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胆胃同治”理论探析及其临床应用*

2021-04-17赵鑫吕冠华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胆气温胆汤同治

赵鑫,吕冠华

1 辽宁中医药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2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辽宁沈阳 110034

胆胃同治理论最早可溯源至《黄帝内经》时期,其中《灵枢·四时气篇》言:“邪在胆,逆在胃……调其虚实,以去其邪。”此句所言虽未明示“胆胃同治”,但阐释了邪留胆腑可引胃气上逆之意,另有记载通过循阳明胃经、少阳胆经针刺两经部分腧穴,可和降胃中逆气,阻断胆中郁气上逆,后有《伤寒论》提出“…邪气因入,结于胁下…,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呕”本为胃腑所作,但邪本在胸胁即肝胆位,故而邪高痛下之意为木气克土,即是胆病及胃,胃气运行受碍,以致胃气不和而出现呕恶、满痛等症。以上论述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方面介绍了胆胃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胆胃同治”的理论基础。

胆胃相关理论探析

1 经络相通之论

《灵枢·经脉》记载胆属足少阳经,为阳气初生之经,胃属足阳明经,多气多血之经,其气血可滋养少阳胆经,使其畅达运行。少阳胆经循行从耳前过,行人身侧,过横肠络肝,分支出于少腹两侧及腹股沟部。阳明胃经走向虽复杂,但亦从耳前经过,循体表而下,过横隔络脾,分支通过脐旁亦进入少腹部,胆胃二经皆起于头部诸阳之会,会于耳前及少腹部,汇穴重叠于上关、气关,通过两者脉络又汇于大迎、颊车、缺盆、气街等四穴,因而其运行之路相互贯通,可以起到气血阴阳交融,物质互换等作用[1]。胆胃解剖位置虽无详细记载,但《灵枢·天年》有“胆附于肝之短叶间”之论,另有《素问》言:“脾与胃以膜相连耳”依此可知胃与脾相毗邻,居横隔之下,胆附于肝亦居横隔之下,故而胆胃必有相邻之关[2],这一观点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胆囊与胃均同属消化系统,胆囊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排入十二指肠后,帮助消化胃内食物[3]。

2 五行“相克”之说

人身五行生克制化,是维持机体阴阳气血平衡必要的条件。六腑之中胆属甲木,胃属戊土,从五行关系分析则有“胆木”可克“胃土”之意,即胆对胃存有制约之用[4-5]。《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土得木则达”与《四圣心源》言:“木生于水,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如此可见胆中清气可引胃气上升,胃中浊气能引胆汁下降,胃随胆升,胆随胃降,此为升降之中又有升降,胆胃气机如太极之意互相调和,足可见其同治之理[6]。

3 脏腑相关之用

3.1 主运化吸收 胆为人中精之府,内藏清净之液即为胆汁,肝胆互为阴阳表里,胆汁由肝之余气化生,味苦可助运化之功。《血证论》云:“……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达之”,可知胆汁全赖肝之疏泄布于胃与小肠之中,辅以消化水谷,此为脾胃运化如常之关键[7]。《读医随笔》亦言:“六腑无此胆汁则失其传化之能。”可见胆胃的协同之功可奏化生气血之用。张锡纯曾言:“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以生土…”籍此可知胆腑少阳相火可温中土,助其腐熟水谷,作蒸腾之用。

3.2 主疏利气机 《医学求是》记载:“少阳为中气之枢纽,枢轴运动,中气得以运行”,胆与胃同为阳腑,居于中焦毗邻,共奏升降之功,作枢利中焦气机之用[8]。胆性喜畅达,具有调节脏腑气机的生理功能,如《六节藏象论》言:“胆者, 少阳春升之气。”春生萌芽之气,养天地万物,以胆气作取象,意在论述人身脾胃健旺需赖以胆气升发之用[9]。而胆腑所蕴胆汁胆中相火则宜降不宜升,如此升降相反之性恰与脾胃的升降功能契合,即为胆气枢利之用,脾气随胆气升发,胃气随胆火以降,如此可助脾胃气机升清降浊,可谓相辅相成相须为用[10]。

3.3 主精神情志 诚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胆主决断,胆气可参与畅达精神情志,具有判断抉择的作用[11]。《灵枢》载:“六腑气,胆为怒……”“胆病者,善叹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憺憺……”明确指出怒气归胆所生,可出现心绪不宁,惊恐不宁等异常情志[12]。前人亦用“胃不和则卧不安”“阳明终者,口目动作,善惊,妄言……”论述胃气不和卧不得安,胃气将绝则善惊妄言,由此可见胆胃二腑皆与人身精神情志息息相关。

胆胃相关的病理表现

1 胆病犯胃

《脾胃论》云:“胆气不升,则飧泻、肠澼不一而起矣”,可知胆气不升,胆中气机升降失常,胆火胆汁失于梳利,下行受阻,无法助胃腑受纳腐熟以及脾脏健运布津,胆气不利,肝气受累,肝胆横克犯胃出现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素问》:“少阳之盛,热克于胃,呕酸、善饥。”此为少阳胆经有热,胆气横逆克伐胃土,即胆病及胃,可表现为口苦欲呕、反酸嗳气、善饥、食少便干等证[13]。

