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末梢血与静脉血对临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2021-04-16李琦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7期
关键词:末梢血常规血液

李琦

血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基本、最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是疾病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1]。检查项目主要有RBC、WBC、PLT、HGB 等,基于血常规检查结果,医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判断。血常规检验必须具备可靠的准确性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2]。静脉血和末梢血是血常规检测最常用的采样方式。很多医院在检测血常规时,多以末梢血为血样检测,但是,末梢血检验结果误差较大,不能够准确反映出患者的真实病情,不利于临床诊断[3]。目前,随着全自动检测仪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检测以静脉血为血样标本。本次研究对末梢血和静脉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6~50 岁,平均年龄(37.3±11.3)岁;体重52.3~75.6 kg,平均体重(61.1±4.9)kg;患者均在健康体检后3 d 内采血,采血时各项体检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参加本次实验患者均已经做过入院常规检查;②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内容,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无精神疾病史,无交流障碍的患者;④血常规检查者;⑤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 ①存在意识障碍患者;②患有传染性疾病患者;③合并其他脏器重大疾病患者;④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⑤有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患者;⑥有血液疾病的患者;⑦妊娠期、哺乳期患者。

1.3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在体检后3 d内,在早晨9:00前空腹状态下进行血样采集。静脉采血:在肘正中位置进针采血,采血针另一端插入含有EDTA-K230 μl 抗凝的密封负压抗凝管,采取血液2 ml,左右轻轻摇晃,动作轻柔,降低细胞破损,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融合。末梢采血:在中指手指末端进行针刺采血,使末梢血自然流入试管内,采集血液量为20 μl,再将1.6 ml 稀释液滴入试管内,左右轻轻摇晃,将血液与抗凝剂充分融合。两种采血方法在同一时间同一部位采集3 次,将采集样本均分为3 份,其中1 份立刻使用五分类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其余2 份放置专用常温冰箱内保存,避免冷冻,分别在采集后3、6 h进行血常规检测。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测结果及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测结果,具体指标包括HGB、RBC、WBC、HCT、PLT。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 静脉血的HGB、RBC、WBC、HCT、PLT 均高于末梢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种采血方法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 末梢血采血后3、6 h 的HGB、RBC、WBC、HCT、PLT水平均低于采血后即刻,采血后6 h 的HGB、RBC、WBC、HCT、PLT 水平均低于采血后3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采血后即刻与采血后3 h的HGB、RBC、WBC、HCT、PLT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采血后6 h 的HGB、RBC、WBC、HCT、PLT 水平均低于采血后即刻与采血后3 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后即刻、3 h 和6 h,静脉血的HGB、RBC、WBC、HCT、PLT 水平均高于末梢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s,n=60)

表1 两种采血方法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s,n=60)

注:与末梢血对比,aP<0.05

表2 两种采血方法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s,n=60)

表2 两种采血方法不同时间血常规检测结果对比(±s,n=60)

注:与采血后即刻对比,aP<0.05;与采血后3 h 对比,bP<0.05;与采血后3 h 对比,bP<0.05;与末梢血对比,cP<0.05

3 讨论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一种利用电学及光学原理对血液中的组成进行分析并做出检验计数的仪器,在出现异常结果的时候发出报警提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临床常用的检验仪器,可以对多种项目进行检测,大大减少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例如不同细胞比例、HGB 浓度、血细胞计数等,该种检验的方法有可重复性并且人为误差小,使临床检验的精密度和准确率得以提高[4]。

血常规检验是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最基础的检查手段,其检测结果对医生的诊断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为后续的治疗以及对患者在治疗期间康复状况的检测和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血常规检测主要是针对人体血细胞计数以及分布情况进行检查。血常规检测对于很多疾病的诊断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检测可以对疾病的发展进程进行判断[2]。目前,临床上进行血液检查时主要使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检测,并且,除了极少部分有特殊情况的患者,例如婴儿、全身大面积烧伤患者等,无法进行静脉血采集,只能采取末梢血外,其他患者均要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3]。使用静脉血成为首要的血液标本,主要原因分析如下。①采血方式不同。静脉血采血时使用的采血试管是真空管采血形式,而末梢血使用的是微量吸管采血方式。微量吸管采集过程中人为的影响势必会大于真空管采集,所以,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临床在做血常规检测时,要求尽可能的使用静脉血[4]。②采血操作结果不同,对血常规结果影响也不同。静脉血采集是从肘部正中动脉内进行采血,在整个采血过程中,不需要采血人员挤压血管周围组织,采血受阻非常小,能够顺利采集到足够量的血液标本。而末梢血取样快捷、取样量小、疼痛感轻微,患者很容易接受等优点,是传统的常用的采血途径之一,但是,因为末梢血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包含有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等成分,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循环血液的性质,而且,毛细血管出血量小,在采集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挤压手指末端,血液组织流入速度不均匀,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反复检测,在检测过程中,对检测仪器干扰也特别大,所以获得的检查结果误差也会大,十分容易影响到血液检查结果,影响临床判断[5]。为了提高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应该首选静脉血为检测样本。

综上所述,静脉血血常规检测结果准确性高,临床血常规检测建议采用静脉血进行检测。

猜你喜欢

末梢血常规血液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向区域创新体系“末梢”发力
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采用末梢血快速测定血糖值的临床价值分析