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坚持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的实践思考

2021-04-17冉海龙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疫情政治思想

文/冉海龙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打响了疫情防控的战争,包括高校师生在内的广大民众,迅速形成全面部署、全体动员、全民参与的抗疫工作“一盘棋”。对于高校而言,面对的是一场从未经历过的大考。在面对重大疫情时,各高校积极采取措施,开拓了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让教学工作顺利推进,不让学生因为疫情落下课程,同时高校师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和地方的疫情防控工作中,进一步深化了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因此,这次疫情不仅考验的是整个国家及政府,也考验着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特别是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要任务——立德树人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人们带来太多的思考,改变了人们对待环境的重视、对野生动物的关爱、对生命的认知,审视了人们的内心,检验了人性的善恶。在和平年代,发展是每一个国家永恒的主题。然而,在重视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与自然界其他物种友好相处,保持自然界物种平衡,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从人性善恶论方面来说,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事情。纵然有很多不畏生命危险、勇于担当奉献的医护人员,纵然有很多热心的企业家捐款捐物,可是还是会有个别胆小者不敢去正视问题,面对要去前线抗疫时选择了退缩,尤其是确诊病例与日俱增,口罩、消毒液等脱销时,极少数人哄抬价格,企图大赚一批钱。在国家有难之时,选择逃避,选择不符合时代发展的价值观,这种做法是不能被人所容忍的。因此,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高校开展线上思政课程更要发挥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

高校应弘扬正气,加强大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的全局高度[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服务大学生为教育宗旨。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全局、全员、全过程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要安排专业教授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师,比如思想政治教师、党团干部、思想政治辅导员等,围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教学活动,让大学生掌握党的理论知识,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其他专业课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所以,在校期间要学习、吸收和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该思想指导高校教育的各项工作,加强意识形态的宣导和理论知识的灌输。通过思想政治学习,大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为国家求发展、为人民谋幸福的志向,树立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做一个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大学生。在严重的疫情之下,要把医护人员英勇抗疫的事迹和英雄精神贯穿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工作中,让大学生感恩于这个时代的白衣天使,感动于这个时代的中国精神,致敬于这个时代的伟大中国,从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一技之长,为踏上社会做足思想和知识技能上的准备工作。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实践中可以不断地验证、深化和发展理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逐渐向提高思想政治学科建设质量,提升学科方向,建设学术人才梯队,紧盯思想政治理论和实践方面转变[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成果,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理论。在严重疫情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抗疫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思想教育内容体现在课程体系中。高校各级党政机关要对这次抗击疫情中的先进事迹进行整理、总结和宣传,宣传钟南山院士一心为民的科学精神;学习医护人员舍生忘死、守望相助的无畏态度;学习企业家们的无私捐助、衷心爱国的宽阔胸襟等。大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思想教育的学习,提升对自身的认知,在学习中不怕困难、逆水行舟,认真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做好自身知识储备;在生活实践中,尊重劳动,尊重工匠精神,热爱党和国家,热爱人民。

在实践方面,要从疫情防控等重大事件中提炼精髓到课堂教学中去,通过讲授知识理论,解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看”等问题。大学生具有优异的信息感知能力,他们在这方面甚至超过了老师,为了满足更好的教学需要,教师有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与变革。高校教师要具有现代化的眼光,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软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将最新的党政政策、时事热点及重大事件融合到教学实践中,结合时事热点或国家政策设置教学内容及方式,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积极投入到科学实践中,投入到劳动创造中,投入到为人民谋福祉、为国家建设发展中。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和创新性——体现科学,重在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注重意识形态;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科学性和创新性[3]。在严重疫情之时,企业停产,不能现场办公;学校停课,不能现场教学,导致互动性降低。为了保障生产,满足人民对生活物资的需求,企业想尽办法,在做好防控的同时,运用互联网信息、多媒体等技术进行线上居家办公,召开远程会议解决疑难问题。此次疫情为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提供了契机,教师可以从学校实际、学生特点和学科特色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全国各地各大中小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学习不间断,时间不浪费,采取了网络课程,教师进行线上教学并布置作业,学生线上听课、提交作业,甚至把考试也搬到线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体现真善美的原则上,更加重视真理,以理服人,更加尊重科学,敢于探索,让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的方法,让大学生运用现代化的学习手段,提升学习技能,了解掌握国情和社会的发展状况。

在新时代,世界唯一的不变是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样要与时俱进、追求创新。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积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4]。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创新不仅要体现在教学理论内容的创新方面,而且要体现在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的创新,主动去除思想认识中的不合时宜的观念、思想和体制,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各种创新道路。作为高校专业思想政治教师、辅导员等人员要跟进党的理论和最新会议精神去研究和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宗旨,完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作为高校大学生,要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高校课程思政创新要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关注社会发生的变化,关注学生思想的变化,关注党和国家最新会议精神的变化。创新不是空洞的教材理论,而是变化着的富有时代气息的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出的伟大成就丰富教学内容,坚定教师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疫情防控工作点燃了全民族凝心聚力、共克时艰的熊熊烈焰,推动广大师生在内的全体人民熔铸成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高校思想政治要培养实现中国梦的新时代创造者,就必须从做人方面着手,培养适合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在思想道德、意志品质、能力素养、知识结构、格局视野等各个方面都能适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凝聚当代价值理念,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学生全面发展的精神引领,发挥文化育人的力量[5]。同时要加强思想政治学科建设,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疫情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战疫情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