2 胃病及胆

《素问·气厥论》云:“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指胃中有热可逆传胆腑,致胆中郁热,胆气不利,胆汁失于疏泄,影响水谷化生,可有食多身瘦、胁肋不舒、喜太息、口苦、脉弦等表现;胃热生火致胆郁,亦可引少阳相火上炎,引起心烦、头痛、惊悸、干呕、眩晕等[14];如果胃气亏虚,木气失土之养,则胆气亦虚,表现为心虚胆怯、易惊[15];而邪滞胃腑,久则生热熏蒸胆府,即胃热及胆,表现痞满、泛酸、呕吐气逆、身黄目黄尿黄等特征,多伴有口苦、咽干、口眩,治疗当以通顺阳明胃腑,清泄少阳胆热为旨[16]。

3 胆胃同病

通常胃病在先,胆病继发,或胆病发于胃病之前,然亦有胆胃同病之时[17],胆胃同属六腑,以通为顺,如肝气郁滞,胆气受累,不能疏泄升清,胃腑受肝气克犯,失于和降,即可同时起病。另如酗酒过度,酒邪伤脾胃,同时酒性湿热之邪阻胆中气机,可导致胃脘满痛、胁痛、胆汁淤积成石、黄疸等症。叶天士亦曾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明确指出胆胃同病之态,胆汁外溢与胃中浊气合并发为黄疸[12],即“阳黄之作…胆热液泄,与胃之浊气共并……则身目俱黄”。

“胆胃同治”理论的临床应用

1 胆汁反流性胃炎

安丽[18]等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核心病机为胆胃不和,应以利胆和胃为治疗总则,予清胆和胃颗粒治疗治疗47 例患者,总有效率87.2%,较西药对照组优势明显。庄瑞斐[19]运用胆胃宁颗粒剂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明显改善胆汁反流等症状,总有效率高达93.33%,可说明胆胃同治理论可行性。

2 反流性食管炎

郑传彬[20]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应从胆胃相关论治,予胆胃舒冲剂治疗46 例患者,有效率95.7%,主要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胃镜检查结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利胆和胃法疗效确切。顾庆华[21-22]同样认为反流性食管炎应从胆胃不和入手,以利胆和胃为原则,以胆胃宁颗粒治疗60 例患者,并在8 周后随访,结果显示疾病复发率由86.7%降至14.8%,说明胆胃同治不仅临床有效,还能减缓复发率。

3 胃食管反流病

徐淑琴[23]认为本病病机在于胆逆胃反,运用旋复代赭汤合温胆汤从胆胃论治76 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总有效率为92.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均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食管黏膜病理状态改善明显,猜想或是胆胃气机的恢复,使胆汁不至逆行上溢,利于食管黏膜的修复。

4 胆囊炎

赵文霞[24]认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可从胆胃关系出发,临床以清胆利湿和胃立法,方用蒿芩清胆汤,疗效确切。杨建雄[25]自拟利胆清毒汤治疗35例胆胃湿热型胆囊炎,对照组予消炎利胆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差异明显。

5 支气管哮喘

肺系疾病的治疗以气机恢复为要,若胆胃热邪郁于肺脏,亦可从胆胃相关理论入手,如王檀[26]认为胆胃郁热型支气管哮喘治宜清胆和胃,降逆平喘,管华[27]即予清胆止哮汤治疗64 例胆胃郁热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有效率93.75%,证实胆胃论治确有其效。

6 不寐

陈大舜等[28]善用黄连温胆汤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痰热内扰心胆,营卫不和,阳不入于阴而导致的不寐,疗效明显。吴红英[29]予黄连温胆汤治疗45 例胆胃不和型失眠患者,有效率95.56%,说明从胆胃论治失眠可以取得明显疗效。

7 高脂血症

张展泰[30]等以温胆汤治疗胆胃不和型高脂血症,并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显著优于对照组77.5%,证实从胆胃论治疗效满意。袁进涛[31]等人通过使用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经治疗后,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压与血脂指标,体现胆胃同治治疗本病存在 优势。

8 焦虑证

麦嘉泳等[32]以补土之法辨证施治焦虑障碍胆胃不降之惊悸收效显著。郑雯等[33]应用温胆汤治疗焦虑症,通过清胆和胃,理气化痰之法,可使气顺痰消胆宁,效果明显。左进涛等[34]小柴胡汤合桂枝汤治疗46 例焦虑患者,总有效率为89.1%,抗抑郁药组有效率71.7%,说明和解少阳,和胃利胆法治疗焦虑症优势明显。

9 心悸

陈光[35]等认为心悸起病凡因胆胃不和而痰热犯心者,可遣用温胆汤以清胆和胃,宁心安神,疗效明显。姜旭[36]等运用黄连温胆汤合天王补心丹加减治疗早搏,患者服药后心悸心慌气短等症状明显缓解,疗效显著。

小 结

基于“胆胃同治”理论治疗疾病已有千年的历史,各类疾病均有涉及,并未局限应用于某一病变或证候,如消化系统、精神类、代谢类疾病等,在各类疾病的治疗中取得的了不少进展,同时现代医学也应该结合中医学理论,进一步探索胆胃同治法治疗各种疾病的作用机制,不断拓宽胆胃同治法的使用范围。

猜你喜欢

胆气温胆汤同治
经典名方温胆汤的研究进展
傅云其异病同治针灸验案举隅
单兆伟运用温胆汤经验
温胆汤在现代医学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脾胃同治的应用探讨
The Mechanism of Regulating Lept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and the In fluence of Adjusting Methylation of OB-R,POMC Gene Promoter of Wendan Decoction (温胆汤)
明志
四水同治
吕梁市岚县:“五水”同治,打造良好生态水环境
战友,当你走在离队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