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效果的应用研究

2021-04-16李艳艳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偏瘫颅脑康复

李艳艳

重型颅脑损伤是常见的危重症,主要由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进程加快,重型颅脑损伤发生率持续性升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部受损比较严重,病情危险,有非常高的死亡率[1]。经手术治疗可挽救患者生命,但因神经细胞损伤可能会出现肢体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致使患者活动受限,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为改善患者预后,有必要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偏瘫肢体康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接诊的78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 例。对照组中男23 例,女16 例;年龄20~78 岁,平均年龄(51.5±10.5)岁;左侧偏瘫22 例,右侧偏瘫17 例。观察组中男22 例,女17 例;年龄21~78 岁,平均年龄(52.1±10.4)岁;左侧偏瘫21 例,右侧偏瘫18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根据患者手术情况,调整适宜体位,实行降颅压,监测生命体征等各类护理内容。观察组患者在早期阶段予以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2.1 早期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实施中,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患者,积极与患者交流沟通。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以消除不良心理状态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病情[2]。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护理人员应耐心、正面的回答,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化需求,消除或减轻患者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和心理负担,避免患者产生心理负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

1.2.2 早期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康复要点进行健康宣教,向其讲解术后颅脑损伤、肢体偏瘫的产生机制,向其介绍肢体偏瘫康复可能性影响因素,促使患者能够自觉配合康复干预,坚持用药,预防相关因素对患者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3]。

1.2.3 早期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展开需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内容。①脑水肿时期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意识尚未完全恢复,护理人员需帮助其调整合理体位,促使髋关节保持适宜状态。抬高手肘,以维持90°弯曲状态,踝关节背伸展90°,以帮助患者膝关节进行外旋或内旋活动,并注意对踝关节和膝关节进行伸屈运动。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训练营注意每组运动重复5 次,3 min/次[4]。同时应注意早期阶段的活动应保持适宜,运动时间不宜过久,以免对患肢恢复产生不良影响。②稳定期的患者意识状态已逐渐恢复,病情基本稳定。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主动运动训练,如缓慢翻身运动和使用坐便器等。护理人员利用正常的手活动带动患者运动,保持两手交叉,带动患肢外伸、内收与前屈等运动,每组运动重复20 次,3 min/次。护理人员还可引导患者采取平卧位,双膝保持弯曲状态,并在家属与护理人员的帮助下,抬高臀部以使用坐便器。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起做训练,可让患者先采取侧卧位,利用健侧前肢支撑身体,缓慢移动至床边,促使患者能够在其他人帮助下自行用力坐起。在此期间应注意保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过于求成。如患者出现不适,需立即停止。③恢复期的患者可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完成适当训练。如通过移动桌椅进行训练、依靠桌椅移动完成站立或扶手进行上下楼训练,该训练主要为上肢,在患者可自行缓慢走动后可指导其抓拿小物件展开训练,以逐渐恢复患者握力与灵活度。指导患者日常饮食,以满足人体所需维生素、蛋白质等[5]。强化患者身体机能,缩短住院时间。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统计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通过Fugl-Meyer 评估患者运动功能、利用MRCScore 评估患者肌力状况、采用ADL 评估患者生活能力,三者分数越高,说明患者恢复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4.9%(37/39),高于对照组的76.9%(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6,P<0.05)。

2.2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MRC-Score 评分、ADL 评分及Fugl-Meye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MRC-Score 评分、ADL 评分、Fugl-Meyer 评分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MRC-Score 评分、ADL 评分、Fugl-Meyer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护理前后各项功能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bP<0.05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主要是脑部神经组织受重创,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即使有效抢救,也可能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且术后有着非常高的致残率,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活动会明显下降,引起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且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长时间昏迷、长时间卧床不起、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的情况,还可能会出现废用综合征、肩手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6]。研究表明[7],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运动障碍。这表明,患者脑部神经组织虽然受创,但感觉与运动传导并未出现异常,而早期阶段的康复锻炼可以激活神经突触,有助于发挥脑部组织代偿作用,促进神经侧枝循环重建,以此改善患者神经系统功能,并改善患者肢体功能状态。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展开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措施,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促使患者能够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同时展开健康宣教。早期阶段帮助患者调整适宜体位,有助于提高患者神经系统的紧张度,同时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促使患者肌张力得以恢复,有效预防肌肉萎缩,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中针对患者不同时期予以相对应的护理服务,以此加快患者康复速度,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手术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阶段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运动能力,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改善其肌力状态,有利于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偏瘫颅脑康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