是针对多病因的复合治疗。

3 小结

通过分析古籍与参考文献,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与方剂组方机理,可以发现多数疾病发病为多因素复合的结果,组方也是以复合治法为指导来选药。将其归纳总结,复合病因复合治法思想包含以下几种情况:①外感病邪气杂至,治疗则可杂而治之;②内外同病治疗则可表里同治;③阴阳寒热错杂则可寒温并用;④邪气若有所附,治疗可攻其所合;⑤虚实夹杂则可采取标本兼治之法。复合病因复合治法思想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促进临床疾病的治疗,仍需广大中医学者进一步探索。

猜你喜欢

邪气风邪外感
《神农本草经》对“邪气”的认识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风邪伤人速 避风如避箭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桑菊饮治猪外感咳嗽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