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技工院校电子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2021-04-17黄靓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期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技校中职

文/黄靓

自动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信科学等专业都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第一,这些专业都属于电气信息工程,而电子信息学科是近几十年来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必须跟上科技的发展,培养出适合人才市场的人才;第二,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要求中职技校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近年来,笔者针对这些特点,结合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两个平台(通识教育平台、创新教育平台)、三个层次(基础水平、中级水平和创新水平)、三个模块(核心课程模块、培训模块和创新模块)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电子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课程介绍

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非常强,是计算机专业、通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机电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生在掌握了“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电子技能实训”能熟练地掌握焊接技术,设计装配图纸,调试正确结果,记录相关数据[1]。

(二)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的技校电子专业教学中,虽然很多学校已经重视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他们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落后且低效率,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教学体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电子专业的学生掌握很强的专业技能,导致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实践能力脱节。对于电子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而且要把这些知识真正变成学生掌握的核心能力。理论知识需要通过电子专业的实践来强化知识,实训就是这些知识训练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要开展电子专业的教学改革,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把他们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然后再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这样才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知识理解能力。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现代化的教育已经迎来了新的历史进程,必须要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体的来说,要在电子专业教学中不断优化改革,使学生更具有创新能力[2]。

二、电子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

(一)改革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工程教育模式强调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这种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的要求。为了培养合格的技校生,必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实践,达到符合国情和学校实际。为此,必须制定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第一,实施通才教育,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接受通识教育,然后再进入最后两年的专业学习,这样才能为通识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人才培养计划修订后,应采用教学平台模块结构,包括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指导模块和选项课程。其中,通识教育平台能够保证学生打下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培养良好的人文艺术素养。此外,教学中要设置了一些跨学科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就业方向的需要[3]。

第二,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和技能。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最新知识和技术,使其适应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才市场的需求。此外,开设电气信息领域的跨学科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广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软件设计等技能[4]。

第三,专业定位模块确保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专业定位模块强调职业定位模块与其他相关模块的衔接与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科技、电气工程和自动化等专业日益相互渗透,这就要求学科基础日益趋同。随着专业知识的快速更新,扎实的学科基础对未来毕业生的发展极为重要。在专业方向的选修课中,应设置跨学科的选修课,以保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在电子信息平台上掌握更广泛的专业知识,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5]。

第四,从技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要对课程进行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一体化课程构建分为四个步骤,即行业情况分析、工作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其主要内容包括:开发制定一体化课程教学标准、组织开发一体化课程教材、编制一体化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一体化教材的编写应该本着适度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过度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过度依据技能知识都是不可取的。

(二)进行模块化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在日常的中职技校教学工作中,要对以往的工作项目或者教师的典型工作经验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实现学习理论向工作经验、学习情境的转化。根据项目工作的经验和特点,将学习任务分解成为典型的工作任务和技能目标,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电子专业的实训中学生也能够找到将来工作的目标。在实训学习中一定要让学生具备电子信息工作的体验,这样,他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才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训训练能力。在电子专业实训中,要明确技能考核的目标,按照任务要求将学生的学习任务划分为具体的模块。根据这些学习模块,让学生真正实现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逐渐地明确工作任务,自主策划工作实施方案。在电子信息专业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增强教学的工作效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学习课题选择的时候,要以项目化的模块为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明确工作任务。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有清晰的计划,学习任务主体要划分清楚,教学的主体应该是课堂上的学生。“工学一体化”的过程,其实也是电子信息专业工作任务的划分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质疑,让中职技校的学生能够参与教学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才可以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进而学会人际交往,逐渐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学生在工作任务的解决中也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提高工作能力。比如,有的学生在焊接方面比较优秀,有的学生则是在调试方面比较得手。因此,教师在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分解项目中的任务,让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工作任务,逐渐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增强学习的动力,使得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都能够顺利完成。

三、中职技校电子专业“工学一体化”教学评价改革

教学评价是中职技校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抓手,教师必须根据电子专业一体化教学的本质特征,逐渐改变以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考评标准的传统教学办法,注重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的目标考核。具体来说,要把中职技校学生平常的表现和课堂活动情况纳入学生评价,这种评价是对学习成绩、作业成绩进行测评,还要对课堂表现、品德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在这个作业评价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全方面评价,结合他们的课堂表现和品德素养实行综合性打分。教师要根据最新的标准量化表,按照评价等级给学生的实践打分,科学应用过程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结合的方式及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建立全方面全员参与的动态评价体系。同时要特别加入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专业素养的能力进行考评,这对他们将来踏入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养成,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人才。

猜你喜欢

工学一体化技校中职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浅议技校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技校图书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探究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